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轨车辆钩缓装置配置与头车前端底架的碰撞吸能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需提高车辆前端结构的防撞能力,城轨车辆需满足2列空载列车相对速度25km/h的碰撞要求。主要阐述如何合理配置车辆钩缓装置中的前3级吸能结构能量,并通过ISIGHT软件,优化第4级吸能结构,即头车前端底架的碰撞吸能区,使车辆4级吸能结构能够合理有序变形,吸收更多能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某城市轨道车辆车体耐碰撞性能,根据美国AAR S-034标准要求,建立了一种基于蜂窝铝芯和锥形薄壁方管结构的碰撞能量管理(CEM)系统,利用LS-DYNA平台,对该CEM子系统的撞击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安装CEM系统前后整车撞击刚性壁障的界面力-位移曲线和加速度-时间曲线。研究表明:"铝芯-薄壁管"组合式吸能结构可以使压溃变形过程有序进行,且具有较低的撞击力初始峰值;采用文中的CEM系统可显著提高车体端部结构的耐碰撞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击平台力为1450 kN,吸收能量为550 kJ.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吸能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最终对有限元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在撞击力、吸能量、变形模式、压缩位移、褶皱形状及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拥有较高的精度,可通过仿真手段代替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各冲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4.
刘莉  许喆  高峰 《机车电传动》2020,(1):139-143
为了提高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的吸能性能,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底架端梁和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优化部位对吸能量的影响,建立某城轨车辆司机室车与司机室车以相对速度25 km/h的正撞模型,通过碰撞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优化前后的吸能量及车体不发生压溃的最大撞击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底架端梁结构的刚度,减小主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能够满足司机室端部吸能系统的顺序可控变形规律,其吸能性能也得到提升,为主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专用吸能装置的设计是高速动车组车辆安全防撞系统的核心。本文依据DIN EN15227中规定的C-I类车辆碰撞要求,开发研制了国产标准动车组端部专用吸能装置,并对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和台车碰撞试验。仿真分析与撞击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该专用吸能装置的压缩变形稳定且有序可控,撞击平台力为2 000 kN左右,主吸能元件压缩变形率最小可达70%,可耗散冲击动能1.85 MJ,其吸能特性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6.
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及整车碰撞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铁车辆自身特点进行耐冲击地铁车辆吸能结构设计,提出了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理念,将该地铁头车在撞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过程设计为4级:第1级为车钩缓冲装置缓冲器,第2级为缓冲装置中的压渍变形管,第3级为车钩剪切螺栓,第4级为位于头车前端底架的吸能结构和防爬器等可变形结构.并对地铁中耐冲击车体进行了研究,在车体结构中于指定部位设计大塑性变形结构,即设置专用吸能结构;建立了该地铁头车的车体碰撞模型,进行了各碰撞工况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撞击过程中吸能结构从预期部位开始发生稳定有序的塑性变形,车体客室仅发生弹性变形,大部分冲击动能(超过80%)转化为吸能结构的塑性变形,表明该车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轨电车在近些年因其诸多优点在众多城市得以兴建和运营,但因无独立路权等原因,有轨电车易与社会车辆等障碍物发生碰撞,斜向撞击即是典型的一种碰撞场景。防爬吸能装置能够吸收有轨电车碰撞的能量,对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针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障碍物试验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根据欧盟标准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车辆碰撞场景3的要求,采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3 t可移动障碍物过程中的整体变形、吸能特性以及局部塑性应变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防爬吸能装置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其弹性和塑性吸能最大位移均在设计行程范围内,防爬梁无局部断裂并脱落的风险,且变形后未与车体主结构发生干涉。因此,配置该防爬吸能装置的有轨电车能够满足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类车辆碰撞场景3的吸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城轨车辆耐撞性设计原则基础上,以某城市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技术,证明了多级吸能防撞区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5级吸能防撞区模块化设计;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只有进行匹配性的吸能结构设计,才能够在碰撞中达到有效缓冲吸能,防止爬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某型地铁车辆的铝蜂窝防爬器的吸能防爬特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可靠的等效铝蜂窝防爬器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铝蜂窝防爬器的吸能特性研究,对该防爬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优化后的防爬器用于整车,模拟了6编组地铁车辆在速度为25 km/h时的对撞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薄壁壳壁厚将使碰撞初始峰值力大幅度增加,碰撞力的波动也随之增大;在多个铝蜂窝块之间插入隔板串联组合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蜂窝块的吸能效果;在薄壁壳上开诱导孔是诱导防爬器稳定有序变形的手段之一,但是诱导孔数量过多反而对吸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整车碰撞模拟,以欧洲铁路标准EN15227:2020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评判,证明了该防爬器具有良好的吸能和防爬性能,为铝蜂窝防爬器在地铁车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蜂窝结构轴向压缩实验,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仿真平台,研究单元网格大小以及蜂窝封板连接的不同模拟方法对蜂窝结构轴向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元网格尺度由2 mm减小到0.5 mm时,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与实验结果逐渐吻合,蜂窝结构的平台力、平台强度以及吸能量逐渐收敛,与实验结果相比最大误差分别从30%左右降至1%左右。封板连接方式对蜂窝吸能的平台力、平台力以及吸能量影响较小,对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影响更加明显,结点耦合与接触固连方式下蜂窝变形模式相似,胶接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组建网站常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发网站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站的运行平台,Web服务器和响应的开发工具记性了研究,对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结合网站的开发实践,给出了组建网站所使用的技术及网站的Web服务器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的罕见接触网短路事故: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烧熔,产生高温引起管片破损,使止水条变形漏水.为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对受损管片钢筋及混凝土进行检测及鉴定分析,并对该区间管片受损段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片的修复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骥翼 《中国铁路》2006,(10):24-27
根据设备和运营特点,世界各国制定维修天窗的设置形式、时间及维修计划不同。我国铁路营业线天窗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分别采用垂直和V型形式。既有铁路施工天窗的设置根据建设项目开工、线路设备大中修周期、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排等因素确定;电气化线路维修天窗主要由接触网检修时间决定。根据近年我国有关单位开展的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研究成果,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主要因素,提出不同标准线路综合维修天窗的分类设置方案,既要适应技术设备特点,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郦萌  徐翥  王铁江 《铁道学报》2004,26(1):59-63
计算机联锁软件是铁路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复杂性最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软件。根据制式测试结果颁发计算机联锁的生产许可证 ,是铁道部有关部门加强计算机联锁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以制式测试为依据对联锁软件的安全性进行的评价 ,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软件开发方对于联锁安全性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的完整信息 ,以补充“合格”或“不合格”两个评价结论过于粗略的不足。本文首先根据严重性和诱发可能性为每个安全性问题 (即软件缺陷 )定义了一个安全性指数 ,然后提出针对制式测试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联锁软件安全性问题处理完善性 ,用以反映联锁软件的开发水平。这部分包括评价模型和方法 ,特别是对安全性经验关系系统到数值关系系统的映射 ,进行了一致性的证明。文章最后介绍了对某些已经完成制式测试的软件进行安全性问题处理完善性的评价实例 ,并列表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从基本的Buck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出发,论述了Buck、Boost、Buck-Boost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及其演化过程,论述了各类逆变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各类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实例和部分原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