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轨道交通短时客流具有随机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为提高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研究了基于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IGWO)与BP神经网络的短时客流预测算法(IGWO-BP)。计算轨道交通客流不同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确定了BP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方式;用余弦思想和动态权重策略对原始灰狼优化算法改进,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寻优效率;用IGW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高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预测了西安轨道交通2号线龙首原站周三早高峰15 min时间粒度的短时客流量,并将IGWO-BP算法的预测结果与其他5种模型(KF,GM,SVM,BPNN,GWO-BP)比较。结果表明,IGWO-BP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为89.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6%,预测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轨道交通各区间断面设计年度预测的全日客流量为基础,根据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在各断面不均衡的特点,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上各站点客流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及其判别标准,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客流分布特征,简化客流分布图,优化列车编组,以实现运营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降雨条件下短时公交客流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SVM-KNN的短时公交客流预测模型.分析了降雨天气与公交客流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降雨等级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进一步发挥支持向量机(SVM)的快速归类和K近邻算法(KNN)的高预测精度的优点,提出了基于SVM-KNN的短时公交客流预测模型.具体方法为:用SVM训练少量数据生成子数据库,随后采用KNN识别相似模式预测短时公交客流.通过采集深圳市南山区4条公交线路降雨条件下的客流数据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SVM-KNN算法的综合平均绝对误差(MAE)为8.437,综合均方误差(MSE)为10.725,综合平均相对误差(MAPE)为8.8%,综合均方相对误差(MSPE)为11.3%,比常用的RBF模型的MAE,MSE,MAPE及MSPE各类误差分别降低了3.646,3.631,4.6%,5.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公交站点的候车排队客流调查分析,研究了站点排队客流的特征,针对候车排队客流周期波动的特征,采用灰色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于候车排队客流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的非线性拟合的方式对于残差进行预测,最后将灰色理论预测结果与残差预测结果进行整合.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后的灰色理论在公交候车排队客流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市区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在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主要设计参数、客流预测指标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提出一套能体现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需求特征的客流预测工作思路.将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划分为分客群分层次需求分析和多情景、多时间维度线路预测2个阶段,并对客流预测专项模型提出5点建模要求.最后从增加车站及走廊级的需求分析、重视不同特征日的客流分析、补充对相衔接线路客流的影响分析、加强对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的风险分析等4个方面归纳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客流分析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无法实时掌握客流情况的现状,在全网各站点闸机实时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Agent仿真技术对进站客流建模,建立全网络条件下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快速、全面地对轨道交通各个站点、线路之间的客流分布、运行情况进行直观仿真。通过向运营企业提供列车实时客流参数,使其可以全面把握全网各站点、各列车的实时客流情况,以此及时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另外,出行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网络客流状况,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何正强 《交通科技》2012,(2):119-12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向客流预测数据是各出入口通道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向客流预测研究工作开展并不多.文中以车站所属的线路客流预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采用“逐层分解”法预测各个出入口通过客流量,并研究了全日小时及高峰小时内部的波动系数,通过广州市轨道交通13号线鱼珠站分向客流预测研究证明,预测方法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交客流的时变特征,假设当前时刻的客流量仅与历史客流量和发车频率相关,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短时公交客流预测模型,给出了节点定义、网络结构与参数学习及推理算法,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南通市301路公交线路某个站点的实际客流调查,利用该模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西直门地铁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几个典型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运营组织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地铁站现有限流设施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轨道交通站点的设计以及客流组织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不断增加、客流规律随时发生改变的现状.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基本客流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出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区位、不同用地性质情况下的进出站客流规律,换乘情况及断面客流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客流量的预测对交通枢纽内部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为精确地对交通枢纽短期的客流量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分析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变化特点,对比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综合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初步预测,再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修正,完成对交通枢纽客流量的预测。实际数据验证表明,相比单一的预测模型,文内提出的模型能够将交通枢纽的客流量的预测精度提高约1%,表明论文中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易欣  喻南  施晶晶  邱慧 《隧道建设》2020,40(7):964-971
为解决PPP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决策时基准收益率的问题,根据轨道交通网络效应带来的运营成本和客流变化特点,构建相应的PPP轨道交通项目动态基准收益率模型。首先,介绍不同决策时机的概念,采用Vague集理论改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其次,利用影响PPP轨道交通项目基准收益率的风险因素调查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修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风险系数;最后,以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PPP项目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经研究得出政府应根据不同决策时机合理地选择PPP轨道交通项目基准收益率,使之既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又能维护项目的公共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更加准确地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间,建立列车运行时间改进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正交函数和最小均方误差规则求解线性预测系数.采用不同长度的数据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分析数据样本长度和预测阶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进而引入基于顺序迭代法的数据调整机制,提高模型系数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站间距离不等的情况下距离变换前后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了站间距离对预测精度的影响,进而引入站间距离的线性变换方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改进前后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92.53%和95.43%,预测精度提高3.13%;提高预测阶数可小幅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模型的改进可明显提高运行时间的预测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运行时间的预测,与列车运动模型相比,所提模型预测误差降低17.4%,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意向调查数据的非集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焦朋朋  陆化普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14-116,138
当交通系统中引入新的交通方式时,传统的基于实绩选择调查数据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对于方式分担预测将会无效。本文以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实绩选择调查和假设意向调查组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对模型中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分担率预测。实例研究表明,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出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上海、昆明、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工程,对总平面布置、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客流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站房的衔接进行了讨论,并对福田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交通可达性强、经济实用,能有效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的缺陷,两者衔接更加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在分析现有轨道交通换乘站自行车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基础上,综合国外经验与Logit模型,研究“U&B”模式下自行车停车需求预测模型。最后提出自行车停车管理改善策略以加速“U&B”模式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运量公交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延伸与小运量公交的补充,受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城市交通建设的青睐。以临港新片区中运量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的功能定位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客流效率、运行服务、乘客满意度和交通影响四个维度构建了其运行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最终由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权重以及最终评估模型。该模型既具针对性又有普适性,为研究其他城市中运量公交运行评估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元广 《隧道建设》2015,35(10):1042-1047
为了落实苏州建设规划的批复意见,对苏州市线网中的3、8号线是否要形成独立环线进行研究。通过总结苏州城市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环线设置经验,对3、8号线设置独立环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工程方案研究和客流测试对比,认为:独立环线方案必要性不足;从工程实施上,仅具备构建勺型环线的土建条件,但工程投资大,有较大的工程浪费和社会风险,可实施性差。研究认为苏州这种水乡、多中心不均衡发展的城市更适合采用"组合环线+棋盘式"线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