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济导报》2010,(17):24-25
政府建议立法规管司机停车要熄匙,制定的相关法例将给予司机三分钟的宽限时间,逾时停车仍未熄匙会被罚款320元。但的士及小巴等运输业界反对政府“一刀切”强制停车熄匙,有司机更反问环保署可否在办公室关掉冷气?要求天气太热时应豁免停车熄匙。  相似文献   

2.
刘健仪 《经济导报》2010,(32):17-18
上月底,环境局局长邱腾华终于应业界邀请于港九多处就停车熄匙进行实地视察。当日天文台没有发出酷热天气警号,室外气温介乎摄氏30-31度,相对湿度60-70%,间中有微风,在这样的天气下,已不是最恶劣,但测试的车辆不论巴士、旅游巴,小巴或的士,在停车熄匙没有冷气的情况下,车厢均录得接近摄氏40度的高温,坐在车内体验的官员及议员们,在短短的数十分钟,已吃不消,无不汗流浃背。  相似文献   

3.
即将上市的迈腾是近期比较受关注的车型之一。它应用了大量大众公司的最新技术,给车主带来了舒适便利和安全保障。其中就包括本文所介绍的电子停车制动系统、无匙进入系统以及它的生产平台——PQ46平台等。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进口的日本车行驶一定里程后,制动轮泵(分泵)容易发生渗油现象,往往被误认为是手制动开关和手制动回位不好的毛病。故障现象:我开的丰田·皇冠牌轿车(5M型发动车),在一次行驶中突然发现仪表板上制动指示红灯时亮时熄。停车检查,将手制动杆往复拉动,红灯熄了。我以为是手制动杆没有放到底的缘故。但行驶中又出现上述现象时,经查手制动指示灯开关、脚制动器均正常,我又沿制动总泵检查到各分泵接头处,也没有发现问题。当  相似文献   

5.
城市停车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各大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的现状,本文详细阐述了城市停车现状及产生停车问题的原因,总结了其他国家的停车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起步停车,这是驾车上路的一个必经过程,不过并非每个人都是停车高手,有时候停车不当不仅损人不利己,严重的还会惹来罚单之祸。以前我们讲过关于如何停车的技术性话题,这次我们继续延伸,挖掘出一些特殊情况使大家警醒。起步停车,你可得小心了!  相似文献   

7.
起步停车,这是驾车上路的一个必经过程,不过并非每个人都是停车高手,有时候停车不当不仅损人不利己,严重的还会惹来罚单之祸。以前我们讲过关于如何停车的技术性话题,这次我们继续延伸,挖掘出一些特殊情况使大家警醒。起步停车,你可得小心了!  相似文献   

8.
纵观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因停车不当引发的事故并不鲜见.究其原因,就是一些驾驶人没有把握好安全停车的决窍.有的甚至还有些不良习惯。因此。驾驶人应汲取因停车而发生惨祸的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确保安全停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智慧停车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智慧停车发展现状及案例,重点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智慧停车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及系统模块功能,总结了智慧停车平台的主要创新点及建设营运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探讨内容可为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学习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停车诱导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停车诱导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的角度,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讨论停车诱导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提出停车诱导的策略。就停车诱导系统规划时将遇到的对象区域分区的必要性、分区的基本原则、停车诱导系统服务停车场规模和停车诱导信息的设置标准等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讨论诱导信息分层以及诱导信息板设计的有关问题。结合国内外调查,提出停车诱导系统的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停车诱导系统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停车问题已成为诸多城市的难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停车设施供应与停车需求关系模型以及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模型,对如何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量进行了探讨,并在浙江省台州市滨海工业城启动区块的停车设施供应规划中得到应用,可为我国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路内停车合理规模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峻  张辉  梅振宇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20-124
分析了影响路内停车需求和限制路内停车泊位供应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确定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泊位总体规模的方法:利用城市规模、经济水平等城市宏观指标对路内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同时,考虑路网容量,在路网饱和度允许的约束条件下以出行者的广义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来确定与路外停车相匹配的路内停车泊位供应规模;然后,比较路内停车需求与路内泊位的供应能力,在尽量满足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再考虑管理、周转率等因素。给出建议的路内停车总体规模,为城市中心区的路内停车规划提供依据。文章最后给出实例估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孙伟  冯贺平 《专用汽车》2023,(10):75-77
为进一步解决“停车难”的现实问题,围绕一种实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构架,结合智能停车的实际过程,从全局考虑把智能停车场停车诱导系统、车位预定、不规范停车监测等系统综合起来,实现以最佳方式共同开发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以期为智能停车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郑宏 《汽车运用》2004,(2):34-34
停车前,在寻找停车点时,靠道路右侧行驶并开启右转向灯,注意后方来车,以免因突然停车被后面车辆追尾相撞;不得在弯道上停车,以免影响其它车辆驾驶员视线而发生相撞事故。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江苏省大城市停车特征,总结了停车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停车设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汽车并不是总在路上行驶,停车是经常遇到的事。在我看来,停车技能是汽车驾驶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汽车这种高速的运输工具按需要进行停车?在我从教的十多年中,深知学好停车的不易。下面我就从最初级的直线停车开始.来深入分析、全面探讨停车操作进程及其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17.
停车 停车,是学习驾驶中最基本的训练。车停后,车正轮正,是停车程序的最后完成。学习期间,学员们对停靠这一科目表现出特别的认真,出了培训班,对停车后车正轮正,就不那么注意了。个别驾驶人停车后,车头倒是靠到了路边,车屁股却撅到了路当中,影响交通自不必说,自己看着也不顺眼呀。  相似文献   

18.
一,英国停车管理制度与执法机构 英国停车管理部门主要有“交通警察“和“当地政府委员会”两个部门负责。在《道路交通法案(1991年)》颁布以前,几乎所有的停车违章均由交通警察负责.停车违章被认为是刑事犯罪.由刑事法庭进行裁决。但是《道路交通法案(1991年)》对停车违章管理进行了“非刑事化”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停车管理的大部分权限由交通警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模式下区域停车“用户-资源”优化匹配是解决找车位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动态匹配机制设计,缺乏对用户匹配时机的考虑。在随机动态环境下,用户到达目的地附近后进行适当的延时等待,往往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泊位资源,但取决于当前的停车供需模式。据此首次提出智能延时匹配策略,将每个停车用户抽象为智能体,构建多智能体深度Q学习模型(M-DQN)。结合系统的停车供需状态学习,用户自主决策延时等待时间,进入分配池后,系统利用匈牙利算法进行泊位匹配。在智能体总数量可变的环境下,利用集中式训练与分布式执行的框架,实现多智能体协同优化。为对比智能延时策略的效果,设计等待零时长策略(Greedy)和等待最大时长策略(Max Delay)。在算例中,结合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实测停车数据,设计3种不同的停车供需模式场景。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Greedy是最优的匹配策略,M-DQN和Max Delay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会增加,匹配成功率下降;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23.8%和22.4%,效果提升明显;在工作日晚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了12.8%和14.5%,M-DQN可以结合供需状态学习到最优的匹配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停车供需相对平衡的环境下,所提出的延时匹配策略和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和步行距离,且停车周转率越高效果越好;但延时策略在应用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停车供给紧张,停车周转率较低的场景。  相似文献   

20.
路边停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边停车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停车方式,而停车到达和停车出发对路段交通流造成的延误,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针对双向两车道的道路采用路边垂直式停车方式的情况,本文建立了计算停车到达和出发导致路段交通流延误的模型和公式,就这一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索。路段交通流延误的分析计算可用于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根据具体路段受干扰的程度,为是否允许路边停车提供决策依据;在进行交通分配时,确定更合理的路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