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8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1月6日,我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正式开始护航行动,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晋河”、“哈尼河”两轮与“河北翱翔”轮、“观音”轮共计四艘商船接受了首次护航。此次我国海军舰艇编队护航由亚丁湾东部海域护送四艘商船至曼德海峡入口处,全程550海里。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1月6日,我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正式开始护航行动,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晋河”、“哈尼河”两轮与“河北翱翔”轮、“观音”轮共计四艘商船接受了首次护航。此次我国海军舰艇编队护航由亚丁湾东部海域护送四艘商船至曼德海峡入口处,全程550海里。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29日,鉴于也门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为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国政府统一部署,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迅速开赴也门亚丁港执行撤离中国在也人员任务。从第一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临沂”号停靠亚丁港,到4月7日最后一批中国驻也门留守人员安全撤离抵达吉布提港,在整个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安全撤离613名中国公民和来自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海军军舰第一次直接挂靠外国港口撤侨。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3,(5):107-110
水面舰艇编队为重要舰船实施反潜护航,当护航舰艇数量不足时,编队可以采用曲折搜索的机动方式。但在不同的队形要素条件下,编队不同的曲折搜索角度对发现潜艇概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针对护航编队反潜曲折搜索中的舰艇行动方法,提出了单舰在曲折搜索潜艇时的等效搜索圆概念,应用蒙特卡洛法对舰艇在等效搜索圆内的对潜发现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编队曲折机动搜潜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可为水面舰艇护航编队对潜防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发祥 《航海》2014,(1):8-9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首次派出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舰艇编队(共有官兵880余名,包括部分海军特战队员)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至今已有五年多了。期间先后派出16批共48艘次各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船坞登陆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等舰艇,不间断、常态化地执行护航任务,安全护航5400多艘中外船舶,成功解救、接护和救助了50余艘中外船舶,始终保持着被护船舶和船员两个百分之百安全的纪录,并与世界各国海军密切合作,有效遏制了有关海域的海盗活动,使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全形势得到快速明显好转。我国还派导弹护卫舰“徐州”号前往地中海为利比亚撤侨提供护航,派导弹护卫舰“盐城”号为销毁叙利亚化武的外国运输船提供护航。  相似文献   

6.
杨权斌 《航海》2014,(1):5-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亚丁湾护航五周年纪念”特别展览开幕式上,有两位特别邀请的嘉宾吸引与会领导和媒介的关注,并与他们热情互动。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亚丁湾护航编队人员中不穿军装的“联络员”--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高级船长邬惠国教授、顾维国副教授(见本期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7.
《天津航海》2010,(2):7-7
当地时间5月13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了第197批护航任务,将“杨海”号、“安昌”号、“马士基亚利桑那”号等16艘中外船舶,安全护送至亚丁湾东部海域的分航点。自2008年12月执行护航任务以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完成2014艘中外船舶的护送任务,成功实施解救被海盗追击的中外船舶行动16次,接护获释船舶6艘。  相似文献   

8.
针对舰艇护航编队防空需要,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并给出了水面舰艇护航防空队形配置方法.该方法将舰炮视为编队防空的主要武器,以优化警戒幕半径为目标,构建了编队防空队形配置模型.以典型舰艇和舰炮性能为输入参数,通过算例验证了队形配置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海军护航具有多国海军护航、协调渠道通畅、护航区域固定、护航方式多样、参护船舶多元的特点,商船在参加海军护航时,要及时了解护航信息,落实反海盗工作制度,服从护航军舰指挥,在申请护航、组织编队、编队航渡、情况处置、解护分航五个阶段与海军护航舰艇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相似文献   

10.
宋昊  周强 《中国海事》2009,(4):F0002-F0002
4月2日上午,湛江军港春意盎然,碧波荡漾。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两艘军舰缓缓离开码头,远涉重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会合首批护航编队留下来的“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接替首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欢送仪式上致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海事局局长徐祖远出席仪式并致欢送词.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6月30日,南国某军港彩旗猎猎,人民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的两艘舰艇从这里拔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与先期到达的"微山湖"舰一同执行新一轮护航任务。与以往不同的是,第六批护航编队的舰艇,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华"神盾"170舰外,"昆仑山"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目前吨位最大的两栖作战舰艇,"昆仑山"舰被派出国门意义重大。此前,该舰已成功进行了远航训练和补给演练,接受了胡锦涛同志的检阅,并在纪念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可  相似文献   

12.
3月3日中午,由泰国海军“纳来颂恩”号、“邦巴功”号护卫舰和“苏林”号登陆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泰国海军学院副院长威通-库皮拉潘那海军少将的率领下,驶抵上海扬子江码头,丌始对上海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威通少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今年是泰中两国建交30周年,舰艇编队此次访问旨存庆祝这一盛事。这是泰国海军舰艇编队第6次访问上海,  相似文献   

13.
安全与防污     
《中国海事》2010,(3):78-79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起航 3月4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四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第五批护航编队由海军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广州”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和两架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以及先期到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护卫舰“巢湖”舰组成,整个编队共800余人。  相似文献   

14.
护航编队反潜方法研究及其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提高护航编队的反潜能力,通过对潜艇威胁的分析,对护航编队的反潜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完好舰艇数目的数学期望为评估标准,对反潜效能进行了评估,为合理部署编队兵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28日,中国海军“哈尔滨”号、“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和“南仓”号补给船组成的舰艇编队,远航98天,胜利归来。该编队先后成功访问了美国夏威夷及本土圣迭戈、墨西哥卡普尔科、秘鲁卡亚俄和智利瓦尔帕莱索等四国五港,跨越东西南北半球,总航程2.4万多海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一圈还多,实现了海军舰艇编队  相似文献   

16.
《航海科技动态》2010,(1):43-43
在2009年11月23日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第26届大会上.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荣获国际海事组织“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是国际海事组织今年设立的一次性奖项。其目的是表彰2009年7月2日之前在索马里和亚丁湾附近海域参与打击海盗军事行动的各国军舰,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底,中国海军第16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起航开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接替第15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这批护航编队由054A型导弹护卫舰“盐城”舰(546)、“江卫”Ⅱ型“洛阳”舰(527)、903型综合补给舰“太湖”舰(889)组成,编队含2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共660余人。  相似文献   

18.
护航编队中防空舰艇反导作战队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了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排队论模型,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文章分析了舰艇反导作战队形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影响,为护航编队中防空舰艇反导作战的编队形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平 《世界海运》2009,(10):66-67
2008年12月26日.首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武汉”舰、“海口”舰、“微山湖”舰,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09年4月2日,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深圳”舰和“黄山”舰,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护航任务。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舟山”号、“徐州”号新型导弹护卫舰,“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对索马里海盗起到了有力的遏制和打击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中,中国海军派出的护航舰艇上除了正常的武器配备之外,还专门加装了由高射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组成的近距拦阻武器。据有关人士透露,专门配置的这种高射机枪口径为12.7毫米,可用来进行近距防空,也可用于向海面平射,射程1500米左右,每分钟能发射450~600发子弹。由这种机枪组成的近程强大火力网能给海盗船以毁灭性打击,构成中国护航编队的第三道拦阻网。那么,早就在我国大型舰艇上消失了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为什么会重新出现在海军护航编队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