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力至上 西安汽配城在汽配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销售有所波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的势头,是因为汽配城内拥有了以一汽、二汽、上汽等大型汽车集团公司售后服务点和生产厂家为主体的经销群体,形成了汽配城强大的汽配经营实力,不断推动汽配业向新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全国汽配行业“打假”工作座谈会刚刚落下帷幕之际,由全国汽配双百推展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汽车零部件名优推荐品牌展示会,于3月10日在西安汽配城隆重开幕。陕西省及西安市的有关领导、32家名优生产厂家和兄弟汽配城负责人都到会,20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汽车配件是关系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当前汽配行业假冒伪劣猖獗,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否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应并且满足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就会取得成功。回顾西安汽配城所走过的道路,无论是在经营管理上,发展布局上,还是在管理人员的调配上,都本着培育和完善经营环境,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因此取得了今天的佳绩,创下了今天的辉煌。 满足汽配业发展的必然结局 西安汽配城的创建和发展是不断满足汽配行业需要的必然结局。在  相似文献   

4.
在经营中学习管理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会打仗。用在西安汽配城的每位管理服务人员上就是:他们在经营中学会了管理。在西安汽配城诞生后的短短6年发展历程中,他们从一个汽配行业的新兵变成了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将。 1996年以来,临近西安汽配城的另外几个汽配市场相继开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任何企业想要在汽配行业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就必须对汽配行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及对汽配行业的经营程序、经营模式有较深刻的认识。只有准确把握住市场的动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经营户,以求得共同繁荣和兴旺,才能把市场的经营和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5,(16):46-47
上世纪90年代初汽配市场的兴起,带动了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的蓬勃发展,市场中人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如今“汽配城”的又一波热潮伴随着房地产业的泡沫在各地生根发芽。久陵深入汽配行业内,深刻探究“汽配城”的发展模式,提出我们应该注意正在泡沫化的“汽配城”经济。  相似文献   

6.
晓超 《时代汽车》2007,(6):116-118
汽车配件市场在彰显其集约化经营发展优势之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新建的大型市场由于后期培育乏力,而陷入有场无市的尴尬境遇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制约着汽配市场整体进一步发展,成为汽配市场做大做强的“拦路虎”。汽配城路在何方?武汉万国汽配城的发展将提供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6,(34):15-15
目前,中国大约25万家汽配经销商分布在全国300多家汽配城内。其中,上海有近30家汽配城,杭州约8家。汽配流通领域发展至今,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业态已经从原来的点状模式(单店经营)和线状模式(汽配街),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块状模式(汽配城)。理论上说,汽配城虽然都具有集中采购、集中宣传、集中管理的先天优势,但是与自然形成的汽配街相比,汽配城似一艘还未下水的航空母舰,而汽配经销商就是支撑它扬帆起航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汽配城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不能吸引汽配经销商入驻、并且留住他们。  相似文献   

8.
1998年末,笔者与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记者管旭东一起北上南下,前后历时一个月,足迹遍及了8个省13个城市的汽配市场。每到一地,就在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联合理事单位的汽配城内召开“部分汽配商家代表座谈会”,与数以百计的汽配经销商共同探讨汽配市场走势和汽配城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汽摩配》2005,(6):14-15
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加快转化汽配城的经营机制,调整汽配市场的营销模式,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只争朝夕的时刻。各地汽配市场(城)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加速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努力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具有本土化优势的汽配流通领域的新型经营模式。记者采访湖南三湘南湖大市场汽配城总经理何文杰时,正逢他的三湘汽车生活广场开业不久,一脸喜气的何总跟记者一见面就聊开了汽配经营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十年一瞬间,西郊汽配城已走过十个春、夏、秋、冬。十年来,西郊汽配城从一十蔬菜温室大棚改造的汽配市场,发展成为一个花园式的、现代化的汽配物流中心,总占地面积10万平米,绿化面积5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米,经营商户数百家,年营业额数十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慧 《中华汽摩配》2004,(11):45-46
前言:由温州企业家投资四亿,在苏南地区打造全国汽配航母,去年在媒介有过一阵不小的炒作。近日获悉,原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姚峻先生今年六月离京南下,扎根江苏常熟国际汽配城当高级顾问。针对目前国内汽配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我们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12.
《中华汽摩配》2004,(1):29-29
武汉太平洋汽配城是武汉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于一九九八年投资兴建的汽配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华汽摩配》2006,(1):65-65
中国的汽配城是中国所特有的汽车配件流通模式,回顾以往,汽配市场之所以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还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孕育在发芽阶段,国有单渠道的市场流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挣脱了束缚的零配件供应商迅即四下寻找自己的出路。经销商们在经历了独门独脸的“XX配件经销”、“XX配件总汇”,到配件一条街等形式之后,最终大多数在汽配城落下了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圈。这样多渠道、少环节、大规模、低成本的“新型”专业汽配交易市场(汽配城)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较为成功的汽配城,对市场在管理、服务、经营环境、商业契机等方面部应具有准确的把握。作为西安汽配城的管理者,笔者曾就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此次,笔者想在汽配城的外部宣传与社会各行业间的连结两方面的收益谈些心得,并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第一个汽配城诞生至今已有13个年头了。13年来,各地汽配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不懈的探索和改革。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汽配流通载体模式在这些年里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25万家汽配经销商入驻在全国各地大约350多家汽配城里,全国汽修行业有60%的车用维修配件来自那里。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下旬,上海东方汽配城邀请了浙江温州、玉环的50余家主流汽配生产企业到上海东方汽配城本部,参加盛大的选商活动。对上海东方汽配城正在打造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外贸服务平台"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7.
《中华汽摩配》2004,(12):16-16
湖南星沙汽配城是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首家由汽配经营者投资建设的大型专业汽配市场,占地面积400多亩,总投资3.8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市场由30多栋多功能商铺、2个超大空间展示交易厅、1个18000余平方米的国际展览和电子商务中心组成,共有商铺1500多个。汽配城主入口紧临319国道和107国道交汇处,距京珠高速入口处仅500米,6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纵贯市场南北。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在市场经营的商户不得不对以往的经营方式作出改变和调整。他们有的采用让利销售、薄利多销,有的完善售后服务的措施,有的加强对名优品牌的宣传力度等等,以渡市场销售的淡季难关。 西安汽配城的决策管理者从汽配经营者的利益出发,针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和遵循市场销售循环周期,对商业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的管理指导方针。 为使管理服务人员绷紧市场管理这根弦,并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对于做商业房产,刘雪刚爱说自己是个外行。但就是这个经常爱把外行挂在嘴边的人却做到了内行人也惊叹不已的奇迹。投资17亿元,占地332亩的湖南星沙汽配城,开业前夕悄悄地完成了市场100%的招商。对于这一奇迹,身为星沙汽配城董事长的刘雪刚把这一切归于自己对汽配行业的熟悉。这个身为汽配市场“总设计师”的刘雪刚本身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配市场发展至今,经历了点、线、面、网不断繁荣壮大的过程。传统汽配城运营者和商户的关系仅是简单的房东与租户的关系,在管理、经营等各方面都不能与商户协作,也无法将双方的资源共享。外表看是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城",但实际上却是汽配城经营者与商户都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但东方汽配城正在探索突破传统流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