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恶劣天气,除台风、寒潮大风等外,冬季盘踞在北太平洋洋面的温带气旋,对安全航行构成了重大威胁。在北太平洋跨洋航行时应对温带气旋的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温带爆发性气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冬季多发锋面气旋的天气,而尺度较大的锋面气旋会造成洋面局部风高浪急,对航行在北太平洋高纬度的船舶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文章据不同季节横跨太平洋的航行经历,阐述了锋面气旋的成因、天气现象、船舶避离方法,为船舶安全横越北太平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北太平洋温带气旋与航线选择。作者首先介绍北太平洋温带气旋路径和温带气旋中心通过的频数,以及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条件。然而应用地面天气形势和高空500hpa环流形势的特征进行航线选择,并用例子作了验证。这种航线选择的方法,可供航海驾驶人员为航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此文在论述东亚和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航船舶遭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时的避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此文就温带爆发性气旋爆发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天气海况特点的分析,提出在航船舶遭遇温带爆发性气旋时的避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2个典型的黄—东海入海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实验,考查了个例在不同阶段各动力—热力因子的空间和水平分布特征以及水汽的水平和垂直输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冷季大气斜压背景场产生的强温度平流和由积云对流活动产生的大量凝结潜热释放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入海气旋变成有利的特定空间结构、地面地转相对涡度急剧增加时,气旋便出现爆发性发展。爆发性发展时凝结潜热释放需要的大量水汽主要来源于气旋入海过程中,当地海—气相互作用过程所积累的水汽起主导作用,它通过影响后续的凝结潜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入海气旋是否会发展为爆发性气旋。这对指导航海者深入认识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XCQ"轮第0187航次航行于北太平洋高纬度洋区时遭遇大风浪,该船船型瘦长、干舷较低的结构特点,在大风浪中极易拍底和甲板上浪,继而造成船舶、货物的严重浪损。此文分析了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发展规律,该船型主机动力特性和船体受力,以及在大风浪中船体浪损的原因,并就遭遇恶劣天气海况下的操纵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冬季,北太平洋及日本附近海域是全球著名的大风浪区域之一。主要是该海域低气压盛行并时常伴有异常波浪,特别是爆发性低压、寒潮大风东移以及由此形成的变性低压,因为其来势猛、发展快、移动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利用CMA提供的1949~2008年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近60年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60年际累计影响次数和累计影响时间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省以东18°N~21°N商船航行区域,从18°N往高纬度地区,热带气旋影响的次数逐渐减少,在台湾海峡一带减少的趋势比较慢;不同年代的分布表明,热带气旋影响沿海商船航线最严重的区域有向北漂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提供的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数最多的源头位于10°N~20°N、95°W~110°W的区域,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发生频率及移动路径具有明显的经纬度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对正确预测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保障安全航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太平洋冬季.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北太平洋强烈发展的温带气旋所带来的大风巨浪。同时,在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40°N左右)又是盛行西风带,7级以上大风在1月份出现的频率在30%~35%左右。而流,从轻津海峡出来至165°E主要受亲潮影响,流向西南,流速小于0.5kn;从170°E~170°W流向多变,但主要为西行流,流速约0.5kn;  相似文献   

12.
台风的概述     
台风(热带气旋)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有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也有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利用2006—2015年热带气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5°N~20°N的纬度带内,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以东海面和关岛附近海面是主要发生源地;平均每年发生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TS)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23.5个,较常年平均偏少;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为主,占所有路径出现频数的80%以上,其中转向路径频数最多;热带气旋的移速与纬度关系密切,在东风带中移速较慢,进入西风带中移速加快;平均每年约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少于常年平均;热带气旋10级和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平均值分别约为100 n mile和200 n mile;热带气旋最大波高与其强度关系密切,中心气压低于950 hPa的强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在8 m以上,出现狂浪和狂涛的概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国家气象局的《历史天气图》,通过对出现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温带气旋进行的气候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温带气旋生成和出现频率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使船舶驾驶人员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的生成和活动规律有所了解,利用2010年中国、日本发布的该海域热带气旋实况资料和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该海域热带气旋具有个数少,源地集中,位置偏西;登陆个数少,登陆比例大;登陆时间集中,登陆位置偏南等特点.2010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西伸脊点异...  相似文献   

16.
海洋飓风,在北太平洋西部,即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四岛、菲律宾群岛等地,也叫台风,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世纪里,简直是凶煞不可战胜的海上魔鬼。它以强劲的气旋,夹带倾倒般的暴雨,掀起阵阵冲天巨浪,打沉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生命!即使现代气象技术、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比较发达,海洋飓风仍要给勇敢航海家的前方投上死亡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日本发布的2006—2009年的亚洲地面分析图和西北太平洋波浪分析图,对冬春季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56个温带气旋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温带气旋中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的一般分布特征: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S-SW方向上100~600 n mile范围内,其中200~300 n mile范围内出现率最高;4 m以上大浪范围不以气旋中心呈对称分布,气旋南侧大于北侧,其中西南侧最大;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范围与气旋强度有关,一般强度越强,最大波高和4 m以上大浪范围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中心气压在980 hPa以下的强温带气旋,最大波高均在6 m以上,平均最大波高在8 m以上,4 m以上大浪的平均最大范围可达1 000 n mile以上,平均最小范围在300 n mile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海上实际避抗台风的需要,利用GIS技术开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显示和标绘系统软件,实现在电子海图上显示热带气旋、船舶航线和计划航线信息,量算距离和方位,根据最近时间的移向和移速,推算热带气旋和船舶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张霞 《世界海运》2012,35(1):6-9
为使远洋船舶驾驶员掌握热带气旋(TC)有关情况,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利用最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其源地、路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热带气旋高生成区分布在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的平均纬度有逐渐向北、向西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台风年年有,广东特别多。
  广东是我国被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据气象资料统计,1949-2012年共有170个热带气旋(热带低压除外)登陆广东,年平均2.7个。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海岸线比较长,濒临南海,无论是南海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还是从西北太平洋西行而来的热带气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容易登陆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