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本新雅阁(2.4L)的i-VTEC系统是VTEC VTC组成的高智能化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装置,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VTEC系统可以控制发动机在低转速区域和高转速区域时的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VTC系统能根据发动机负荷对气门相位进行连续控制(可变凸轮相位)。所谓i-VTEC系统就是融合了上述两项技术的新系统。通过VTEC对气门升程,VTC对气门重叠(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状态)进行周密的智能化控制,从而使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这三个具有不同要求的特性都同时得到提高。其排放达到了欧-Ⅲ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FQM-1型气门、气门座模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一系列CA6102发动机气门与气门座的配合性能试验。对21-4N气门材料与V431、V431-Nb+Ti、高MnAl、粉末治金及表面镶CrN等各种材料气门座的配合性能做了全面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材料、工艺等因素对气门、气门座耐磨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敏 《装备维修技术》2009,(1):21-21,27
分析了内燃机气门头厚度对气门座磨损及其下陷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气门和气门座接触面宽度与烧蚀、斑点形成的关系,气门落座拍击压强与耐磨性。对原配对互研工艺进行了改进,从保证气门落座压强及避免气门头弹性变形磨损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无凸轮轴气门驱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阐述了在发动机上以电磁、电液、电气或其他方式驱动气门 ,实现无凸轮轴气门驱动 ,可以灵活改变气门正时 ,简化发动机结构 ,能有选择地闭缸 ,灵活改变发动机有效压缩比以适应多种燃料要求 ,使发动机获得比采用一般可变气门驱动更多的好处。无凸轮轴气门驱动的主要问题是响应速度不够高、气门落座冲击、能耗过高以及驱动系统复杂昂贵。目前无凸轮轴气门驱动还未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CA488汽车发动机气门和气门座耐磨性的要求及实现国产化,本文从材料选配角度出发,对美国和国产的气门气门进行了西欧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匹配的气门和气门座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CA488汽车发动机气门和气门座耐磨性的要求及实现国产化,本文从材料选配角度出发,对美国的和国产的气门气门座进行了匹配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匹配的气门和气门座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辆柳州五菱微型车,累计行驶了1 8.6万km,发动机由于烧机油严重而进行了大修。对该发动机进行了镬缸、磨轴,更换了活塞、活塞环、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气门、气门油封、气门摇臂和气门调整螺钉等常规易损零件,按照大修要求装配好发动机,试车发现发动机工作时有气门异响声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状况。并根据气门控制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可变气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结合目前典型的可变气门机构,对实现可变气门技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评价。通过实例介绍了可变气门技术改善发动机性能及在实现汽油机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指出,叶片式可变凸轮轴相位机构是目前可行性较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开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磁气门驱动的控制系统有3方面要求:使励磁线圈中电流快速变化、实现气门软着陆和减少能耗。从电磁气门驱动工作原理出发,针对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为用于探索性试验研究的电磁气门驱动装置研制了开环控制系统,并通过电磁气门开环系统的驱动试验检验了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气门和气门座的磨耗试验是一种反映不同材质的气门和气门座配合时磨损情况的试验.针对长安汽车集团某4缸两用燃料发动机的气门和气门座进行了模拟磨耗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定方案4和方案8进行了台架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设计方案可有效避免产品过度磨损问题,同时找到了导致气门和气门座过度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电控—液压气门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柴油机的配气系统,研制了一套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系统,并在自主研发的柴油机电子—液压控制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部分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气门正时、气门开启持续期、气门升程等参数的调节途径,并对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及各参数的可控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参数调节灵活,并能适应不同转速工况,尤其适用于中速柴油机。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式N次谐波顶置凸轮型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OHC多气门配气机构常用的线型不对称的一种凸轮设计方法。采用调整系统矩阵的方法,设计出型线不对称的N次谐波凸轮,此设计方法实现了凸轮最高点处加速度保持连续和型线不对称的设计要求,改善了气门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VL-BOOST软件进行了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依次把排气提前角和进气晚关角作为优化自变量,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对原型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内燃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存在不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调节内燃机冷却水温的特点。本文用三通阀代替节温器来控制冷却液大小循环;并运用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l(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有效控制了冷却系统迟滞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粉末冶金TiAl基合金排气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常用的钢质排气门相比,TiAl基合金排气门的耐高温,抗磨损,抗氧化和导热性等性能更好,而且质量减轻一半,本采用元素Ti,Al粉末混合,冷等静压和径向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高径比为10.7,密度为3.79g/cm^3的粉末冶金TiAl基合金汽车发动机排气门,为制备合格的TiAl基合金排气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指出,要大范围应用TiAl在排气门必须降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调制四通方向流量阀的CAT系统,介绍了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阀的动静态测试回路及有关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国标规定的有关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以凸轮为驱动力的配气机构辅以配气相位调整装置所实现的各种配气相位可变控制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电动气门的工作方式及性能特点,阐述了汽车电源电压升级的可能性及车用发动机气门电动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某柴油机上将传统凸轮驱动气门机构改进设计为液压驱动气门机构,利用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模型,分析进气滞后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然后以扭矩最大为目标对配气正时进行联合仿真优化,最后对比两种内部EGR实现方法在不同负荷下的EGR率和对NOx排放量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下,液压驱动气门柴油机在中低转速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改善,扭矩比原机提高了5.6%,燃油消耗率降低了5.1%;但由于液压气门响应滞后,随着转速的升高,改善效果逐渐降低。在转速2 000r/min时,排气门晚关比排气门早关可以获得更大的EGR率,NOx排放量降幅也比排气门早关的大,在50%负荷时,NOx排放量降幅最大为23.8%。  相似文献   

19.
As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oves into the 21st century, fully flexible valve actuation systems are being proposed as an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ncepts. Electro-hydraulic valve actuator systems are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variable valve technology. Compared to the servo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using a proportional valv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rice, high anti-pollution 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Our research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ree-way proportional reducing valve.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re described. Th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i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a linearized model and dynamic simul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stem will be stable only if the proportional reducing valve has a positive opening. Some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ystem’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put signal, the stiffness of the return spring and the pre-tightening force of the return spring, are studied using AMESi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ed analyses.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adopting closed-loop control of valve li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