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FX与CAD软件UG相结合,对某种型号的小轿车周围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在汽车尾部加装气体喷射装置来破坏汽车的尾涡,从而达到减阻的目的.重点分析了小轿车车尾涡流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此方式来减小汽车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侧风下汽车外流场中不同前车窗倾角下的气流流动分离规律,对汽车侧风中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前车窗角度分别为20°、25°、30°、35°和40°的车身模型,使用CFD仿真软件--Star-ccm+进行数值计算,模拟了侧风为8 m/s,行驶速度为20 m/s时的车身外流场。结果表明:侧风中前车窗角度变化对汽车侧向力系数影响最大;前车窗角度为35°时,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最好,且随着前车窗角度的增大,车身底部气流在车尾的分离推迟,尾涡数量减少。对35°车身模型的剪切应力分析指出:对侧风背风侧A柱区及侧风迎风侧C柱区优化分析是进一步提高汽车侧风气动性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汽车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某项目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介绍了汽车形体外流场的模拟原理和步骤,得到了整车的流场结构和尾流场的涡系结构,成功地模拟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流场气流的横纵向流动状况、尾部涡系结构.气流分离机理以及拖拽涡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作了详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轿车尾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立敏  扶原放 《汽车工程》2003,(Z1):105-109
本文以简化的轿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边界和移动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该轿车的气动力数据、尾流速度场、气流迹线、尾流结构及尾部涡系.与CA774对比研究表明,该轿车改善了尾流结构,从而使气动特性改善、气动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尾端气流分离和尾流结构对汽车气动阻力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气动减阻优化开发需要有效的控制汽车尾端的边界层分离特性和尾涡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动规律.本文结合边界层控制方程和边界层分离原理分析了顺流向和横流向压力梯度对边界层分离和纵向涡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了通过两个方向的压力梯度识别气流分离和涡流形成的方法,并给出了通过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发生大幅风致振动机理,设计并制作了外表粗糙的双圆柱试验模型,进行尾流索股弹性悬挂测振风洞试验。试验工况包括顺风向X=2. 5~11、横风向Y=0~4;测量了尾流索股在不同空间位置的运动响应规律,研究了结构阻尼比、来流风速等对尾流索股风致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X≤5、0. 5 Y≤1. 25的空间范围内,尾流索股会发生大幅尾流致振,其振动形式为双自由度椭圆运动,在尾流中心线下方运动方向为逆时针,且稳定运动频率小于结构固有频率。风速大小对尾流索股的运动规律有明显影响;增加结构阻尼比对抑制尾流致振的效果较弱,但对提高尾流致振起振风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搜酷     
<正>荷兰Strada速达后拖钩式自行车架荷兰Hapro(哈勃)公司针对尾部带有后拖钩的汽车开发了后拖钩式自行车架,可以在不利用车顶空间的情况下向车尾寻求搭载空间。其设计和结构均适合安装在拖车球上。这就是Strada2(速达2)和Strada3(速达3)型  相似文献   

8.
PIV技术在汽车模型风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某类车体纵对称面内的尾部流场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尾部流场的变化,并对速度场和涡量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V技术用于汽车周围复杂流场的测量具有很强的优势,将成为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某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扰流板对整车流场结构和尾流场涡系结构的影响,成功地模拟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车身后部的速度矢量图,较清楚地显示了轿车后部尾涡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揭示了尾涡特性对空气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改进车型,减小尾涡,降低空气阻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某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扰流板对整车流场结构和尾流场涡系结构的影响,成功地模拟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车身后部的速度矢量图,较清楚地显示了轿车后部尾涡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揭示了尾涡特性对空气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改进车型,减小尾涡,降低空气阻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2款科雷傲车,累计行驶里程约为3万km,客户反应该车尾门锁感应失灵。故障诊断首先验证故障现象。试验发现,按尾门免提锁车按钮不起作用,看来故障确实存在。经过了解得知,该车尾部曾因出过事故而被维修过,分析认为应检查免提锁车按钮开关和尾门锁相关的线路是否正常。查阅相关控制  相似文献   

12.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侧风状态下汽车的底部、尾部和背风侧的流场结构,降低整车气动力,特别是气动升力。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指导汽车底部结构设计和侧风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汽车尾门如何实现自动落锁,文章首先分析实现尾门自动落锁的影响因素,然后对各个因素建立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在尾门关闭过程中产生或消耗的能量,最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获得尾门自动落锁所需要的能量,并根据计算结构判断尾门是否可以实现自动落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在前期设计时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来满足汽车尾门自动落锁。  相似文献   

14.
某改款皮卡的气动阻力不满足新阶段燃油经济性目标要求,为此建立全尺寸细节的整车外流场有限元模型,运用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对其气动阻力进行分析及优化。优化后发现,前轮阻风板和机舱下护板具有较好的降阻效果,在车速100 km/h时可以降低气动阻力约31.7 N,并且通过实车道路滑行试验验证了实际降阻效果。基于验证模型,分析尾部扰流装置、货箱尾门高度和货箱侧翼板对气动阻力的影响,为下一代皮卡车型的气动阻力性能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FD仿真在汽车轮辋辐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在STAR-CD软件平台下对6个具有不同轮辋辐板的汽车车轮外流场进行了CFD仿真,解决了车轮接地区域网格生成的难题。探讨了辐板几何参数不同时车轮及其整车的阻力变化规律。通过对轮腔内速度矢量以及车身底部流线等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辐板不同时车轮与汽车外流场的变化规律,为车轮辐板的设计提供了空气动力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整车气动阻力优化是提升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对燃油车减小油耗,电动车提高续驶里程具有重要意义。某电动SUV在尾翼优化降阻过程中,其悬浮式尾翼方案出现因尾涡结构不稳定导致阻力系数波动的现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流场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和优化策略。经优化后的尾翼方案最终实现整车风阻系数降低7.2%,NEDC工况能耗降低2.6%。对SUV车型尾翼降阻优化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抽吸系统对汽车风洞试验的影响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优化风洞抽吸系统参数来改善抽吸效果从而提高汽车模型风洞流场品质,利用风洞试验数据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抽吸系统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抽吸系统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对比分析参数优化前后抽吸系统对MIRA阶梯背模型风洞试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从风洞附面层厚度、模型尾流结构、模型外部压力的变化3个方面探讨了抽吸参数差异引起流场变化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风洞抽吸系统的抽吸效果得到增强,地面附面层厚度减小导致模型底部气流速度增大,尾部负压区增大导致阻力增大,底部前端负压区增大和行李舱盖上方正压区增大导致升力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降低汽车气动阻力、获得最优气动造型为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某轿车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总结了车身附件气动干涉和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车身附件对整车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其中,底部结构和轮胎的影响较大;余者(后视镜、雨刮器和门把手)的影响很小.考虑了车身附件的影响后,气动阻力约增加23%;加上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的影响,整车气动阻力共增大约35%.分析还表明,车轮的转动有利于改善车底气流与尾流的相互作用,使气动阻力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某跑车模型的尾部流场进行测量。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跑车模型尾部速度场与涡量场的全局特性、上尾涡的形态及其发展过程,以及雷诺数对模型尾部流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动尾门为车主提供很大便利,驱动气弹簧和普通气弹簧结构差异较大,对整车布置、车身结构、性能等要求各不同。针对某配备电动尾门新开发SUV车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车身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分析研究,结合项目开发周期、工艺和成本等因素,寻找并确定合理车身结构设计。通过实车试验验证,电动尾门骨架侧安装点刚度等性能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