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影响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根据钻孔试验结果,分析了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时对周围土体土性指标的影响,利用不同地质条件下真空预压加固区外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了加固区一定范围内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大小及影响因素,提出利用理论计算最大沉降量S∞估算加固影响区可能发生变形的经验方法,在加固区外有构筑物,在加固区外有构筑物时,预压边线与构筑物间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或应采取防止过大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树寺水库安全监测中突出的沉降与水平位移问题,本项目研究采用现代数字测量技术,即使用GPS技术的坐标定位原理,通过建立GPS变形监测控制网,并对其进行调参平差处理。定期开展大坝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实际水平位移量与沉降量监测。结果表明,GPS大坝变形监测控制能够达到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且GPS监测技术与传统的观测方法相比,具有节省时间、耗资少、受观测者和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对于提高水库安全监测及运行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淞导堤位于黄浦江下游端与长江口交界区域,引导两江交汇处水流及船舶航运.由于年代久远,水流冲刷、堤身沉降、堤面坍塌,出于吴淞导堤对于黄浦江航运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以便为其维护和整治提供依据.通过不同技术方法对吴淞导堤进行断面测量、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灯桩倾斜、裂缝和损坏等方面的监测,观察其稳定性和损坏程度.从观测成果分析,导堤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损坏部位有所增大增多,有必要对导堤护坡进行整修.  相似文献   

4.
针对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沉降造成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开裂等常见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实测数据和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计算软土地基中沉降、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为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三个重力式码头为例,通过其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分析码头基床采用重锤夯实或爆炸夯实对码头沉降位移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袁晨晨 《中国水运》2014,(11):300-302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在原泥面设置人工建筑物做到裁弯取直或者疏水节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文中主要详谈航道整治工程中用到的潜堤和丁坝建筑物工程.那么潜堤和丁坝的整体稳定性往往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针对整治建筑物天然泥面沉降位移监测是了解整治建筑物状态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整治建筑物发挥其整治功能的保障措施.如何在整治建筑物工程中有效的长期的获得准确的沉降位移观测数据对于工程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采用交会法观测建筑物倾斜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倾斜变形观测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舒晓明 《中国水运》2010,(4):123-126
文中主要探讨了GPS水准高程代替普通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从而达到减少野外水准测量的工作量的目的。采用高程拟合模型对检核点进行拟合,由相邻拟合点的拟合高程较差及拟合正常高与已知点高程较差代替水准测量的高差观测值,组成GPS水准混合网进行平差,并将其精度与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指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东营软土地基上,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5万m3储罐软土地基。对储罐加水试压期间的竖向土压力及环墙基础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规律;从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两方面进行不均匀沉降控制分析,并计算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分析结果显示,CFG桩复合地基中,CFG桩的桩体作用明显;储罐的竖向位移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平面倾斜以及非平面倾斜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焱林 《中国水运》2013,(12):300-301
客运专线因速度高,采用无砟轨道,对隧道、路基、桥涵、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施工中必须保证线下构筑物实测的不均匀沉降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要求动态观测系统的沉降变形,综合分析评估沉降数据,以调整验证设计措施,使隧道工程、桥涵、路基的变形控制满足规定要求,确保客专无砟轨道铺设质量及运营安全。文中结合某客专沉降变形控制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桥梁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要点,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真空预压影响区旋喷桩防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旋喷桩防护真空预压影响区构筑物的工程实例,对影响区防护和未防护断面的表面位移、深层侧向位移、地层中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喷桩的止水和支护效果好,保护了建筑物的安全;分析得出旋喷桩与土层交界面处的裂缝和影响区内的排水板减弱了真空预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但对加固区内加固效果有不利影响。并对旋喷桩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和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文佳  董玉玲  杨杰 《水运工程》2013,(12):192-195
重力式码头主要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建筑物的滑动和倾覆。该结构形式的码头结构沉降、位移持续时间长且较 大,将直接影响码头建成后的使用效果。结合某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施工管理经验,从观测方案及实际施工分析指导等方 面探讨简述如何控制减小重力式码头结构沉降位移,目的是提高码头建成后使用效果并延长码头的使用寿命。该方案及施 工分析指导在实际施工中,效果明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程系统向岛礁精确传递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球面几何学的原理出发,探讨了测量中地球曲率严密改正的方法,推导出了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普通三角高程测量的严密计算公式,给出了相应的观测斜距、观测平距、视线水准面上大地线长、大地水准面(或参考椭球面)上大地线长、高斯平面距离问的数学关系。阐述了实现国家高程向岛礁精确传递的过程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丹 《港工技术》2013,(3):34-36
近年来,随着港口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创新和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运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结合锦州港集装箱码头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治理情况,从减少码头沉箱位移、不均匀沉降、胸墙和面层的裂缝,以及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方面,介绍码头施工中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有国 《港工勘察》2000,(41):13-16
介绍对某国际集装箱码头主体及堆场位移和沉降观测过程中,平面基准网和高程基准网的建立、变形点的布设,观测方案的制定。并对观测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沉降观测盘、GPS测深仪、全站仪等设备,运用不动杆法、测水深法、夯沉率观测、设点观测法等对深水防波堤在抛石基床施工、沉箱安放、箱内回填、胸墙混凝土浇筑、面层混凝土浇筑等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沉降进行观测,并合理预留施工沉降量,使防波堤施工最终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GPS技术对洋山深水港码头、承台进行平面位移连续监测,获取平面位移随潮汐波动的日变化特征和平面位移长期变化特征.阐述了平面位移监测方案的优化,介绍了数据处理与沉降规律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沉降观测盘、GPS测深仪、全站仪等设备,运用不动杆法、测水深法、夯沉率观测、设点观测法等对深水防波堤在抛石基床施工、沉箱安放、箱内回填、胸墙混凝土浇筑、面层混凝土浇筑等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沉降进行观测,并合理预留施工沉降量,使防波堤施工最终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海军 《中国水运》2014,(11):312-313
随着重力式码头施工的快速发展,在码头完工投入使用后经常出现一些影响码头安全沉降位移问题.文中结合海口港马村港二期码头工程的实例,采用沉降位移的变形观测方法以有效的确定重力式码头确实存在位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码头主体位移与沉降变形导致积水控制方法.得出码头前沿线向海测位移控制要点基床的施工质量是影响码头沉降位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码头主体位移与沉降变形影响装卸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波浪荷载作用下箱筒型基础防波堤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筒型基础防波堤是一种新型的防波堤结构,适用于较深水域且海底为软土地基的筑堤情形.然而,这种新型防波堤出现时间较短,对其性状表现的认识尚在积累中,采取何种破坏模式进行设计计算是一个关键难题.为此,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波浪荷载强度、波浪作用持续时间、结构下筒长度和压载等因素对防波堤结构位移模式的影响.试验在离心机高速运转条件下模拟了周期性循环波浪荷载,观测了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的水平变位、沉降和倾斜以及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等反应.结果发现,修建于给定条件地基上的箱筒型基础防波堤能够很好地抵抗设计荷载强度波浪作用,所发生的沉降、水平变位和倾斜度均不会超出相应的控制值,其主要位移破坏模式为防波堤倾斜过度而失稳或水平变位超出容许值而发生侧向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