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10月27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很多报刊、网站、电台和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网友也发表了不少的贴子、博客。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但也有部分人对于车型的分类、公布的方式等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还有不少人对不同车型的安全性作了对比性评价。关于C-NCAP的结果,本文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6,(12):6-6
2006年10月2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为了便于消费者正确理解C-NCAP的结果,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絮 《世界汽车》2008,(1):36-37
C-NCAP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厂家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标尺和广大中国汽车消费者的购车参考。为了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近距离接触汽车安全,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的认识,2007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采取了多种形式走近大众。  相似文献   

4.
事出有因:要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随着"3C认证"、"汽车双碰撞标准"的相继出台,中国汽车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高标准,促使广大汽车厂商提高整车的安全系数。在2006年1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了"中国新车评估体系":C-NCAP,将NCAP这一国际权威汽车安全评估系统引入中国,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2006年8月29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一辆红色  相似文献   

5.
C-NCAP会客厅     
杨絮 《世界汽车》2007,(7):24-25
C-NCAP已经进行了20歉新车的测试,从北京车展到上海车展再到高校巡展, C-NCAP安全的推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能够将更多关注车辆安全的声音更好地展示给大家,《世界汽车》特别开辟“C-NCAP会客厅”,针对不同话题展开讨论,希望经过唇枪舌剑,让更多消费者了解C-NCAP与汽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14款热点车型安全性大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汽车》2007,(3):90-97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消费者选车时开始越来越重视汽车安全性能。作为媒体,我们有义务帮助读者选一款安全放心的车型。对于C-NCAP已经测试过的车型,成绩自然就是最公正的评价标准,但对于那些尚未经过C-NCAP测试的车型又当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2007年渐渐成为我们生命里回忆的一个段落,故事里的一个章节。看着案头月历的最后一页,忽然间,感觉2008年离我们如此的近了。在这个年份交接的12月里,我们以笔为针以时间为线,开始缝补起汽车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里的大小事情。汽车安全:C-NCAP在做着汽车安全试验,2007年有近四十款车接受安全碰撞试验,目的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安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8.
杨絮 《世界汽车》2007,(9):34-35
媒体对C-NCAP的报道是消费者了解C-NCAP、了解车辆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径,参与报道的记者似乎比消费者更关注车辆安全星级。那么在记者眼中2007年第2批测试车型的星级几何?《世界汽车》在7月26日下午结果公布之前,组织了一场针对测试车型的星级竞猜活动。来自各媒体的58位记者为即将公布结果的7款车型"评定"了安全星级,记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大众的意愿,完全出自主观的评判虽然与客观的测试评价有所差距,但是从中能够反映出各车型在大众心目中的安全形象。  相似文献   

9.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自2006年8月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这近2年的时间里,C-NCAP共测试了50款车型(截至2008年6月16日),对中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标准要与时俱进,在整个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C-NCAP会有怎样的完善与提升?技术难度会提高吗?试验项目会增加吗?评分规则会变化吗?……所有这些问题既是企业关心的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那么C-NCAP近期到底会有哪些变化,C-NCAP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杨絮 《世界汽车》2007,(11):30-31
为了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国汽车安全的认知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10月19日在吉林大学开展"2007C-NCAP校园公益巡展活动"。此次展示活动是继5月C-NCAP公益巡展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举行之后,C-NCAP碰撞试验车辆与公众的又一次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7,(12):18-19
2007年10月23日,C-NCAP公布了2007年第3批车型测试结果。本次公布的8款测试车型中共有5款车型获得了5星的好成绩。面对C-NCAP测试5星车的频繁出世,有人说这是合资品牌汽车生产厂商一次集体发力积极响应的结果,从中也不难看出汽车生产厂商对车辆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06,(10):14-19
C-NCAP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于2006年8月29日下午3时,首次碰撞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成功进行,全国几十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及厂方代表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时刻,东风日产骐达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焦点。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C-NCAP分别对标致307、雅绅特、雨燕三款车进行了碰撞试验,整个碰撞测试过程都非常严谨、顺利,4款车型的评测成绩将统一在十月下旬发布,届时,作为C-NCAP的惟一官方平面媒体,《世界汽车》第11期将以C-NCAP专辑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您详细剖析每一款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Rock Li 《当代汽车》2007,(12):58-61
在中国天津,有一个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意义非凡的地方,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离开工厂后几乎还没上路行驶过,就被送到那里去面对速度和碰撞带来的毁灭。那里并不是汽车的“坟场”,而是C-NCAP碰撞测试的试验场。这些“英勇就义”的汽车都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和碰撞安全技术进步铺路石的角色。2007年,总共进行了19个车型惊心动魄的C-NCAP碰撞试验,从廉价的微型车到豪华的高级车,它们的碰撞表现千差万别。在2007年即将划上句号之时,我们将这些“钢铁之躯”在碰撞试验中不同的表现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同时也对2007年接受了C-NCAP考验的各种车型的安全性能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员》2008,(4):12-12
3月15日,以“汽车安全及安全汽车”为主题的2008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在北京世贸天阶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展示了安全汽车以及经过C-NCAP检测的汽车技术和企业碰撞车,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汽车碰撞实验全过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6,(11):6-6
C-NCAP经历了一个半月的集中测试,首批6款车型的最终成绩在本刊中已经发布,作为近2000万元投入的产出,这几颗星星的含金量可想而知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而对于刚刚开始的C-NCAP,特别是第一次发布测试成绩,社会各界的反响会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6.
王占强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12,(12):118-123
安全是汽车众多性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关系到千百万使用者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从汽车诞生之日起,100多年来,安全始终是汽车研发、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核心和焦点。但和动力、操控、外形等性能指标相比,汽车安全却是"看不见"的,不能被汽车使用者直观感觉到,只能通过专业的设施来评价。C-NCAP的成立,让消费者有了直观了解汽车安全性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李景升 《世界汽车》2014,(12):12-12
<正>自2006年C-NCAP实施以来,《世界汽车》专注于汽车安全报道已经8年多了。这期间我们写了太多的相关文章,观看了很多前沿的实车碰撞试验,也举办了很多相关的活动,但最能震撼我们内心的还是这次10月31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CAR TO CAR实车碰撞试验。现实交通事故中,两辆车迎面相撞,由于驾驶员本能的躲避动作,最终两车相撞时往往是带有一定角度的,碰撞的区域也仅是车身的一部分。从全球来看,美国在交通事故调查统计方面是做得最细致全面的,而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汽车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一诉求,很多厂家和媒体抛出了一些有关汽车安全的观点、论调,将汽车安全作为一个噱头进行宣传。在众多观点、论调中不乏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本文结合C-NCAP及国外NCAP的评价试验,列举了10个最常易被曲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李景升 《世界汽车》2007,(10):26-29
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消费者渐渐将汽车消费理性化、品质化,而所有的高品质生活都源自于"安全",汽车安全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C-NCAP的诞  相似文献   

20.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4,(5):124-131
<正>奔驰不仅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而且最先将安全车身、可溃缩转向柱等技术引入汽车;沃尔沃虽然是后来者,但是在汽车安全领域,名气之大不在奔驰之下,其最具代表性也是贡献最大的发明便是现在所有汽车都在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盛名之下,奔驰A 180和沃尔沃V40这两款A级车也不负众望,在C-NCAP测试中分别以58.2分和57.1分高分获得5星级评价,成为按照2012年版管理规则测试的23款A级车中的冠亚军车型(截至2013年第四批测试车型)。本文结合C-NCAP测试数据对这两款精品车型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