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结构差异较大,动力总成的改变致使电动汽车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的NVH问题,动力总成振动对整车的NVH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文章以某款电动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软件Adams对两种不同布置形式悬置系统进行了模态和振动能量解耦率分析,选择出合理的一套动力总成悬置方案,并结合整车的NVH对动力总成悬置垫块的刚度进行优化,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研究内容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轿车动力总成NVH性能分析及悬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对动力总成的NVH性能进行研究,特别是动力总成的振动。首先建立NVH的数学模型,进行性能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在此基础上,利用能量解耦法的原理对其悬置系统进行优化,以改进动力总成的NVH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参数极大地降低了整车振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某款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问题,结合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解耦和固有频率匹配理论,应用ADAMS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以解耦率目标函数,通过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解耦率,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刚体模态,并在整车状态下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内方向盘和座椅导轨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刚体模态频率和提高刚体模态解耦率对整车NVH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悬置参数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采用Admas软件建立了考虑车身柔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仿真计算了液压悬置动刚度、损失角以及整车悬置点振动加速度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驾驶员座椅处地板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试验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从悬置的33个参数中,快速找到对该指标影响最大的6个参数,最后对它们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考虑车身柔性的发动机悬置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试验值;而利用正交试验,可快速地对关键的悬置参数进行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款电动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两种不同布置形式悬置系统进行了结构强度、模态分析,并结合整车的NVH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支架的模态要求,选择出合理的一套动力总成悬置方案,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研究内容对工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单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抗扭拉杆的不同设计对整车噪声和振动水平以及驾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单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抗扭拉杆的设计原理,并在某车型上进行实际应用,提高了该车的NVH性能和驾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由整车状态下模态试验得出了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运行模态参数,通过分析找到了某微型车座椅导轨怠速异常振动的原因。对该车型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重新制作样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现代测试手段和动态仿真分析技术相结合,能有针对性的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并缩短整车NVH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11.
纯电动汽车在整车NVH性能开发过程中,驱动电机存在8阶啸叫噪声,严重影响整车NVH性能品质。通过整车试验、主观评价及CAE仿真分析手段,验证出空气传播为车内8阶啸叫噪声大的主要路径,锁定驱动电机逆变器壳体共振及电机悬置支架振动是造成8阶啸叫噪声大的关键因素。为有效解决驱动电机8阶啸叫噪声问题,实施电机逆变器壳体结构优化及电机悬置支架安装动力吸振器优化措施,并搭载整车进行试验验证,最终有效解决驱动电机8阶啸叫噪声问题,提升了某纯电动汽车整车NVH性能品质的同时,为后续驱动电机NVH性能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悬置系统分析建立在刚性基础的假设之上,忽略了动力总成与车身、轮胎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包括车身及车轮在内的13自由度动力总成-整车耦合模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新的耦合系统模型提出了广义解耦率概念,描述动力总成和车身、车身和车轮之间的能量解耦,同时还提出了用来评价动力悬置系统性能的怠速工况、启停工况、路面激励工况。采用新的模型及评价方法对某MPV车型的动力悬置系统进行分析,并采用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实车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车内乘员耳边噪声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3800 r/min时车身前地板振动明显,严重影响车内乘坐舒适性。基于车身模态的频率响应,本文着重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进行了频响特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车身局部动刚度不足的原因,对安装点局部结构进行优化,消除了频响曲线中峰值,解决了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或其它局部的动刚度优化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匹配设计的若干要点,和悬置元件设计计算的方法。介绍了悬置性能测试和疲劳测试的方法,以及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测试的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朱锋 《时代汽车》2024,(5):156-158
随着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汽车生产商也在逐渐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科学地设计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身和发动机的振动,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同时也给车内人员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悬置的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是悬置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本文对系统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进行分析,为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振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是承载动力总成,其系统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NVH效果,关系到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合理的进行动力总成悬置设计,决定了车辆的最终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油耗法规日益严格,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已经成为行业新开发车型的基本配置之一。发动机频繁启动导致的振动极易引起乘客抱怨,因此发动机启停抖动性能越来越引起整车企业关注。良好的发动机启停抖动水平对整车NVH性能的提升有巨大作用。影响发动机启停抖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启动电机、ECU控制逻辑、发动机结构及悬置性能匹配等。文章重点关注动力总成悬置匹配对发动机启停抖动的影响,对发动机启动过程及振动的传递进行了分析,通过悬置系统的优化,将整车启停抖动水平大幅降低,提高了整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包含设计阶段的解耦目标分析、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分析,重点分析整车阶段基于试验的悬置系统隔振率与整车振动的关系,得出针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较为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力装置悬置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动力总成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影响整车的乘坐舒适性和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本文对悬置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RQ11G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刚体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分析比较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固有频率、能量解耦度。通过在试车场进行的整车道路试验,比较分析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隔振性能、存在的问题,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提高能量解耦度可有效降低车辆的振动与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探索了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一整套完整的设计、开发、试验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