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钢丝绳隔振器进行船舶主机隔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用于船舶大功率柴油机主机隔振的钢丝绳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并对设计与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隔振系统性能较好,钢丝绳隔振器用于船舶大功率主机隔振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船中比较典型的静不定隔振系统,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安装4个隔振器的隔振系统物理模型。对隔振器采用杆梁模型建模,隔振上层设备采用刚体模型,导出了静不定隔振系统的动力控制方程。使用振动功率流方法对隔振系统进行了功率流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杆梁模型隔振器对上下两端的功率流的减少有明显效果,隔振器的内部共振特性对隔振系统振动功率流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浮筏系统隔振性能的功率流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树浩  桂洪斌 《船舶力学》2012,16(5):567-572
文章采用刚度为常数、阻尼随频率变化的Bush单元来模拟实际的5-200Hz的隔振器的垂向机械阻抗特性。通过有限元频率响应计算得到了浮筏隔振系统的结点响应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隔振器机械阻抗方程求得隔振器两端的受力值,进而代入功率流表达式得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功率流。对系统输入输出的加速度响应和功率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采用功率流来评价隔振系统的优劣更能反映隔振系统的实际隔振效果。采用功率流作为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合适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要优于采用单一的加速度(速度)响应作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将钢丝绳隔振器和动力吸振器通过支架、缓冲及限位块和钢丝绳隔振器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新的隔振系统。动力吸振器的振子质量和阻尼板长度可调。实例中依据刚度和承载能力对隔振器进行选型,以力矩平衡为原则布置隔振装置,以降低位移响应为目标确定动力吸振器参数,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隔振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隔振系统既能解决低频段隔振,又可以消减连续隔振频率范围之外的单频激励响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柔性基础上偏心激励作用复杂机械系统,利用子结构导纳矩阵法建立机器-柔性基础被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理论分析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探讨不同的激励位置对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偏心激励下可以激发多个振动模态,激发的振动模态越多,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越大。对于给定的激励位置,可通过调节隔振器的刚度来改变隔振系统的模态以降低基础的振动。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最小为目标,对气囊隔振器的压力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于偏心激励,最优分布压力不是均匀分布,随着激励位置的变化,最优的压力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6.
船舶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利用SHELL63、BEAM4、SOLID95、COMBIN14四种类型共64187个有限单元和30种几何参数建立了接近于真实船舶(包括机舱动力设备)的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流一固耦合状态下,用有限元技术对船舶进行模态分析以及船舶对激励力的振动响应数值计算。在模态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矩阵缩减的方法来消除局部模态,以便获得整体弯曲和扭转振动模态。然后对主机单层隔振器和辅机双层隔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预估。将建立的接近于真实船舶的有限元模型和尾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和梁组合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一些重要结论。本文为船舶设计人员在船舶设计阶段,预报船舶结构振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舰船机械设备安装特性及隔振要求,建立包含机械设备、隔振器和柔性基础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求解,得到隔振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及传递功率流计算公式,讨论了隔振系统中设备质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柔性基础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对隔振能力的影响。理论表明,适当增大机械设备质量、隔振器阻尼及柔性基础阻尼能提高系统隔振能力,较大的隔振器刚度不利于隔振,而基础板柔性对隔振系统的影响与激励频率有关,并给出了柔性基础隔振设计中参数选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舰船机械设备安装特性及隔振要求,建立包含机械设备、隔振器和柔性基础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求解,得到隔振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及传递功率流计算公式,讨论了隔振系统中设备质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柔性基础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对隔振能力的影响。理论表明,适当增大机械设备质量、隔振器阻尼及柔性基础阻尼能提高系统隔振能力,较大的隔振器刚度不利于隔振,而基础板柔性对隔振系统的影响与激励频率有关,并给出了柔性基础隔振设计中参数选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船舶动力机械隔振设计中的功率流方法与效果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霍睿  施引 《中国造船》2000,41(4):46-51
通过一个柔性基础上安装电机的隔振系统实例,计算其通过隔振器的功率流,应用功率流传递谱对其隔振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并附带研究了电机槽频频段的振动隔离问题,探讨了功率流分析在隔振设计中的可行性,以及功率流评估指标与振级落差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神经网络在船舶主柴油机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研究用BP神经网络建立船舶主柴油机模型的方法,并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动态优化学习率的方法,对6L80MC柴油机实际数据用BP网络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建立船舶主柴油机模型。该模型已成功用于船舶主机遥控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船用柴油机热工参数无法有效监测报警传动齿轮故障的问题,基于柴油机普遍缺失振动监测数据,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的现状,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柴油机齿轮载荷与曲轴止推轴承磨损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仿真结果提取传动齿轮故障条件下的振动信号特征;采用实际故障案例振动数据,提取传动齿轮箱振动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实际特征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检验了本文仿真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基础和隔振器存在着动力耦合,经典隔振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从而出现了将基础简化为欧拉梁、柔性板、圆柱壳等。本文将基础简化为两端固支弹性梁,运用四端参数法推导了单层柔性隔振系统传递功率流,并运用电力类比法对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偏心激励对功率流传递特性的影响,并将功率流与振级落差频谱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偏心激励会激发系统的高阶模态,基础的刚性会影响振级落差对功率流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水下爆炸环境中舰船浮筏装置冲击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舰船所面临的水下爆炸冲击环境,研究了船用柴油发电机组的隔振浮筏系统对于水下爆炸冲击的响应特性.通过建立带有设备以及隔振系统的舰船结构连同周围水介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了水下爆炸冲击波在水中的传播及其对船体的流固耦合作用,研究了柴油发电机组、浮筏筏体以及设备基座在爆炸冲击下的动态响应.文中着重分析了不同爆炸冲击因子对船体与浮筏结构的冲击响应的影响,探讨了提高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玻璃钢高速客船的特点,就如何选取主推进柴油机,如何解决机座的强度问题,以及对减小柴油机振动、隔离噪声、防止尾倾过大、控制机舱部位重量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名牌柴油机选型、机舱结构优化、环境温度的控制并采取减振措施等,经航行试验实测,动力装置的设计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An active two-stage isolation mounting, on which servo-hydraulic system is used as the actuator (secondary vibration source) and a diesel engine is used as primary vibration source, has been built. The upper mass of the mounting is composed of a 495 diesel and an electrical eddy current dynamometer. The lower ma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mall masses to which servo-hydraulic actuator and rubber isolators are attached. According to the period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vibration signals, a multi-point adaptive strategy based on adaptive comb filter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active multi-direction coupled vibrations control for the eng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good suppression in the effective range of phase compensation in secondary path (within 100Hz) at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is achieved, and verify that this strategy is effective. The features of the activ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carried out on the system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6.
以船用PA6-280柴油机为背景,通过柴油机主要运动部件以及轴系的建模与运动仿真,探索了柴油机隔振装置以及轴系在各种支承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船体结构在柴油机振动激励下的响应与受力;得到了柴油机的振动沿主轴承以及隔振装置向船体结构的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7.
卢五弟 《上海造船》2024,40(2):45-48
提出一种通用、简便的柴油发动机激励力和力偶估算方法。利用振动频响(即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柴油发动机的振动频谱和相位,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建立基座激励力和力偶的数学模型,从而估算出隔振系统中发动机组的横向、纵向和垂向激励力或传递力和力偶。通过试验发现,测量过程中的信噪比对发动机的激励力和传递力估算有重要影响,低频信噪比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该简易估算激励力和力偶的方法可供柴油发动机的多维多向耦合振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曲轴运转的非线性振动与混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柴油机曲柄(曲轴)连杆机构作运动和受力分析,将其受力简化为气体膨胀的瞬间作用力和柴油机运转的惯性力,且均假设为集中荷载。因此曲轴运转的力学模型也可简化为:气体作用力为转子周期性脉冲力;惯性力为转子-轴承系统的力。这两个力学模型都存在非线性振动,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混沌现象,这从理论上解释了柴油机曲轴的运转能产生非线性振动和混沌。同时本文还应用功率谱法来研究混沌性态。在实例分析中,我们通过对8NVD2U-48A柴油机主轴承对应的机体上布采样点,对表面振动信号进行采样且对采样进行功率谱分析,其结果说明上述结论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这一结论也为柴油机曲轴和主轴承的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