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信阳河大桥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 ,主塔承台混凝土总量为 386m3 。该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进行了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计算 ,提出了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混凝土施工及温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防箱梁施工裂缝产生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漠阳江西河大桥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为例,对施工过程中箱梁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裂缝位置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施工工艺、养护工艺等方面提出了预防与控制裂缝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支井河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支井河大桥为主跨43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座C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属冬季施工,通过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加上"两布三膜"的保温保湿措施,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出现;主拱肋采用无支架、无塔架缆索吊装的施工方法;拱圈内C50微膨胀混凝土采用单管对称泵送灌注施工.支井河大桥施工的顺利完成表明该桥施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及奇异等参元法,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CRC-AC)复合式路面中沥青层反射裂缝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探讨了I型和II型的应力强度因子(K1、K2)在沥青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路面结构参数对K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2是荷载作用下导致沥青层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其随着荷位的增大而变小;沥青层厚度的增加、横向裂缝间距的加宽、配筋率的适当增加和底基层强度的提高可以降低K2,延缓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层反射裂缝的开裂扩展。  相似文献   

5.
预防箱梁施工裂缝阁下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升烨 《中外公路》2002,22(3):37-39
以广东漠阳江西河大桥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为例,对施工过程中箱梁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裂缝位置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就施工工艺,养护工艺等方面提出了预防与控制裂缝的措施,取得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甘肃地区永古高速柳条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时程曲线和温差的分布形式,研究了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地区典型环境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提出了建议,为相似环境地区提高混凝土箱梁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大镇)K151+000~K162+424段三种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料试验设计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蒋鹤 《公路》2012,(7):144-147
以昆安高速公路高架桥(K14+926~K15+095)抢险修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为例,介绍了桥梁加固工程中新增承台、裂缝处理、更换支座、混凝土缺陷修复的质量检验评定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朝有 《公路》1994,(7):13-15
1工程概况320国道K529+800~K583+000(上太段)1991年铺筑成了40km水泥混凝土路面,极大地改善了江西至浙江、上海方向的公路状况。该段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厚度为22cm,板块尺寸为4.5m×5.0m,路面宽9.0m。施工在1991年8月开始大规模展开。其中全封闭施工路段有15km;采取交通量分流半封闭施工的有25kin。1991年12月基本竣工、交通管制工作于1992年2月中旬全部结束。在交通开放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横向随意裂缝,说明这些裂缝并非行车作用所致。笔者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谈一谈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横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持续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养护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某公路工程(起讫里程为K98+387~K297+697)检测工程中,发现了很多路面裂缝.文章对裂缝统计归类,并根据以往的处治经验以及文献调研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养护建议,以期为类似的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性能衰减规律,依托湖南潭邵(湘潭—邵阳)高速公路K1054+000—K1100+500路段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2016—2021年路面状况指数检测数据,采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对该路段2022—2024年路面状况指数衰减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值分别为90.36、89.94、89.54。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性能衰变曲线大致呈反S形。  相似文献   

12.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DUSHANBE-CHANAK段,简称塔乌公路)K7 000~K10 000段位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内,属于城市道路,是杜尚别市主干道之一.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路面局部破坏严重,行车条件差.本文介绍了该路段运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改造修复的过程.同时,通过检测试验和效果观测,为完善这种道路改造修复工艺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在塔吉克斯坦具体环境条件下,运用这种道路改造修复技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六圭河大桥设计施工中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贵州省六圭河大桥(净跨为195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重要工序的理论计算,同时六圭河大桥的设计及成功建成将为普通混凝土箱形拱桥的发展积累经验,并且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箱形拱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顶推力过大导致结构开裂,基于顶推过程中和正常使用时顶推力和墩底裂缝的关系,以墩底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超限为控制条件确定顶推力的上下限值为约束条件,将合理顶推力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得出顶推力求解公式。通过沮河大桥实例验证,顶推力计算方法可保证顶推力的作用,且顶推力不会使墩底裂缝宽度超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外砂河大桥主墩0#块超大体积、高等级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的具体工程实践,从钢筋绑扎、模板固定、混凝土下料、振捣及温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确保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该成果在外砂河大桥主墩0#块2 369m3C55混凝土一次浇筑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数阶导数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分数阶导数粘弹性应力强度因子本构方程,考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松弛特性,对称荷载、非对称荷载和温度荷载的作用,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带反射裂缝沥青路面应力强度因子的松弛效应。结果表明:1)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Ⅰ和KⅡ初始值随着荷载变形的大小而变化,初始形变值越大,松弛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初始形变对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KⅠ影响较大;KⅠ、KⅡ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的松弛程度可达30%以上;2)相同时间内温度降低越大,应力强度因子松弛趋势越明显;温降越大,Ⅰ型应力强度因子越大,松弛初始值越大,温降对KⅡ影响不太明显,说明温降越大越容易产生Ⅰ型裂缝。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更为直观的研究分析,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安装了温度传感器、振弦式应变计(VWSG)和钢筋应变计分别观测水泥混凝土从浇筑到达到设计强度过程中其温度和应变变化以及钢筋的变形规律。观测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28d龄期内最大拉应变为100με;水泥混凝土水化作用初期,钢筋的拉应变与混凝土应变状态一致;随着裂缝的产生,钢筋应变大于水泥混凝土应变,龄期15d时钢筋应变急剧增大,龄期22d后钢筋应变基本稳定在700με,并随日气温变化而周期性变化,钢筋最大应变达到1 000με;冬季环境温度5℃时裂缝平均宽度为0.52mm,小于设计最大裂缝宽度0.8mm。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20,(5)
通过对安紫高速公路土建四标K51+320至K51+460段右侧2#、3#、4#、5#、6#、7#、8#抗滑桩裂缝修补加固,介绍了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加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胡军 《交通科技》2004,(2):31-33
结合国道325线K143 000~K144 170实验路段的具体情况,提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端部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1,(4)
具有致密微观结构的高强混凝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易产生热裂缝,严重降低力学性能以及结构安全性。基于此,现通过改变辅助胶凝材料掺量、种类及组合方式制备了5种高性能混凝土,并研究了不同暴露温度(400℃、600℃、800℃和1 000℃)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残余强度和残余相对强度比)和物理性能(外观状态、质量损失、吸水率和孔隙率)影响,并利用SEM分析高温暴露环境下混凝土内部产物和微观形貌。此外,还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物理性能(损失质量、吸水率和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 000℃下,含有25%超细粉煤灰A-5%偏高岭土和5%粉煤灰-20%超细粉煤灰-5%偏高岭土的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分别保持18.7MPa和23.9MPa。同时,5%粉煤灰-20%超细粉煤灰-5%偏高岭土的三元组合方式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显示出最低的质量损失(9.2%)、吸水率(10.9%)和孔隙率(28.6%)。在高温暴露环境下,混凝土残余强度与物理性能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对高温暴露后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主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