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议程鹭江站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以及人工挖孔灌注桩和钢管支撑的设计要点,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计算和插入深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WZ330型挖装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实现的功能,设计了该机型的液压系统,并对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计算,最后对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选型.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机的液压系统性能稳定,技术可靠,为挖装机的长期无故障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打挖孔抗滑桩治理公路边坡滑坡的方法,并对其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简化法)做出较详细的阐析。通过尝试对现场试验数据的解读,提出了对挖孔抗滑桩设计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佘红斌 《隧道建设》2006,26(5):88-90
桥梁挖孔桩开挖具有断面小、作业面窄、爆破难度大、安全隐患大等特点,通过对三(穗)凯(里)高速公路工程第六合同段展架3号特大桥挖孔桩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适合孔桩开挖的钻爆设计及安全、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8)
人工挖孔桩在设计和施工中均需要慎重,主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清水河大桥建设中,由于地下溶洞较大,无法采用钻孔桩施工。通过清水河大桥大直径超长人工挖孔桩施工,对大直径超长挖孔桩的施工工艺、安全控制、施工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溶洞处理混凝土灌筑施工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法,较系统地叙述了大直径超长挖孔桩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55-362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 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胡卫平 《隧道建设》2017,37(11):1488-1491
为提高凿岩台车施钻时超欠挖控制的精度,通过对一种三臂凿岩台车推进梁上的顶盘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原顶盘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顶盘钻杆导向孔与隧道纵向水平线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施钻时外插角难以控制,从而影响超欠挖控制的精度。通过分析和总结,对顶盘重新进行了设计,通过减小顶盘钻杆导向孔与隧道纵向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减小了施钻时的外插角,从而减少了对超欠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湖底隧道施工多采用明挖或盾构的方式。其中,采用明挖法施工时需要设计围堰为隧道围护和主体结构施工提供条件。钢围堰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小、可重复利用、安全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而现阶段针对湖底明挖隧道的钢围堰设计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通过基于某大型湖底明挖隧道对其钢围堰的设计进行讨论,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以供后续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市政工程建设中隧道盖挖施工工程越来越普遍。其中半明挖半盖挖施工相比全盖挖法和明挖法而言,具有其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半明挖半盖挖支护体系设计的介绍,指出半明挖半盖挖施工既可确保车辆通行又可通过明挖部分进行材料倒运及混凝土浇筑,该工法既缓解施工空间和作业空间狭小问题,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还节省投资,是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成昆线K351病害工点用单控挖孔抗滑桩,坚向锚杆抗滑桩和空心抗滑桩整治Ⅲ区滑体的设计及施工。对其结构形式,设计计算及施工中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公路软岩隧道钻爆开挖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超挖现象,通过腊子口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应用的探索,对软岩隧道光面爆破方式及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周边眼钻孔控制及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是软岩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关键,对同类型隧道钻爆设计的优化以及超欠挖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路填挖交界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难题之一.结合公路填挖交界路基工程实际,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填挖交界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对填挖交界路基的设计和工程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某路基工程项目中的填挖交界工程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挖孔嵌岩桩桩底扩孔对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的共同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摩擦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对嵌岩摩擦桩的扩底与承载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理论,为指导了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李立  袁创辉  伍建 《隧道建设》2013,33(12):1022-1028
为探讨盖挖逆作法结构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以北京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西北外挂厅设计为例,介绍了盖挖逆作法结构的适用条件。通过对盖挖顺作和逆作2种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逆作的设计方案;阐述了设计思路和要点、结构计算以及防水等关键节点的处理,并对钢管柱柱下基础形式、顶板与边桩冠梁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比选、论证;最终采用暗挖小导洞内施作底纵梁作为钢管柱柱下条形基础,顶板与边桩冠梁采用固接方式连接,解决了施工用地紧张的难题,保证了周边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55-57,M0008
公路填挖交界面因路基原始状态不同,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差异沉降,从而引发路基的多种病害。结合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的典型病害形式从设计、施工及环境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通过路基的冲击试验,从基底处理设计、抗冲击设计、土工格栅的布置设计及防排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病害的处理设计,最后提出了加强施工监管和后期养护的有效管理措施,期望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隧道铣挖法施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向峰 《隧道建设》2007,27(3):10-12,46
针对浏阳河隧道开挖设计的铣挖法,在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开展铣挖法工艺试验,对铣挖法工艺与设备进行简介,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铣挖工艺的效率和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铣挖法适用范围,为浏阳河隧道以及待建或已建的同类型隧道开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座洞室群立体交叉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剑英 《隧道建设》2009,29(3):284-289
以广州地铁5号线小北站为例,对线路两端或中间不具备明挖条件的地铁车站的修建,提出了“分离暗挖站厅隧道”的概念。通过将站厅隧道与站台隧道空间十字交叉布置,并竖向和斜向联通,构成了立体交叉洞室群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车站功能;阐述这种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概念,介绍该站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并对其复杂的结构设计难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类似环境下的车站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环境和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明挖道路隧道建设越来越多。该文对此类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就破损阶段法和极限状态法这两种设计方法,对相关规范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然后,分别对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进行了不同方法的计算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城市明挖道路隧道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能够达到不低于破损阶段法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19.
郭为国 《公路工程》2009,34(4):112-114
介绍了应用打挖孔抗滑桩治理公路边坡滑坡的方法,并对其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简化法)做出较详细的阐析.通过尝试对现场试验数据的解读,提出了对挖孔抗滑桩设计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TBM在软弱围岩和断层破碎带中掘进的适应性以及有效应对收敛变形造成的侵限和卡机问题,结合秦岭隧道、大瑞铁路等TBM应用案例,通过对液压式扩挖刀、边滚刀外移、预留扩挖刀箱、主驱动偏心设计和更换刀盘边块5种针对性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得出不同扩挖方式的应用特点及适用机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液压式扩挖刀可单独适用,适用于短距离扩挖,其他4种方式均适用于长距离扩挖;2)在半径方向扩挖量大于50mm时,边刀外移必须和刀盘抬升同时使用;3)半径方向最大扩挖量不宜超过100mm,更大的扩挖必须通过更换边块方式解决;4)随着TBM技术的发展,半径方向100mm以上的便捷扩挖方式仍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