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地铁建设中,暗挖通道包穿既有结构施工造成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车站为背景,基于"地层-结构"相互作用的原理,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了暗挖通道包穿既有4个小导洞的施工过程,分析了暗挖通道施工对小导洞变形、应力的影响,以及对地表沉降及邻近管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穿施工对既有结构扰动明显;通过在包穿部位采取结构加强措施后,导洞变形、导洞两侧的应力集中及地表沉降等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穿大屯路隧道为国内首例大断面隧道长距离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的典型工程。该工程原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四上四下八导洞PBA工法,由于存在群洞效应,且车站主体结构赋存于富水的软弱粉质粘土中,使得其施工风险极大。鉴于此,文章对该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取消了原方案下侧的4个导洞,改为施作长钻孔灌注桩,并针对改进的四导洞洞桩法的工程特点,最终形成了暗挖导洞大直径桩施工工艺。在车站施工期间对既有大屯路隧道结构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合理,新施工工艺能够确保既有隧道结构和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某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的大跨隧道在导洞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破坏现象,结合实际的净空收敛监控数据对支护内力进行了反分析,重点就支护破坏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导洞下台阶开挖时,导洞内壁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且后续导洞开挖对先开挖侧导洞临时支护变形影响较大;下台阶位置处临时支护以承受弯曲应力为主,受力状态较为不利,易因弯曲应力过大而导致拉裂破坏;先行开挖侧导洞临时支护在后开挖侧导洞施工的反复影响下,无论是轴向应变还是弯曲应变均明显高于后开挖侧导洞,破坏程度因此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洞法是地铁车站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开挖期间围岩的稳定性.拟建车站旁侧既有建筑可引起车站开挖导致的原场地应力不均衡,对支护结构内力形成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对某旁侧有建筑物的拟建车站中洞法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既有建筑对车站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及车站支护结构的内力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既有建筑会引起车站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偏转,进而引起局部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方法,对乌鞘岭志留系地层板岩夹千枚岩地段左线隧道扩挖施工引起右线隧道的围岩状况和既有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相邻隧道在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导洞开挖和扩挖前后存在一定程度的群洞效应作用,扩挖施工引起右线隧道向左线隧道产生了较小的侧移;在左线隧道扩挖后,右线隧道既有衬砌的接触压力、结构轴力和弯矩均有明显增大,但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内某新建高速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新建公路隧道与既有铁路隧道交叉部位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考察洞周竖向变形、洞周围岩拉应力以及洞周塑性主应变随施工进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施工建议,所得结论对确定拟建隧道路线可行性方案及其施工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斜井进正洞的挑高段施工风险更高.通过对四种方案在施工工序、支护形式及体系转换等方面的比选,最后选择采用导洞爬高进入正洞双侧壁导洞高度进行导洞施工、后进行中间部分施工的设计方案,顺利完成了隧道施工.文章详细介绍了四种比选方案及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上穿隧道修建过程中因不同的施工顺序既有隧道围岩将受到三次、四次扰动。为研究新建上穿隧道施工造成的既有隧道围岩变形规律,以重庆市9号线某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对上穿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研究了3组不同开挖顺序工况下既有隧道的围岩变形。结果表明:上穿双线隧道施工会造成既有隧道拱顶产生隆起变形,既有隧道最终变形整体呈“M”形。相较于两洞同时开挖,先贯通单洞的工况下既有隧道拱顶围岩会因另一洞的开挖而再次产生变形。  相似文献   

9.
新建兰渝铁路新作坊三线隧道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文章简要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施工效果及监控措施,并针对原设计施工工艺与实际施工的不适应性,以及对部分工序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施工实践表明,优化工艺在新作坊隧道施工中效果明显,相信此优化施工技术对今后类似铁路超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北京地铁6号线花园桥站下穿花园桥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确定PBA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地铁车站下穿桥梁的最优方案,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了关键施工阶段对地层和桩基的影响。研究表明,同等注浆加固条件下4导洞法控制远、近侧桩基位移效果比5,6导洞法稍好,相同车站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下对近侧桥桩区域适当注浆加固和大范围注浆加固效果相近,因此,确定5导洞法及近侧桥桩区域内适当注浆加固为最优方案;导洞开挖、扣拱和其它工序地表沉降比例为0.38∶0.32∶0.30;导洞开挖和扣拱对近侧桩基位移影响较大,站台层开挖对远侧桩基沉降影响最大,导洞开挖和扣拱影响次之,但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云南某隧道地貌与地质情况的分析,总结了该隧道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分析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维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大直径盾构区间隧道内设置中隔墙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根据隧道发生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两种工况,分别计算了隧道管片的轴力、剪力、弯矩和最大主应力,计算结果为该隧道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新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其中沉管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所应用的新技术,如沉管隧道管节工厂化生产;粗挖、精挖及清淤的基槽开挖方法及设备;碎石刮铺处理基础的方法及设备;体外定位系统及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相似文献   

14.
在熊洞湾隧道工程中,针对在平行导洞实施超前地质钻探时出现的涌水现象,通过采取地形地貌考察、TSP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钻探以及水质检验等措施,最终确定了该出水点水源性质及处理方案.文章介绍了工程背景和地质特征,对涌水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常洪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宁波常洪沉管隧道四节管段在甬江中进行浮运、沉放、对接的施工技术,包括主要施工技术参数的选取、实际施工时的具体操作以及先进的测量定位系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六寨-河池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M型隧道施工实践,介绍了高速公路M型隧道新奥法施工的工艺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国内近年发生多起公路隧道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工作仍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当前公路隧道消防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缺少技术规范、理论指导,消防设施较少考虑水源情况,消防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不到位,运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文章对公路隧道消防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沉降和收敛是造成黄土隧道施工缓慢的重要因素,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对该类型围岩隧道有较好的效果.文章通过马家坡隧道工程事例,介绍黄土质隧道综合施工技术,其成果可供同类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怀化分水坳隧道的地质情况及防辐射的实际研究,根据隧道放射性分布情况和监测结果,确立了一整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是:以移动铅屏、铅围裙屏蔽及混凝土永久性屏蔽为主,以喷雾洒水、通风降尘为辅,降低氡的浓度和射线γ强度,使作业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降到国家规定的限值(5 mSv/a)以下,同时保护环境不因弃碴和废水而被污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上海青草沙水源地长江过江管隧道工程,分析了输水隧道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单层衬砌和双层衬砌结构方案的比选,着重对单层衬砌结构进行了施工、正常运营、检修等各工况的综合分析和计算,提出采用单排环向螺栓、铸铁手孔、双道弹性密封垫等设计,满足输水隧道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