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驼峰自动集中分路道岔控制电路是确保解体车组在动态溜放过程中,对道岔实施安全控制的重要条件.当道岔失控时,此电路能根据车组当时的溜放情况,为溜放车组提供安全的保护措施.在运营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峰下自动集中道岔转辙机的机械锁闭装置未解锁,不能构成启动继电器的自保电路.若此时车辆进入道岔轨道区段,应自动切断动作电源和启动继电器电路".但目前的驼峰电动转辙机控制电路(ZD7-A型),在实施上述技术条件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例如,电路已工作,表示电路断开,辙岔受阻因故未动,则电机一直在通电状态;当溜放车组压入轨道区段后,因震动等原因卡阻消失,电机转动,延误了转换时机,导致道岔不能按时转换到规定位置,造成道岔在四开状态或发生中途转换.  相似文献   

2.
3号道岔侧股的曲线半径较小,受到的轮轨冲击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安全性。为研究有轨电车侧向通过3号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选取了列车运行速度、摩擦系数、轨距和坡度4个参数作为影响因素。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对比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不同取值下有轨电车侧逆向和侧顺向通过3号道岔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有轨电车侧顺向通过3号道岔的动力学性能总体优于侧逆向;在不同的速度、轨距和坡度工况下,侧顺向过岔的安全性优于侧逆向;在不同的摩擦系数工况下,侧逆向过岔的安全性优于侧顺向。4种影响因素对有轨电车侧向通过3号道岔时的轮重减载率影响最大。4种因素中,列车运行速度和摩擦系数对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海洋 《铁道建筑》2013,(1):101-105
车辆过岔时横移量的大小对道岔的通过速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动力学研究和设计重要参数.本文以国产300 km/h动力分散式动车组拖车、客运专线18号单开(右开)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ADAMS/Rail模型,以200 km/h,250 km/h,275 km/h三个速度级分直顺向与直逆向两种过岔方式共6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车辆过岔时轮对横移状态的一般规律,在以相同速度通过道岔时,顺向出岔时轮对横移量要比逆向进岔时大;在相同条件下,轮对横移运动在辙叉区要比转辙器区剧烈,这主要是由于心轨截面变化较快,即轨道不平顺波长较短所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德国BWG公司基于动态轨距优化方案设计的KGO道岔,针对客运专线18号动态轨距优化转辙器道岔建立了车辆/道岔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车辆以250 km/h速度直逆向和80 km/h速度侧逆向通过时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动力响应完全满足车辆舒适性、安全性通过要求.另外,对传统18号道岔和18号动态轨距优化道岔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在道岔转辙器部分设置轨距加宽可以提高运行舒适度,以及减少车轮,尖轨的磨耗,但会降低侧向过岔时的运行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驼峰道岔控制电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仓站下行自动化驼峰,采用FTK-Ⅱ型自动控制系统,自1997年运用以来,分路道岔在有车占用的情况下,于2000和2002年2次发生中途转换,使溜放车辆脱线掉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电动道岔为何 还能用手摇扳动 在信号电气集中的火车站上,道岔都是电动的。车站值班员只要按一下电钮,站场内的相应道岔就可改变开通方向,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可是,这种道岔为何还配有“手摇把”,并能手摇扳动呢? 电动道岔上的“手摇扳动”装置,主要是为适应“非常情况”和施工作业而设计的。 “非常情况”是指车站信号机械室停电或信号控制系统故障等,此时,如果道岔不具备人工扳动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不同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尖轨的实际磨耗特征;通过脱轨风险分析和尖轨强度分析,研究高速道岔尖轨磨耗管理限值.结果 表明:控制曲尖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侧向磨耗,在逆向和顺向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曲尖轨磨耗特征差异显著,顺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前端较窄区段,而逆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后端顶宽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研究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够分析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影响的计算模型,分析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作用,以及使用差动装置调整尖轨不足位移后,尖轨转换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明显,尖轨的最大不足位移值由1.64 mm降低为0.49 mm;(2)仿真计算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的6次扳动过程,尖轨最大不足位移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弹现象;(3)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由于尖轨线形的改变,扳动力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4)相比传统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方法,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较好;(5)该研究结论能够指导高速道岔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原计算机联锁直流转辙机电路进行改进,使道岔进行定位或反位操纵时,若转换不到位,道岔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无需车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道岔是否转换完毕。当道岔不能转换到预期位置时,自动进行恢复原态的操纵,避免转辙机在大电流状态下工作时间太长,延长了转辙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转辙器扳动力计算软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虑道岔扳动力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平台,利用其自有的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转辙器扳动力计算软件。实现了各种道岔转辙器部分扳动力、反弹力、不足位移及轮缘槽宽的计算分析功能,为各种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