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的修建越来越多,隧道施工中遇到岩溶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隧道岩溶的处理已经成为隧道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单线铁路岩溶段施工的成功实践,从超前地质预报、岩溶地段探测、岩溶洞穴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隧道岩溶段施工技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西南、中南地区,岩溶地质分布较为广泛。对此类地区,必须结合岩溶对隧道的影响开展隧道施工。就大断面岩溶隧道的爆破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岩溶隧道施工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地质灾害问题,尤其是岩溶地段的断层、塌方等问题,为了避免类似灾难事故的发生,探讨岩溶隧道防水排水施工技术的研究,对隧道施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岩溶和隧道岩溶的地质构造、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以及岩溶流水方向,根据岩溶隧道防水的原则,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防水、排水方案,来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实现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旭 《北方交通》2020,(10):88-91
云南某岩溶长隧道进口岩溶段落较长,针对该隧道岩溶发育特点,从该隧道的辅助坑道选择、施工组织、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该隧道采用斜井结合平行导坑的设计方案,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通过隧道的施工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岩溶地质的情况也变得日益频繁,往往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危害。结合在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岩溶隧道情况,对岩溶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及分布的未知性与地形地貌的不规则性造成岩溶隧道围岩条件十分复杂,岩溶隧道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的研究热,最和难点.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阐述岩溶发育区基岩类型,总结溶沟、落水洞、岩溶洼地、盲谷等典型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隧道工程安全性的影响,概括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岩溶区地下水系统,形成岩溶隧道勘察设计原则,指出初步设计勘察阶段、详勘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依托贵州省内多座典型岩溶隧道,结合设计、咨询及施工配合中发现的问题,从勘察设计角度进行总结,以期为岩溶地区的隧道设计与施工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修建高铁隧道存在岩溶发育程度高、溶腔形态各异、深度和填充复杂、涉及范围较大等特点;高铁线下工程对预防沉降变形要求严格,设计和施工难度大。某高铁岩溶隧道采用?300 mm微型桩处理基底岩溶,介绍了施工过程。监测数据表明,隧道基底溶洞处理后不仅满足承载力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了工后轨道沉降满足规范要求。实践证明该处理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经济、实用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岩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因岩溶水的泄放、溶洞填充物的塌陷而改变围岩原有应力分布情况,诱发隧道掌子面产生塌方,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避免岩溶隧道塌方引起的地质灾害,提高施工安全性。结合四方山岩溶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研究其塌方形成机理,针对基本稳定区、塌方影响区、塌方发生区分别制定岩溶隧道塌方处治对策,为类似研究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勇 《湖南交通科技》2012,38(2):111-116,129
某高速公路隧道围岩以白云岩、粘土为主,岩溶发育,无充填物溶洞很多,主要分布在隧道拱顶,这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困难。探讨了隧道拱顶无充填物溶洞的处理,分析了拱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隧道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贵州惠罗高速第6合同段冲头隧道两大型溶洞处理方案,总结溶蚀发育地区溶洞的处理方法,对岩溶发育区隧道溶洞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双连拱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山区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修建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多孔洞、节理裂隙、岩溶地下水,隧道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白果坝1#隧道,分析了岩溶地区双连拱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方案比选和优化,提出了三导洞紧跟开挖方法及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岩溶地区的双连拱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多,隧道作为公路建设中一种克服不良地质或难以通过的地理隘口手段,其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特别难的,而岩溶地区的隧道施工又是隧道施工的重难点,下面就岩溶地区隧道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城市浅埋地铁隧道下穿岩溶地层高速公路路基时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某市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设计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溶处理、地下水控制及隧道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路段灰岩溶洞分布不规则、裂隙水分布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溶洞和地下水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溶洞和地下水优先处理及双向大管棚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施工的方法,可使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岩溶地区出现了公路隧道,可是高压富水断层处的高效安全施工技术始终是限制岩溶地区隧道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主要对隧道工程中高压富水断层的施工技术作阐述。  相似文献   

15.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岩溶达183余处,其中大型突水突泥溶腔严重影响施工的有16处.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了迂回绕行施工方案,为岩溶隧道遭遇富水溶腔后如何能够及时恢复掘进、减少可能产生的停工窝工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项目夏云一号隧道进口右洞施工至K102+558时揭示出隧底溶洞,通过对岩溶管道的探测,发现管道发育方向与隧道近乎于平行,溶腔底部有流水通过,影响掌子面开挖,危及施工安全,为有效加固溶腔段落隧道结构稳定,保证隧道安全、稳定施工,结合溶洞测量成果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采取溶腔部分以钢管桩支顶加固、溶蚀裂隙发育段落采用钢护管注浆加固,保持原水流通道畅通的原则,对该岩溶管道进行处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效果检验。采取上述处理方案后,隧道结构稳定,满足了开挖要求,对类似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0):149-150
岩溶自身的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导致岩溶隧道施工中会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严重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施工,因此,进行岩溶隧道施工时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则需要使用更为关键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对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主要的地质灾害、主要技术问题以及难点所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具体的监控量测技术与反馈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岩溶发育地层中开挖隧道,遇到的岩溶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受到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的局限性,对岩溶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岩溶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岩溶尺寸、岩溶充填情况的不同,使得岩溶灾害发生的可预见性差、突发性强、危害程度不一,岩溶灾害发生后,处治难度大、时间长、危险性高。本文以莲花山隧道为工程依托,研究潜孔钻杆自进式管棚在岩溶突泥灾害处治中的应用,极大的地提高了岩溶灾害处治的效率,提高了处治过程的安全性,保证了隧道岩溶突泥灾后的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19.
复杂岩溶地质隧道在运营过程中易出现渗水、开裂、仰拱上浮等病害,严重威胁高铁运营安全。以贵南铁路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加强型防排水设计、二衬设计及施工工艺优化、隧底综合处理等复杂岩溶地质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高铁复杂岩溶隧道建设阶段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提升隧道质量,降低隧道运营期发生渗漏水、开裂、掉块等病害的几率,保障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帷幕注浆成为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施工技术之一。其通过对隧道涌水量的有效控制,能有效治理岩溶隧道的水害问题,并能实现地下水进行排放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岩溶隧道帷幕注浆注水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