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基于成本费用补偿的计重收费费率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重收费缺乏公路定价理论指导,测算方法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根据公路成本费用补偿思想,结合收费公路定价理论方法,通过调查统计当量标准轴载次数,利用路面的养护费用模型,得出平均每年的养护费用;再将计重费率作为未知量,根据每年客货车通行费收入、养护费以及各种其他成本费用,计算出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利用成本反推法,最终分别建立了经营性公路和政府还贷型公路的计重费率计算模型。并结合计重费率计算模型的关键参数提出了几点建议。经对比分析,该模型能为计重收费费率测算提供合理明确的理论指导,推动了计重收费工作的合理开展和有效深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收费公路实施计重收费,如何实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良性发展,确保应收不漏,已成为收费公路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详细介绍收费公路计重收费模式下偷费、漏费种类,剖析产生的根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熊琦 《公路》2009,(12)
我国干线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收费管理较为滞后.从分析我国干线公路使用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公路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的收费定价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的干线公路收费定价管理的必要性,并探讨加强我国干线收费公路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的收费定价的对策,对提高我国干线收费公路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重收费要素与模型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计重收费的相关要素只阐述方案没有具体分析,同时<指导意见>作为试行本,其计重方案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该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近年计重收费调研积累的经验、数据和公路收费理论,对计重收费要素、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得到新的计重收费方案,目的是为计重收费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并能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6)
针对目前我国收费公路货车计重收费模式下,交通量统计折算出现的新问题,原有的统计折算方法系数无法使用,提出计重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交通量统计折算方法,建立了货车折算系数的连续性和离散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标定,得出折算系数方案,并经过实例验证,结果可靠、可信、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0年第2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拉开了中国交通运输史上治理超限工作。但是由于各地执法力度差异化,各地公路货运市场依然是存在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2003年6月28日,江苏、青海、河南试点实施公路车辆计重收费政策。2005年10月28日,交通部公路司发布《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交通部鼓励更多的省市采取计重收费。截至2008年1月,我国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的省、直辖市己达到20个,计重收费高速公路线路里程占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的70%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国90%以上的高速公路、省级普通公路都将实施计重收费。  相似文献   

7.
货车计重收费是我国收费公路一种全新的收费方式,比按车型分类的收费方式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在我国收费公路上得到了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把公路定价方法划分为公式计算法和类比分析法两大类的基础上,对公式计算法中的收费收入最大法、最大利润定价法、成本反算法、消费水平测算法等分别进行了详述;对类比分析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式计算法适用于单条公路的费率水平设定,而对比分析法更适用于"统贷统还"的区域性收费公路费率水平的设定。  相似文献   

9.
张文丽 《中外公路》2007,27(4):18-20
云南省第一次尝试在祥临高等级公路云县至临沧段改革通行费征收方式,采用计重收费标准对货车实施计重收费。该文抽取祥临公路计重收费后两个月的计重收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在祥临公路上通行的货运车辆结构、货车装载情况、超限运输情况等,找出了在其计重收费标准制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通过分析、总结祥临公路试行货车计重收费的经验教训,为云南省高等级公路全面开展货车计重收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唐山市高速公路以及其他普通收费公路实行货车计重收费的管理体会,回顾了计重收费实施进程,分析了计重收费的利弊,对新形势下收费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根据工作实际探讨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道路拥挤定价下的公交收费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健  安实  徐亚国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4):100-103,118
为了在执行道路拥挤定价政策的前提下制定公共交通的收费标准,提出可行的定价模型,根据交通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采用了两层规划技术建立了道路拥挤定价下的公交收费模型,上层规划为交通系统优化,下层规划为拥挤定价下的路网随机平衡问题。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拥挤定价下广州市公交线网的最优价格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描述出行者和交通管理部门分别在出行和交通管理中的决策行为,较好地解释了用户平衡、路段路径流量和阻抗、交通需求、拥挤费、公交票价、出行成本等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即按实际称重的车货总质量和行驶的里程收取通行费用,在治理超限运输,保护道路,减少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的计重收费还没有统一标准。在参照美国AASHO路面损坏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计重收费模式下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公平性,对于建立全国统一的计重收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志勇 《交通科技》2012,(3):131-133
针对车辆进出收费站速度低、计重收费下货车收费时间长的特性,提出了客货分离收费模式,以绝对交通量为标准,对客货车分别按不同的服务时间计算收费车道数,客货车收费广场前后设置的模式,提高了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减少了收费站场的用地。  相似文献   

14.
实施计重收费后,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问题是近来讨论的热点,首先介绍了按车型收费模式下收费年限的计算公式以及此公式在实施计重收费以后测算收费年限的不合理性。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提出了运用净现值法计算收费年限的公式,并详细介绍了目前组合计重收费模式下的收入和支出预测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指出应该继续研究的方向。此理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在制定收费年限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价值不同的多类型用户特性,提出了弹性需求下多类型用户的拥挤收费模型,并以一个简化的路网实例比较了多类型用户收费模型与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区别。简化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费率水平较低时,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高估了路网的流量、社会效益,当费率水平较高时,则低估了路网的流量和社会效益;同时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路网社会效益和利润区域对应的道路通行能力区间较宽,费率水平区间窄,而多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路网社会效益和利润区域对应的道路通行能力区间相对较窄,费率水平区间较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量轴次和当量系数理论的计重收费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当量轴次和当量系数提出当量系数法,建立收费标准的确定模型和方法。由该方法得到的收费标准能够在满足公路投资者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现象的蔓延。首先通过分析各省现行的计重收费方案选择出较为合理的收费模式;然后,提出一种当量系数法,运用当量轴次理论建立不同车型、车货总重的车辆引起的道路破坏费用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分车型收费的数学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扩展构建计重收费标准计算模型,从而得出基本费率和超限加收系数;最后,通过在河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中的应用,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混合交通拥挤的特点,提出了在收费路段对不同的交通方式收取不同费用,以此控制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量,鼓励人们更多地选用公共的交通工具,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一个关于多模式收费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可变收费标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介绍可变收费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可变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不同时段收费费率同交通量的关系。在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下,建立了出行者选择的二元logit模型,根据调研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标定并对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证明可变收费能使交通流在各时段合理分布,从而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计重收费政策,在已知分轴型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货车收费额计算方法。将车货总质量分为正常装载质量和超载质量,分别计算这两部分的收费标准。最后,利用江西省高速公路货车载重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最佳收费标准的测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公路》2003,(5):99-102
从高速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某段高速公路为例,采用级差收益法对其收费标准进行了测算和研究,提出了最佳的收费率和收费标准,并对高速公路现行收费标准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当前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制定、评估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