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轨道板自动精调设备是对无砟轨道CRTSⅡ型、CRTSⅠ型轨道板的高程、水平位置进行精调作业的专用设备。主要介绍了GTJT-6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自动精调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主要配件选型。联调试验表明:此轨道板自动精调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大大提高轨道板精调作业的速度和精度,相邻轨道板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也完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结合施工实践,从轨道板精调前作业准备、轨道板精调、轨道板和底座润湿、封边及排气孔设置、轨道板压紧、CA砂浆灌注等方面阐述了CRTSⅡ型轨道板精调和CA砂浆灌注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精调测量技术在京津城际铁路无砟轨道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砟轨道要求精度高,必须通过精调测量系统的控制来满足精度要求。结合京津城际铁路Ⅱ型轨道板铺设对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介绍用高精度全站仪和特制标架及棱镜对预先粗铺好的轨道板进行全自动测量的过程及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建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湖北段TJⅡ标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过介绍CRTSⅠ双块式和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右线线路参数的异同,提出CRTSⅡ型无砟轨道因没有单独设计右线竖曲线而产生的长轨精调阶段右线线路参数如何实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及替代方案,可为以后的无砟轨道设计或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粗铺及精调工序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研发了轨道板吊装及粗铺定位装置、轨道板智能精调装置及控制系统,可实现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从粗铺至精调的自动智能一体化施工。阐述了轨道板智能粗铺及精调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介绍了智能精调控制系统软件应用场景,结合工程应用经验,验证了智能粗铺与精调技术的稳定性及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轨道板铺设精度是减少轨道精调调整量、降低精调造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平顺性、钢轨的耐久性以及后期轨道的维护费用。结合京石客专JS-3标段中铺设CRTSⅡ型轨道板的工程实践,对铺板中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一些探讨,对同类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速铁路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精调设站和搭接方式的创新,测量设站更加灵活机动,操作方便,既保证了设站位置和定向点的绝对精度,又顾及了不同设站位置之间的相对精度,消除了轨道对接处的微量错动,实现了轨道的平顺、无缝搭接。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铁十五局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施工经验,从轨道几何形态描述、轨道几何形态参数测量原理和测量要点、精测数据内业分析处理等几个方面对轨道精调测量技术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测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全站仪设站的位置应靠近线路中线,并且与近处控制点的距离至少大于15m;变更基准轨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和预测CRTSⅡ型轨道板非线性温度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达到及时预警和降低轨道板病害发生的目的。本文运用C-C方法对CRTSⅡ型轨道板非线性温度梯度时间序列进行最优相空间重构;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采用有反馈和记忆功能的NARX动态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温度梯度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对CRTSⅡ型轨道板温度梯度时间序列的最优相空间重构,利用NARX动态神经网络方法对未来时间T=30γ·tau,γ=1,2,3,…,内的CRTSⅡ型轨道板温度梯度进行预测。当γ=1时,即2016-11-17T08:00/2016-11-17T13:00时间内共11个部分采样节点的温度梯度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真实值有较好的吻合度。所以该方法在CRTSⅡ型轨道板的非线性时间序列系统预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建盘营客运专线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 km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客运专线。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是在汲取了CRTSI型和CRTSⅡ型轨道板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介绍时速350 km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预制工艺、检验方法及关键工序作业要点,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直接对行车安全、轮轨作用力、车辆振动产生影响.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的变化与众多因素相关.轨道刚度变化同时影响着轮轨动荷载和轨道动态几何形位的变化.将沪宁线轨检车实测动态不平顺输入动力仿真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垂向和横向刚度时的轮轨动轮载和钢轨的垂向、横向动位移,并改变车辆速度和输入不平顺的大小,分析轨道不平顺、轮轨动荷载和钢轨动位移之间的关系.利用正态分布的原则统计不同状态下动轮载和动位移的最大值,分析对比钢轨动态变形和轮轨动荷载随刚度和速度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合理的轨道刚度取值范围,并分析了初始不平顺大小对轨道动态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RTSⅠ型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砟轨道具有整体稳定性强、刚度均匀性好、线路平顺度高、耐久性强的突出优点,满足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对轨道性能的要求,以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分别介绍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组成、板型分类、断面尺寸和对线下工程设计要求,对两种轨道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Ⅰ型轨道板比Ⅱ型轨道板制造简单、造价稍低,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比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几何精度高、结构整体性和纵向连续性好。  相似文献   

13.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在轨道下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和轨道累积下沉计算模型相结合,以轨道结构动力学响应参量和轨面高低不平顺状态变化作为两者间的联结纽带,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角度研究了轨道的下沉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轨道动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轨道下沉量逐渐累积;轨面初始不平顺对轨道下沉变化影响较大;受轨道累积下沉的影响,轮轨力、轨道结构响应加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干线铁路轨道谱的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能够合理表征中国干线铁路轨道不平顺特征的轨道谱,提出了一种轨道谱拟合方法。根据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计算实测轨道谱,对实测轨道谱进行平滑与插值预处理,采用直接剔除法、三点逐段平均法和包络平均法消除计算轨道谱波形上出现的较大凸凹波形,应用3次样条插值法提高拟合的精度,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拟合轨道谱。拟合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拟合方法是可行的,拟合谱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干线铁路轨道的不平顺特征。  相似文献   

15.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裂纹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开裂对车辆和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有限元方法和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弹性地基梁体的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路基垂向耦合振动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分析了轨道板开裂对轨道结构的静、动力学性能和行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轨道板开裂对轨道结构受力的影响较小,不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随列车速度增大和轨道板开裂,均会增大轮轨作用力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在裂缝地段,应采取减振、隔振、控制轨道几何不平顺等措施降低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轨道板开裂将影响无砟轨道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应及时修补.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综合作业前后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 分析了以大机作业、人工精调和钢轨打磨为主的综合作业对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改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大机作业、人工精调和钢轨打磨的综合作业可联合改善轨道几何不平顺, 其中, 大机作业对高低、水平、三角坑不平顺的改善率分别为20.95%、12.90%和13.16%, 人工精调对高低、水平、三角坑和轨距不平顺的改善率分别为11.97%、5.56%、7.43%和6.12%, 钢轨打磨对高低和轨向不平顺的改善率分别为4.85%和3.88%, 轨道质量指数在大机作业、人工精调、钢轨打磨后的改善率分别为11.54%、6.91%和1.10%, 因此, 大机作业和人工精调对各个单项不平顺改善效果明显, 大机作业的贡献最大, 而人工精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轨距不平顺, 钢轨打磨对高低不平顺和轨向不平顺进一步改善, 但对水平不平顺、轨距不平顺和三角坑不平顺等改善效果不明显; 经过综合作业, 单项不平顺与轨道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轨道质量指数、高低不平顺、水平不平顺、右轨向不平顺近似呈幂函数趋势降低, 左轨向不平顺近似呈线性函数趋势降低, 三角坑不平顺近似呈对数函数趋势降低, 反映了大机作业对轨道几何状态改善程度高, 人工精调、钢轨打磨进一步改善部分单项不平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动力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运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对采取了强化技术对策后的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轨道的动力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强化前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后轨道结构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力及轨枕支点压力均较强化前的相应值略大,但皆属相同安全合格等级;强化轨道结构位移大幅度降低,有效抑制轨道结构变形,增强线路稳定性,尤其是钢轨横向位移和轨距动态扩大量较强化前下降十分显著,前者仅约为后者的1/3左右;强化轨道也有利于降低轨下结构振动和减轻列车提速后对轨下基础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分布,通过对成都地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冬季温度场监测,分析了不同天气轨道结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成都地区双块式轨道道床板冬季垂向温度荷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道床板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支承层温度变化较小,道床板表面最大温差17.50 ℃,支承层底面最大温差0.35 ℃;随深度增大,温度变化幅值减小,道床板温度峰值滞后于气温峰值;轨道结构最大正温差出现在14:30左右,最大负温差出现在约08:00;道床板温度沿深度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轨检车在铁路线路状态检测和养护维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检测数据具有可比性是获取可靠线路状态变化趋势的关键基础,因而也是开展线路状态修的基础.影响检测数据可比性的主要因素是里程偏差.既有研究基于区段上各采样点里程偏移为常数,利用相关分析修正里程偏差.然而,现场生产实践和轮轨关系研究表明,里程偏移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本文研究建立了轨检车数据采样点最优配对模型,捕捉每一个采样点的里程偏移量,建立的模型被用来修正某线路的17次检测数据,修正后的检测数据展示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现场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列车轮载作用会引发轨道板的高频自振效应. 为分析高频荷载下CRTS Ⅱ型轨道板的疲劳特性以及板体自振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基于现有的疲劳损伤准则,探究轮对作用间隙阶段轨道板自振影响下的疲劳特性. 对脱空长度影响下轨道板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并与仅考虑荷载作用次数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轨道结构完好时,列车轮载引发轨道板伤损的可能性较小;若列车行车速度为360 km/h,列车轮载在引发轨道板共振前即发生板底开裂;轨道结构完好时,列车轮载引发的板体自振效应对轨道板疲劳损伤影响程度最大,此时列车轮载对轨道板产生约1.8倍的疲劳荷载当量;当轨道板脱空长度大于2.0倍枕距后,可忽略板体自振对疲劳损伤的影响;轨道板的脱空长度大于3.2倍枕距后,现场无砟轨道难以维持60 a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