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4月25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南京市组织召开了审查会,由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规院)编制的《宿连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宿连航道是宿连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进行合理补充,未来不但承担着苏北向沿海地区的水运物流,也将担负起连云港港口货物由外海向内陆集疏运的任务,建成后将成为苏鲁皖豫物资运输的重要黄金水道。航道推荐线路东起京杭运河和陆运河交叉口,西止连云港  相似文献   

2.
港口作为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货物水陆转运的重要枢纽,是物流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从事货物中转的港口企业来说,物流不是全新的业务,物流理念却是全新的概念.按照现代物流业的概念,港口是作为运输中转及仓储等的物流平台而存在的.只是目前,这个基础平台的经营仍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港口物流化中的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港口经营的物流化发展趋势   (一)港口企业开展物流化经营具备自身优势   1.港口是物流系统的最佳节点   物流节点又称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节点进行的.其中,在线路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是运输,包括:集货运输、配送运输等.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所有功能要素,如包装、装卸、保管、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都是在节点上完成的.港口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最佳场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装卸、仓储、集疏运能力是其它物流节点所无法比拟的,而包装、分货、配货及流通加工正好是其传统服务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4.
杨大力 《中国港口》2007,(10):39-39,42
<正>一、国际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集装箱海铁联运是经铁路运输集装箱至港口或将港口集装箱经铁路运输至内陆省市的一种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方式,是港口货物集疏运方式的一种。目前,我国沿海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的集疏运主要通过集装箱卡车进行公路运输,经由铁路集疏运的集装箱量仅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3%,而在国外一些主要港口,如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长滩等,其集装箱运输结构比例公路∶铁路∶水运为60∶20∶20,海铁联运比例远远高于我国。  相似文献   

5.
南航  王前  靳海宁 《水运管理》2022,(4):24-26+37
为建立健全逐级细化的过闸货物分类体系,在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标准的情况下,采用系统法及货类指标体系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最大隶属度原则,建立具有三峡通航特色的过闸货物多级分类体系。研究结果可使货物分类统计工作更为深入细致,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在提高通航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反映水运物流情况,为水运物流数据分析提供更为扎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长江航运发展,推动水路运输量的不断提升,对沿江港口的吞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武汉新港是长江流域重要港口、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本文以武汉新港为例,根据港口现状吞吐量的特点,结合港区腹地发展趋势,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经济调查分析方法,对集装箱、大宗货物的吞吐量进行预测,并进一步结合货种货类及各运输方式特点,对各运输方式集疏运量进行预测分析,为集疏运网络的规划布局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物流场运行的基本原理,将我国“北煤南运”产地、港口、铁路、水运等要素与物流源、物流汇、物流节点、物流通道各要素相结合,依据物流场模型,建立我国“北煤南运”运输网络模型,对现有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实现运输利益最大化。结合实际中的“北煤南运”案例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并对我国现有的煤炭水运网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运》2012,(2):22
编者按:本期物流观察是一组关于现代港口物流的话题。港口是水陆交通运输的枢纽,又是水运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与终点,是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我国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快港  相似文献   

9.
宁波港口供应链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婧 《水运管理》2011,33(3):23-24,28
为推动宁波港口产业发展,确定影响宁波港口供应链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宁波港口供应链存在港口与物流区及临港产业互动不够,港口与航运企业、物流服务商合作松散,“大通关”未落到实处,港口集疏运网络有待完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并由此提出通过构建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平台提高港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金华水运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金华兰溪港是浙江省“水运强省工程”建设中的七个主要港口之一。本文从地理位置、货物运量、运输价格以及港口、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金华水运的潜在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1.港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以《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浙江省交通物流基地布局规划》、《浙江省沿海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等项主体的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港口布局日趋合理、结构不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及重要性 港口是水运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运输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港口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任务大小、考核港口工作、反映港口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货物吞吐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经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从其定义和内涵来看,货物吞吐量指标是一个时期指标。根据统计学原理,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要掌握某一港口全年或全月的吞吐量,最准确的方法是对该港口每一天的实际吞吐量进行记录,再进行汇总。这就要求港口生产单位具有健全的统计机构进行数据记录,这对于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生产单位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全国内河港口中,存在大量年吞吐量在200万吨以下、经营性质各异、管理不健全的生产单位,他们大都缺乏对应的统计机构和组织,因而采用报表形式的全面调查就不现实。同时由于经费有限,也就致使对所有港口生产单位全面调查成为不可能,而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样本的选取问题。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样本单位(即港口生产单位)的抽样,一是被抽中的港口生产单位(最好是进行全月31或30天的全面调查)。但是这些样本单位很多没有对日吞吐量进行登记,对样本单位的数据取得只能通过当事人的回忆。让当事人回忆前5~6天港口日吞吐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一、港口铁路对提升威海港竞争力的意义1.是完善威海港集疏运体系、提升威海港集疏运能力的需要港口是现代物流业的枢纽,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业中一个突出薄弱的环节。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主要由船舶进出港、码头装卸、库场堆存以及集疏运四大系统组成,并由最薄弱的系统能力所控  相似文献   

14.
港口是水陆运输枢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港口生产规模比较小,生产单位的经济性质单一,只要对少数几个交通部和省市直属港务局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方法,就可以得到反映我国港口基本情况的统计资料。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港口规模、生产单位的数量、性质及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港口统计调查制度已不能适应这种形势。因而建立一套科学的港口统计调查体系,已成为当前交通运输统计研究的一个急迫和重要的课题。 任何一类统计调查体系,首先都必须对它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属性予以科学的规定。统计总体的空间属性是指统计调查范围和统计指标的口径。它们的正确规定,取决于统计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统计指标的概念。 本文将从港口行业的管理范围和港口生产性质出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讨论港口行业统计调查的范围、调查单元和港口生产统计基本指标——吞吐量的口径,及在统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一、港口生产与港口行业 港口生产是水运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处于水运生产过程中的起点或终点。和其他各种运输方式一样,水运和港口生产是连接物质产品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纽带,是社会产品得以流通、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周升熙  张亚明 《集装箱化》1994,(10):21-23,20
集装箱公路中转站是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向内陆延伸集疏运网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延伸的距离,中转站有建在港口附近的,也有建在港口腹地的,故称为内陆中转站。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及其腹地的进出口货物大幅度增长,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枢纽港为中心,向内延伸的扇面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公路运输由于能将海运与陆地港口和收发货地有效地连接,实现门到门运输.同时还能把小批量的零星货物加以集中和组织.因此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天津口岸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中有90%以上是通过公路汽车运输的,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一、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港口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联结点和枢纽中心,是水路运输货物的集散地,大量大宗货物运输均是通过水运方式来实现的.贵港市位于黎湛铁路、国道209线、324线和南梧二级公路的交汇处,有铁路专用线连接贵港港各作业区,港口是物资借道水路中转的重要枢细.  相似文献   

18.
赵瑛 《珠江水运》2009,(7):58-59
水路货物运输的统计指标,是指导水路运输行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常用的内河水路货物生产统计指标主要有水路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两大指标,但这两种统计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广西内河河流的货物生产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统计基础资料更好为广西内河水运的规划、建设服务呢?  相似文献   

19.
黄青松 《集装箱化》2004,(12):31-33
正在编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中心”定义为:“接受并处理下游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下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信息,对上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下游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和机构。”从整个物流链过程看,港口物流活动只是物流链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一、舱面货运输的概念 舱面货运输,俗称甲板货运输,系指承运人按照协议将托运人所托运的货物载于船舶露天甲板之上,并将其运输至卸货港交付给收货人的行为。“海牙规则”与“维斯比规则”虽未直接为舱面货运输确立定义,但在为“货物”一词划定范围时规定:“货物”包括货物、制品、商品和任何种类的物件,……但在运输合同中载明装于舱面上且已照装的除外。由此可见,“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是将舱面货排除在规则适用范围之外的。众所周知,船舶甲板的设计是供人员行走或临时堆放某些船用物品的,而不是为了堆放货物,若将货物置于甲板之上,极易因风吹、日晒、雨淋受到损害,如果将此类损失统统归于承运人负责,是一种有欠公允的表现,故如果托运人甘愿冒险而将货物载于舱面,则应由货主自行承担损失。即使承托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将货物载于舱面,由于装载此种货物的特殊风险而造成的损失,也应由发货人自行承担,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