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水稳碎石试件强度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以养生条件影响最大,仅对施工中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由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在黑龙江省刚刚采用,很多问题尚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发现,相信随着试验仪器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测定方法将会不断地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刚度较大带来的反射裂缝问题,提出了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基层材料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稳定碎石。对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同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的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强度可以满足基层实际应用的需要,并且其刚性较低的性能特点能克服当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空隙率和强度为设计指标,设计了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的粗骨架级配、水泥胶浆配合比和用量及合理稠度。通过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收缩试验、疲劳试验和抗冻试验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修筑试验路和后期渗水试验、注水试验验证了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和排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黏度时变(SJP)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抗冻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对 SJP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分析水泥剂量、集料级配、含水量等因素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最优配比下的强度损失量、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剂量和级配对SJP水泥稳定基层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明显;SJP水稳材料与传统水稳材料相比具有前期强度增长较快、后期强度高的特点,且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SJP水稳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衰减速率均低于传统水稳材料,投入使用后可有效提高路面基层耐久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关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具有强度高,水稳性好,分布载茶能力大等优点。在施工中应注意几个关键环节,同时应加强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压实度检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检测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室内试验、现场检测两个方面,对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测定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初步探讨,从中找出减少误差的技术参数和处理方法,以便正确的指导压实度检测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张石高速石家庄段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验组成设计及施工实践,以及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试验配合比进行调整,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张石高速石家庄段路面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验组成设计及施工实践,以及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试验配合比进行调整,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用松源段松花江江砂代替水泥稳定碎石集料中细集料部分,制成水泥稳定碎石江砂混合料,作为城市道路的基层材料。研究从水泥稳定碎石江砂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实际应用,分析水泥稳定碎石江砂用于城市道路路面基层建设的可行性。根据混合料强度形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室内试验结果与规范要求值之间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及经济评价等,最终得出水泥稳定碎石江砂用于修建城市道路路面基层是可行的,对松原市典型路面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影响水泥稳定风化砂砾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强度的四个因素即水泥剂量、颗粒粗细及开采方式、土颗粒的含量、掺配碎石及其数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和施工技术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忠阳 《交通标准化》2006,(8):72-74,85
结合舟山桃花岛桃花寨二级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形成原理.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试验与施工技术的控制过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连云港-徐州高速公路CDE-25合同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为例,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场制作无侧限抗压试件,测定其强度是控制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最直接的方法,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从试件的不同制作方法、试验及强度评定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且易于施工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本文结合张石高速密涿支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际情况,从原材料配合比、现场施工技术措施、检测手段和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几方面阐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配合比混合料试件的室内试验,从抗压强度、压缩模量、劈裂强度、劈裂模量以及干缩系数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表明,用一定剂量的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以有效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水泥稳定排水基层材料设计中,既要保证作为排水基层材料应具备的空隙率,还要保证其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应具有的力学强度。材料的空隙率和强度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兼顾排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确定材料组成。室内试验表明水泥稳定排水基层可应用于东北寒冷地区的路面基层。  相似文献   

17.
水泥稳定集料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当前水泥稳定集料路面基层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对水泥稳定集料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及配合比设计的新方法,采用WS高效缓凝剂解决混合料延缓初凝时间问题,通过室内大量的混合料延迟时间强度、密度变化试验,并根据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确定施工初始碾压段的长度,在碾压满足规范要求后使用乳化沥青石屑下封层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缓凝水泥的作用、缓凝水泥的生产,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缓凝水泥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对比试验,指出采用缓凝水泥可以明显提高基层强度,路面缺陷明显减少,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并优化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理论,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国道208线长治过境段公路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各项指标要求确定原材料,按照粒径大小划分碎石集料,确定不同碎石集料粒径大小在不同筛孔下的质量百分比。采用干捣试验的方式对粗集料的级配进行设计,利用击实试验法确定碎石细集料级配设计,采用3.5%、4.5%、5.5%水泥掺量制作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开展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与温缩试验,比较不同水泥掺量下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碎石基层的强度、干缩和温缩等路用性能不断提升,当水泥掺量为5.5%时,碎石基层抗压强度最大,在龄期为42 d时达到5.0 MPa,此时干缩应变为56.48×10-6、干缩系数为0.21、温缩应变在-10~0℃时为53.46×10-6、温缩系数为0.22,以上指标均最小,基层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将建筑垃圾含砖再生集料作为公路基层建筑材料的性能,结合国道G107内丘县城绕城段改建工程的建设,以含砖再生集料替代不同比例的天然粗集料,制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了水泥稳定含砖再生集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及其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含砖再生集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水稳定性会随着再生集料掺入量的增大而降低,但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水泥稳定含砖再生集料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大于3.0 MPa,含砖再生集料掺入量不大于40%时,水稳定系数大于0.7,其技术性能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可以作为公路基层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