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式联运讲座(1)——第一讲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水 《集装箱化》2002,(12):36-39
1 集装箱运输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把散件的件杂货装于集装箱内,以集装箱为单元,装于运输工具上的运输.与传统的散件的件杂货运输相比,集装箱运输有利于节省商品(货物)的包装和仓储费用;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装卸和运输效率;缩短车船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以及便于开展多式联运.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海上货物运输已经从单一的件杂货运输方式,向集装箱运输和件杂货运输混合运输方向转换。由于正处于新旧两种运输方式混合时期,集装箱运输在更大范围内取代件杂货运输需要一个相当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随着集装箱运输和件杂货运输方式逐渐转换,原先以件杂货装卸为主的老港区面临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因码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仍以装卸件杂货为主,继续使用和生产件杂货装卸工索具;另一方面为适应集装箱运输,去制造发展集装箱装卸的大型吊具和集装  相似文献   

3.
港口集装箱装卸工艺着重研究集装箱装卸作业中各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保证集装箱货物在港口能够高效、安全、优质的在不同运输工具之间进行换装作业.集装箱装卸工艺是港口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杠杆,是港口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集装箱装卸工艺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港口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装卸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集装箱装卸工艺的发展 早在1979年,天津港根据当时世界正在兴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并且经过广泛考察、研究后,选用了轮胎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作业方式,从而形成了中国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模式,即:装卸船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堆场采用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以下简称龙门吊);水平运输采用集装箱半挂式拖挂车.这一先进、可靠、高效的集装箱装卸工艺模式一直在全国各大港口延用至今.随着集装箱运输的不断发展,堆场作业也逐渐出现了正面吊、靠背吊等装卸机械,但主要在后方堆场,码头前方堆场几乎全部是轮胎式龙门吊.  相似文献   

5.
1国际多式联运对运输网的要求就运输全过程而言 ,国际多式联运国家境内的内陆运输、海上运输及收货地国家 (包括发货地国家 )境内的内陆运输是三个环节 ,涉及海运、公路、铁路、沿海及内河水运多种运输方式。国际多式联运的货物一般都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装运。与国际标准集装箱相适应 ,参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运输工具、港站场库设施和装卸机械等都必须同国际标准集装箱相匹配。只有联运全程的运输网满足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要求 ,才能使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得以安全、快速地进行 ,并达到联运的高效率。因此 ,多式联…  相似文献   

6.
张建良 《集装箱化》2006,(11):14-16
1概述集装箱一词英语名为container,是一种运输工具。它具有一定的强度、规格和容积,能在不同运输方式间进行联运,且在运输方式转换时不需将所装货物换装,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最早用于铁路运输。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上  相似文献   

7.
李海波 《集装箱化》2014,25(7):20-22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以下简称集装箱正面吊)是用于集装箱装卸、堆码和水平运输作业的装卸搬运机械,应用场所主要为集装箱码头、中转站、铁路货运站等集装箱和件杂货装卸场所,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作业效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箱号校验规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装箱是货物运输的辅助设备。采用集装箱运输, 有缩短货物装卸和周转时间、提高运输工具载运效率和箱体可重复利用等诸多优点。自上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集装箱在各国内外贸运输中被广泛使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成为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 1 集装箱箱号识别、校验机制的建立,推进了货运集装箱化  相似文献   

9.
李爱云 《集装箱化》2007,18(11):25-29
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货主的欢迎,已成为班轮运输的基本形式。集装箱的优点之一是可以使货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将货物装在集装箱内,使货物在从一种运输工具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时,只需移动集装箱,而无需将货物掏出再一件件地重新装载,因此,货物不会轻易遭到损坏。但这种运输方式亦不可避免地产生其他一些新问题,例如冷藏集装箱不制冷、箱体破损等。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吊具是装卸集装箱的专用工具,通常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装箱跨式运输车和门座起重机等装卸设备配合使用。它具有与集装箱箱体相适应的结构,通过转锁与箱体的箱角件连接进行起吊作业。集装箱吊具按有无动力源可以分为无动力吊具和有动力吊具。无动力吊具应用很少,本文不做介绍。  相似文献   

11.
费名申 《集装箱化》1997,(2):22-23,33
集装箱及其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集装箱箱体本身外,还需有一系列装卸、搬运等配套设备及组织管理措施;不然,集装箱到达港口、车站后,会出现卸不下、装不上、拉不走的现象。随着国际贸易和国内运输的不断发展.为使集装箱要好地适应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更好地实现与各种装卸搬运工具的协调配套.集装箱必须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促使集装箱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营销理论,集装箱码头归属于服务性行业,承担着为船公司、货主在集装箱码头进行集装箱装卸、堆存、运输等一系列服务.集装箱码头装卸就是针对着"集装箱"这种货物开展运输服务的,是以精良的装卸设备和熟练的专业人员为基础的服务.下面就结合集装箱码头服务的主要特点讨论集装箱码头的服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纸浆集装箱疏港作业效率、减少对疏港集装箱箱体的损坏,研制了一种港口件杂货集装箱装卸平台,给出了平台技术方案、作业工艺方案及主要技术革新要点。应用表明,该平台可提升纸浆集装箱装卸效率,降低集装箱箱体损坏率,降低能耗,可在港口件杂货集装箱装卸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卫华 《集装箱化》2015,26(5):24-26
<正>集装箱是一种运输设备,其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 104)的规定,集装箱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长期反复使用;(2)适用于1种或多种运输方式,途中转运时箱内货物无须换装;(3)适用于专门的快速装卸和搬运装置,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运输方式;(4)便于货物装满和卸空;(5)容积不小于1 m3。随着海洋工程的高速发展,作为配套装备的近  相似文献   

15.
传统渔船制冷设施设备落后,装卸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存在作业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运输品质差等问题;相比之下,集装箱船以集装箱为运输对象,装卸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作业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运输品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有集装箱船搭载少量渔业冷藏集装箱并在公共码头完成装卸和集散作业的成功案例,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渔船运输.随着冷藏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日益成熟,我国远洋渔业运输有望从传统渔船运输模式向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在堆场上部空间进行装卸船水平运输作业和地面进行集疏运水平运输作业的立体交叉式集装箱装卸工艺,以解决两种装卸活动的干扰问题。结合岸边和堆场起重机装卸时间的内禀随机性问题,提出集装箱装卸工艺的评价指标,并对几种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进行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7.
李宁 《中国船检》2010,(8):82-84
<正>集装箱因其装卸及运输标准化,在运输过程中不需换装,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提供的是便利快捷的门到门服务,装卸、运输、通关(反走私/反恐)高效,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化运输方式。此外,营运中的集装箱需要开展中间检验和定期检验。正是由于集装箱所具有的特殊性,需要缔约国政府授权一个组织对集装箱的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等进行检验发证,而将集装箱授权相关船级社检验在国际上属于惯例。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规定:中国船级社承办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集装箱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和公证检验业务。  相似文献   

18.
在确定战役后勤军用物资集装箱储存方式、集装箱箱型、运输方式、装卸方式的基础上,构想战役后勤军用物资集装箱储运的3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是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集装箱化设计有助于增强其调度的机动性,缩短装备的部署时间,增强后勤支援。军队对集装箱的利用已超出了运输范围,从运输物资扩大到作为野战用房、野战医院、野战仓库、野战加油站、野战修理所、小教堂、武器系统或技术装备系统等。1集装箱式生活设施1.1集装箱式面包房方仓式面包房是美军最新研制的产品,它将面包加工设备安装在两个集装箱内,两个集装箱展开成两个方仓连接在一起,其体积是一个集装箱的4倍,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一、集装箱干线港的分散化布局集装箱运输通过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箱和专业化的机械设备,不仅使原先由于受外形限制而难以采用专业化设备的件杂货运输的效率、特别是港口装卸效率取得了惊人的提高,而且方便了货物在海运、铁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转换。同时,集装箱运输还显著提高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上述优点,集装箱化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