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日前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文章。文章称,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助推中国在2020年建成新型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造船修船工业,不仅将成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新亮点",还将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要找准转型升级和现实需求的结合点,提高发展质量的效率。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海洋工程装备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据悉,海洋工程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  相似文献   

4.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储备,加快知识产权实施与转化,提升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优化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制造强国建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编制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方案》明确,将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有效拓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及中小型专业化配套企业融资渠道。据悉,为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国资委、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联合编制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的发布,中国船级社将开启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的历史新篇章。2017年1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简称《意见》),引起业界强烈关注。在当前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意见》的出台非常重要。在国际上,船级社诞生至今已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济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山市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等作了具体部署,广珠轻轨、深中通道纳入《纲要》的重点建设工程,并把中山列为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中山先后引进中国船舶集团、广机海事重工造船基地项目、中机重型装备制造、中铁大桥局桥梁预制件、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制造等大型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智能船舶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重点发展的领域,代表了船舶未来的方向,关乎航运业的转型升级。因此我国应在智能船舶制造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占据这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具体内容如下(有删减)。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对国家智能制造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进行了说明,提出: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25年,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海洋局12日在北京公布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中国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到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机电设备》2009,26(2):I0010-I0010
2月28日,价值30多亿元的核电和风电设备合同在大连签订,这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后,装备制造行业签订的第一个大单。30多亿元装备大单的签订是“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具体举措,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的体现,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工信部组织修订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旨在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1月17日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为: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人机协作系统、工艺装备、检验检测装备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集成优化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评估等智慧供应链标准,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数字李生、人工智能应用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支撑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令人热捧的海工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油价的持续下跌,海工市场需求量大幅萎缩,自2014年以来,无论是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还是海工船市场,均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累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407座(艘),成交金额419.8亿美元,低于2011至2013年年均650亿美元的成交规模,世界"海工"市场持续近4年的增长速度几乎被瞬间"按停"。不过,《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和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初稿的完成,给冰点中海工市场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徐宏伟  王学营 《船舶》2021,32(1):17-21
随着《中国制造2025》提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正在各个产业迅速推进。但作为制造强国基础的智能工厂并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制造,还应该包括智能设计、全范围的智能物流和智能管控等。其中智能设计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的关键,通过智能设计产生最优化的数据、高正确率数据是缩减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文章简要剖析智能设计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基于现状展望智能设计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发展智能设计所需的数据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港口装卸》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分会主办。2015年主要栏目有:港口机械:港口机械设计与制造;港口装备集成制造。自动化与信息化:港口机械自动化与信息化;港口物流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化;港口管理信息化。装卸工艺:港口装卸工艺与技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内陆港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把"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议题,并为这一目标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这说明我国对突破核心技术迈向制造强国的高度重视和强大决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和不足。因此,《中国制造2025》把科技创新放到了很重要位置,而且极大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发展。重点解决核心技术空缺问题,必定为身处困境的造船业带来不可估计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洋航务》2009,(7):34-34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当前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保障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造船企业具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