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介绍了D08-32型捣固车走行系统的一种改造方案,方案增加测量走行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通过改造,对原有部件进行合理利用,以较小的改造成本实现了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门吊)在使用多年后,其大车走行轨道会发生变形,测量出轨道、基础的各项数据超标时,就要对大车走行基础、轨道进行维修.现将奎屯铁路货场26t门吊的基础、轨道维修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原20 t双梁U型门式起重机增吨改造至26 t后的大车走行电机进行了选择及校核,提出了改善打滑现象的思路及方法,根据计算推荐了增吨改造后的大车走行电机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安全、准确、高可靠的列车定位技术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现有列控系统的列车定位技术依赖轨道电路,建设及运维成本高,难以适应高海拔铁路的恶劣应用环境.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源融合测速定位技术方案,综合利用卫星导航信息、轮速传感器信息、加速度计信息、应答器信息等,进行列车走行距离和速度计算,可以摆脱对轨道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目前车载故障监测及预警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分析了铁路车辆与轨道间振动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轨道车辆走行部机械故障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案,即拟从能量角度出发的机械故障的识别方法.通过仿真分析模拟,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HXD3C型电力机车在段运行的安全性能,针对部分在新造时未加装走行部车载安全监测系统的电力机车进行在段加装改造,结合走行部在段改造不架车、不解体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铁轨道设计中涉及多专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任静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54--58
对轨道设计时遇到的多专业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如道床形式与防灾疏散、接触轨与走行轨安装一体化、轨道设计与振动控制、轨道设计与运营管理的衔接等问题。通过研究,阐述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提出技术方案及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虚拟轨道自导型运输系统列车新架构——悬浮跨接走行虚拟轨道列车.介绍了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架构型式及关键部件的结构.通过车辆运动学分析,以及导向力和运动自由度匹配性分析,讨论了列车结构的循迹充分性;利用解耦控制理论分析了列车的运动解耦性.采用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虚拟轨道列车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全轮转向控制实现车体各个横...  相似文献   

9.
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悬挂式单轨车辆试验线项目为依托,针对悬挂式单轨轨道梁"梁-轨"合一的结构特点,对兼做轮轨走行面的开口箱型轨道梁的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研究。介绍了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单轨轨道梁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并对制造方案进行比选;系统阐述了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的制造工艺及精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两端外的轨道(桥头引线)常常发生下陷(如图1所示)。桥梁两端外轨道下陷,亦称冲击,是经常造成列车走行不平稳的地方,与其他位置的轨道相比,更需要经常进行轨道找平作业。人们普遍认为,轨道下陷是由于车轮通过桥梁上轨道与桥梁两端外轨道之间刚度急剧变化处所产生的动态车轮作用力所致。图2显示的是铺碴桥面桥梁上的轨道与该桥梁两端外轨道间轨道刚度(或称轨道模量)差。通过减少轨道刚度差,或使刚度过渡更为渐进,以此来消除桥头引线轨道下陷,为此虽然经过了多次尝试,但都收效甚微。由此引发了对轨道刚度差理论的研究,以期发现以往努力未成功的原因。为评估轨道刚度差造成桥头引线下沉,及其影响列车走行质量的程度,采用五种了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技术上最复杂的方法和最基本的方法。五种方法的结果得到的结论相同:桥梁端头轨道刚度的变化对桥梁引线处的轨道下沉或列车走行质量未造成实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文伟 《西铁科技》2007,(4):73-74,67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两端外的轨道(桥头引线)常常发生下陷(如图1所示)。桥梁两端外轨道下陷,亦称冲击,是经常造成列车走行不平稳的地方,与其他位置的轨道相比,更需要经常进行轨道找平作业。人们普遍认为,轨道下陷是由于车轮通过桥梁上轨道与桥梁两端外轨道之间刚度急剧变化处所产生的动态车轮作用力所致。图2显示的是铺碴桥面桥梁上的轨道与该桥梁两端外轨道间轨道刚度(或称轨道模量)差。 通过减少轨道刚度差,或使刚度过渡更为渐进,以此来消除桥头引线轨道下陷,为此虽然经过了多次尝试,但都收效甚微。由此引发了对轨道刚度差理论的研究,以期发现以往努力未成功的原因。 为评估轨道刚度差造成桥头引线下沉,及其影响列车走行质量的程度,采用五种了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技术上最复杂的方法和最基本的方法。五种方法的结果得到的结论相同:桥梁端头轨道刚度的变化对桥梁引线处的轨道下沉或列车走行质量未造成实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轨道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车运行品质不仅取决于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学性能,而且还受到来自轨道方面因素(如轨道弹性、轨面几何不平顺等)的影响。本文从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角度,动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首次研究了轨道结构各部件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轨道刚度对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振动行为有较大影响,但对车体平稳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悬挂式单轨的轨道梁既是承重结构,又兼作车辆的走行和导向轨道.为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辆系统对轨道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轨道梁为底部开口的薄壁钢结构,抗扭刚度较小,导致曲线轨道梁适用跨径较小,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提出在左右线轨道梁之间设置横梁的结构方案,增加轨道梁的整体刚度,有效减小曲线轨道...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T型轨检小车走行轮采用外圆环贴合轨道侧面的设计,存在制造与后期维护繁琐、单双轮组件的走行轮不能互换、长时间使用磨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走行轮改进机构,该机构采用3个规格完全一样的走行轮,并设计一定位轮装置代替双轮组件走行轮外圆环的设计,显著提升走行轮在制造与后期维护的简便性以及耐磨性能。通过对定位轮装置中心轴的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装卸机械走行轨采用无缝轨道有利于机械的正常运行,分析比较了轨道接头焊接的几种方法,并针对装卸机械轨道特点,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用图解研究机车多轴走行部对线路侧向作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图解表示出四轴、六轴、八轴走行部的各种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台两轴转向架的走行部,其侧向作用力最大,不适合于高速运行,但如改用无构架式转向架对则其导向力约可降低25%。文内指出:用无构架式转向架的四轴走行部来改造现有的有关机车将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肇 《西铁科技》2009,(4):37-38
本文介绍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公路桥面下检修设备走行用纵、横轨道,在纵向转为横向走行过程中的定位方法。轨道定位起到关键作用,保证了设备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轨道式门式起重机在铁路集装箱装卸场应用广泛,其走行轨与铁路装卸线的平面布置对节省投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布置,分析装卸线有效长起止里程与车挡、圆直点存在的制约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基于集装箱车列上第一个集装箱中心与轨道式起重机吊具中心及装卸线最外侧箱位中心三者对齐这一前提,推导出轨道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有效长平面匹配的机制。经案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为科学设置走行轨长度,实现轨道式门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悬挂式单轨列车走行轮和导向轮均采用实心橡胶轮胎,导致轨道电路和传统计轴等常用轨道占用检测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电磁式计轴方案,设计了一种车载感应板及其与转向架的接口,利用车载感应板模拟钢制车轮的方式,使得电磁计轴设备能够在悬挂式单轨中有效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直线电机运载系统轮轨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地铁5号线采用由直线电机驱动的列车,在运营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轨道波磨及车轮圆跳动,造成了车辆走行部的圆跳动发展迅速、电机高度调整装置失效、电机绝缘失效等一系列问题,经过诸如转向架轮轴改造、小曲线段加装轨旁轮轨摩擦控制装置、有针对性的轨道打磨等系统性的整治,轮轨病害初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