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从隧洞初期支护、土方开挖、隧道加固等几个方面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顺利完成了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达到了施工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值得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浅埋隧道岩体松动区破裂面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体厚度进行计算分析,以隧道围岩级别和中夹岩体稳定区的大小,将浅埋小净距隧道做了进一步分类,并给出了各类小净距隧道的技术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隧道施工将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围岩原始地应力平衡,在影响范围内,地层应力将出现重分布,并在围岩、隧道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由于小净距隧道处于相互影响区域,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本文基于施工过程研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行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提高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基于小净距隧道的主要特点,对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行了施工监控量测,使隧道所处围岩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及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依托某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建立小净距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小净距隧道IV级围岩段台阶法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其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随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先行洞和后行洞相互扰动的现象,量测断面的位移主要产生于隧道开挖至量测断面及通过后;边拱和仰拱所受弯矩大,在拱腰位置出现较大的正负弯矩容易造成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八仙岩隧道施工小净距、浅埋段、洞口偏压段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为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郑良雄 《中国水运》2014,(6):280-282
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岐山隧道进口段地质情况,阐述了浅埋小净距大跨度隧道开挖时施工方法及工艺相关事项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旧屋基隧道为一座山岭暗挖分叉隧道,受洞口地形及桥隧相接的影响,隧道由分离式渐变为小净距、连拱至大跨隧道。论文对连拱隧道段采用独立双洞法修建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从工期、造价等角度结合现场工程实际予以分析。应用结果表明:(1)连拱隧道段采用独立双洞修筑方案,能够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在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存在不稳定风险,通过施作对拉锚杆和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隧道开挖稳定性能得到满足。(2)采用独立双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段时,应重视超前支护和中夹岩的加固,注意先行洞与后行洞的施工工序关系,并采取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3)在现场实施过程中,隧道变形较小,但中夹岩附近的初支钢架应力较大,施工时应重点关注,加强监测工作及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CD法对浅埋小净距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在采用CD法施工时,不同的开挖方式最终位移和应力相差不大。综合考虑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可知,采用先封闭先行隧道,再开挖后行隧道远离先行隧道侧的开挖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案例,凭借场地试验与信息模拟的方式,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体系对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的影响及效果,在Ⅴ级黄土隧道中,凭借双侧壁的方式开展挖掘施工,围岩会出现弹塑性形变,塑性区间扩张的范围会很广,要求立即进行支护,格栅支护以及型钢支护对其塑性发展区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1.
《水道港口》2017,(3):291-298
文章以宁波轨道交通某区间隧道旁基坑开挖为实际背景开展模拟探究,分析了地铁隧道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隧道--基坑水平净距、隧道埋深、基坑地连墙厚度、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尺寸、基坑坑底是否加固等因素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隧道位移和应力的最大值均呈增大趋势;各影响因素中,隧道--基坑水平净距和隧道埋深对隧道位移和应力影响较大;地铁隧道控制保护,应重点考虑基坑--隧道水平净距、隧道埋深及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集中性开发建设,必然产生建筑物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尤其是220KV的高压电力等重要的能源综合性大直径管线隧道,车站通道在跨越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安全指标。而在净距非常小、地质非常差的情况下,更加剧了整个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后果的严重性不可估量。采用MIDADGTS NX对基坑开挖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提取把控重要环节,采取分段开挖的措施,设臵抗隆起分隔墙,减少开挖对大直径电缆隧道的影响,确保隧道变形、受力的安全和抗浮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二航局承建的浙江省舟山市岱山至官山公路工程完工。该工程由官山大桥、炮台山隧道和联线公路组成,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80 km,路基宽度24.5 m。官山大桥桥型为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主跨580 m,是国内首座采用隧道锚的悬索跨海特大桥,该隧道锚具有"小洞体与大倾角"的特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洞室开挖倾角位列世界第二;炮台山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左线长679 m,右线长653 m。该工程合同总额约6.48亿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准确地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是应用新奥法施工的关键。本文结合无锡惠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的工程实例,研究、探讨了监控量测技术在市政隧道施工中遇到大跨度、小间距、地下人防洞室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如何实现其所起的“眼睛”作用,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参数,同时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包防水型系统在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铁路隧道中施工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系统类型及设计理念,总结了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鉴于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既有隧道,本文以衢宁铁路塔石岭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塔石公路隧道施工方案,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析模型,模拟计算隧道爆破开挖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振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测点振动速度随药量的增大而逐渐递增,随爆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塔石公路隧道爆破施工单段药量宜控制在7.2kg以内。此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爆破开挖及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学光 《中国水运》2009,(2):221-223
由于当前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不成熟,黄土隧道建设中可供借鉴的资料、经验有限,而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土质隧道往往被当作软弱岩石体处理,忽视了黄土土质隧道的特性,导致黄土隧道灾害频频。论文以在建连霍国道主干线天定高速公路TD19合同段定西隧道为工程应用背景,对定西隧道进口黄土偏压洞段进行了跟踪施工的动态监测,系统监测了不同施工阶段黄土隧道的洞周净空水平收敛位移、隧道拱顶下沉位移及施工引起的隧道地表沉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周边土体随施工动态的变化规律。基于对监控量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对定西隧道施工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了定西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控制在8cm-10cm,指导了定西隧道的施工,保证了定西隧道浅埋偏压洞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目前机械化施工的现状与问题,对适应机械化施工的台阶法台阶高度和安全步距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对隧道初期支护参数的优化,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显示优化设计是合理可行的,为大断面隧道机械化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系列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的建设,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预防预测隧道施工灾害问题,保障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水平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隧道施工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提高相关软件的分析处理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波场,构建地质体、岩体的三维成像模型,建立不良地质体和岩体的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隧道施工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信息处理不全面,资料分类不准确,人员应急处理滞后,施工进度控制不精确等问题。应用现有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充分挖掘其模拟性强、时效性强、协同优化能力强等技术特点,采用既有的隧道项目施工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协同化管理模型,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共享施工建设进度,集中完成施工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准确的控制项目施工进度,有效处理多元信息,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及时反馈,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