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上部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的钢桥面铺装环境,分析九江长江大桥的环境气候条件、交通状况预测、改造前后结构变化,总结钢桥面铺装典型材料与典型结构,优选出"下层EA+上层SMA"铺装方案,采用70℃车辙试验、-15℃弯曲试验验证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的温度稳定性,采用拉拔试验、剪切试验验证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的...  相似文献   

2.
珠江黄埔大桥钢桥面铺装大修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珠江黄埔大桥钢桥面铺装典型病害成因分析,综合考虑铺装材料性能、维修养护效率、营运通行及经济性要求,系统介绍了钢桥面铺装大修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宜昌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钢桥面铺装使用条件的分析,防水粘接层的材料研制与性能比较及钢桥面铺装改性沥青的调整与性能比选等研究工作,确定了宜昌长江大桥铺装的使用条件、防水粘接剂材料和铺装用改性沥青材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双塔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对该桥公路桥主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建立铺装结构局部梁段模型,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并结合该桥结构与环境条件确定环氧沥青铺装层厚度为60 mm,根据材料及铺装结构性能优化环氧沥青混合料并确定铺装层结构形式。针对该桥结构与环境条件,施工中采用粘结料智能洒布、施工时温控制与施工养护等关键技术。目前,该桥已经全线贯通,运营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钢桥面铺装新体系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桥面铺装容易产生开裂、车辙等病害,研究了一种钢桥面铺装新体系,采用橡胶环氧砂浆过渡层提高沥青铺装层与钢板的结合强度.该体系在汉十高速公路的应用,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抗车辙能力和抗裂性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安徽安庆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种铺装体系力学特性及协调性的比较验证,提出了适合于安庆长江大桥的钢桥面铺装方案钢板喷砂除锈+溶剂型粘接剂+缓冲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SMA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装结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工程中采用的一种新型钢桥面铺装为背景,建立了钢桥面板及铺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车轮水平荷载作用下,铺装层与钢桥面的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及轮载最不利位置,所得结论对钢桥面铺装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环氧沥青、日本环氧沥青两种钢桥面铺装材料在不同厚度下分析铺装层受力变形规律。推导出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力与弹性模量、铺装层厚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力同铺装层弹性模量均可用多项式4次方程拟合,铺装层表面横向最大拉应力随着铺装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横向最大层间剪应力不随铺装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而是在铺装层厚度处在40~50 mm之间有一个峰值,而后随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桥面铺装是影响桥梁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桥梁耐久性以及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桥面铺装体系容易出现的病害,提出了新型钢桥面轻质混凝土-沥青复合铺装结构,介绍了该复合铺装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通过在桥面铺装结构内部以及层间接触部位埋设的传感器,得到大量的实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桥面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铺装结构的温度场变化规律,为钢桥面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动态力学试验数据通过粘弹性力学关系式转换,得到用Prony级数进行数值表征的广义Maxwell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例,通过有限元建模,模拟分析荷载-温度耦合作用下钢桥面铺装面层表面的应变状态,计算得到典型温度下4种铺装结构表面最大横向弯拉应变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某温度下的一个加载过程中,任一荷位出现最大表面横向弯拉应变的位置在横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同的,而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增加Eliminator防水粘结层可有效降低铺装表面最大横向拉应变。  相似文献   

11.
周立兵  张刚  王敏 《桥梁建设》2020,50(2):50-55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原桥面铺装为双层SMA,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和超重车辆的影响,运营多年后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出现疲劳裂缝。为处治桥面板隐性裂缝,分别对上游侧进行了钢桥面冷拌环氧树脂桥面铺装及桥面板焊接施工,对下游侧进行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改造。为评估钢-UHPC组合桥面的改造效果,基于已建立的运营期安全监测系统及有针对性的增布动应变测点,对随机荷载作用下桥梁上、下游侧桥面板的局部应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下游侧的车辆数量和轴重均高于上游侧的情况下,下游侧测点的等效应力幅大多小于对应的上游侧,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明显改善了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应力。  相似文献   

12.
以跨度32m上承式钢板梁桥为例,针对桥梁的横向振动问题,将列车简化为移动质量建立了力学模型,应用大型软件MSC/DYTRAN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桥梁横向振幅与横向激扰频率的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分别得到了在不同速度下模拟的空载货车和重载货车通过时桥梁的横向振幅与激振频率的关系,结果与实测值基本接近,这对通过快速计算确定引起桥梁横向拍振的蛇行运动频率具有创新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交异性钢桥面新型复合铺装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存在的主要破坏形式,提出其铺装层相应的4个主要设计指标:铺装层表面拉应力、铺装层与钢桥面板层间剪应力、铺装层垂直压应变和铺装层剪应力。利用有限元方法,以铺装层与含加劲肋和纵横隔板的正交异性钢桥面局部梁段作为计算对象,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各个设计指标随铺装过渡层模量和铺装层厚度的变化规律。首次提出以水泥基材料为过渡层、焊钉为剪力连接件和SMA13为表层的新型复合铺装系统,并进行了热相容试验、高温复合车辙试验和复合梁疲劳试验等一系列小型试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铺装过渡层模量或适当增加铺装层厚度,有助于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应力和应变,使铺装层总体受力越有利;与传统双层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相比,新型复合铺装系统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程序Sap2000建模分析了曲线钢-混凝土结合梁预应力作用下混凝土桥面板、箱梁底板的纵向应力和竖向变形,并给出了钢箱上翼缘及腹板竖向变形云图;结合预应力张拉前后中跨跨中截面顶板径向位移对比表和径向位移差值表,说明预应力作用下在最大跨跨中产生了明显的预拱,且外箱拱起量明显大于内箱;桥面板中跨跨中处径向位移的差值沿桥面宽度由内向外呈线性逐渐增大,内箱有向外移动的趋势,而外箱有向内移动的趋势,这些均由整个截面受到预应力产生的向心与向上扭转的转矩所致。  相似文献   

15.
拱桥中钢与混凝土组合桥面系结构构造和受力复杂。该文结合一组合桥面系的拱桥,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其中对组合梁建立板壳模型,计算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组合梁受力,得到了主梁各个部分构件的应力。研究了组合梁中混凝土顶板的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揭示了组合拱桥中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应力分布特点,为同类结构的日后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异形钢桥面铺装受力特征,选取典型异形钢桥并采用不同建模方法进行分析,与现场加载试验对比后发现,曲桥模型更为精确。采用曲桥模型分析后发现异形钢桥面铺装的受力特征与常规钢桥面铺装存在较大区别,其受力特征为:随着铺装层弹性模量的增加,最大拉应变处的层顶拉应变值不断减小,层底拉应变不断增大,层底最大剪应力则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再增大。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了5种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EA-10+EA-10、EA-10+SMA-10、GA-10+EA-10、GA-10+SMA-10和SMA-10+SMA-10)的高温性能、疲劳性能、抗滑性能及防水性能等;同时考察了二阶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剂与铺装组合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韧性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二阶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剂能很好地适用于各种铺装组合结构。通过试验验证了5种铺装组合结构的综合技术性能,为我国钢桥面铺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钢桥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实际受力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大跨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的瞬态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不同层间接触条件时,对铺装层静力和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完全光滑条件下不同加载周期、不同铺装层模量以及不同铺装层厚度等对铺装层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完全光滑和完全连续接触条件下铺装层的动力响应截然不同,完全光滑时铺装层的最大拉应力为完全连续时的近10倍;加载周期及铺装层模量对铺装层的动力响应影响不显著;铺装层厚度对铺装层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当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完全滑动时,6 cm左右的铺装层厚度是最不利的。与静力学计算结果相比,动力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文 《广东公路交通》2012,(2):26-30,34
以高速公路混凝土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为研究对象,以弹性力学为理论基础,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混凝土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整体结构模型,研究车辆在不同行驶速度、汽车制动以及道路纵坡等不同条件下,混凝土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的应力敏感性,为复合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经过近50年的铁路(约400列次·d-1)、公路(高峰期约10万veh·d-1)运营,公路正桥桥面系破损严重、屡修屡坏,亟需进行全方位性能提升.其中,列车频繁通过所致高频强扰动带来的结构安全是该维修改造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得到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前、中、后各阶段列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