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在集疏运一体化、优化航运金融环境、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等方面。 形成综合集疏运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对上海港集装箱的集疏运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偏重于公路运输的集装箱集疏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上海港发展的需求,优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将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论长江集装箱运输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蓓华 《中国水运》2003,(11):45-46
三峡工程的建成,大大改善了长江的通航条件,长江主干线必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长江航道码头和集装箱船舶的落后、陈旧和不规范,严重制约了长江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诸方式中,长江集装箱运量比重极小.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通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体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港外国际集装箱场站业也随之高速发展,为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港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提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认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出发,还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都要求集疏运体系由公路向水路与铁路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上海洋山港建设和营运的快速发展,后方集装箱“集疏运”问题已日益凸现。如何有效地、根本性地解决这一瓶颈环节,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之一。谋求根本性解决,必须综合考虑问题的各方因素和要求,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①该  相似文献   

6.
相同腹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港口群的角度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进行研究,解决港口腹地重叠情况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问题。通过分析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建立广义费用函数,构建集装箱的广义费用最小模型,最后通过软件STAN计算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运集疏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方案研究,预测其中3个港口在2015年和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在酝酿新世纪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持续发展中,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沿海集装箱深水港的建设,而对于内河集装箱运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目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的集疏运系统中,通过公路、长江与沿海、铁路的集装箱集疏运量分别占总运量的48%、51%和1%,而通过江、浙、沪地区内河集疏运集装箱量的比例甚微,与国外著名的集装箱内河港和河口港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相比,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落后了近一个世纪,这种状况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刘研 《水运管理》2011,33(5):24-25,43
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上海港洋山港区发展,从洋山港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吞吐量中国际中转比例较低和集疏运系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洋山港区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建议:建立港口企业自营供应链;与航运企业建立紧密的资产纽带联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增强洋山港区保税区功能;改善集疏运体系;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继红  真虹 《水运管理》2009,31(5):18-21
为解决软环境的薄弱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纵深发展的制约问题,在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环境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完善港口集疏运方式;积极建设和发展洋山港区,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区域统一港航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机构重组。同时,提出航运人才、航运产业集群、港航科技和航运文化等政策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港口装卸     
《港口科技》2008,(5):43
2010年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500万标准箱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自2005年年底正式投入营运至今年3月24日,已经累计完成集装箱装卸作业量超过1600万标准箱,年作业天数达362.5天。“十一五”规划期间洋山港将建各类泊位21个,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  相似文献   

11.
洋山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严 《水运管理》1999,(8):2-5,40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意义重大。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当代国际海运业的主流,集装箱运输出现了船舶大型化等一系列新趋势,因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要建设具有15米水深的集装箱枢纽港。鉴于上海不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深水岸线资源,选择离上海最近且具15米水深岸线的港址就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紧迫任务,邻近上海的浙江嵊泗县洋山港具备上述条件。经多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洋山港为上海建设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现状,并与国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比较,找出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海铁多式联运是伴随着集装箱运输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级运输方式,为货物的门到门运输提供了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被喻为运输业的第三次革命.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海铁联运量占适箱货总量的90%以上,而我国1996年海铁联运量仅占海运港口国际箱吞吐量的3%,上海口岸仅为1%.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特别是上海口岸海铁集装箱联运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一、上海口岸海铁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及问题1.铁路集疏运能力滞后严重遏制了上海作为贸易中心的目标.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集装箱吞吐量.随着内地经济的对外合作与发展,港口运往内地的箱量也将随之增加.目前,铁路集疏运能力仅为1%不到,远远无法满足箱量增加对运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顾家骏 《集装箱化》1998,(4):6-8,32
上海要建立国际航运中心,通畅的集疏运条件是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其中内河集装箱航班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方面鹿特丹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化》2006,(12):10-10
2006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迎来开港一周年庆典,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TEU暨洋山港二期工程竣工启用庆典仪式在洋山深水港二期码头举行。  相似文献   

16.
张永兰 《集装箱化》2010,21(7):18-21
<正>0引言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615万TEU,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1万TEU,连续3年居世界第2位。预计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500万TEU。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增长,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从洋山港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区域合作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开港暨洋山保税港区的启用,标志着上海跨出了真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步伐。上海和上海周边地区如何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总题目”,以洋山港开港为契机,科学整合区域港口资源,做好港口资源效益最大化这篇“时代佳作”,关系到在洋山港开港  相似文献   

18.
洋山港-长江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洋山港至长江沿江港口的集装箱集疏运方式,利用长江内支线效益测算模型,提出南京、武汉、重庆等三个港口至洋山港航线的集疏运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05,26(2):93-93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有关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规划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和连云港共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这7个枢纽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拥有主要港口、国家铁路和公路运输场站等基础设施,客货流量大、集散作用强、辐射范围广。其中,上海的枢纽建设主要“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为主”,突出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加快建设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及公路、铁路、内河集疏运通道,以港站主枢纽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园区,高速公路连通主要港区,  相似文献   

20.
<正>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功能区,具有突出的深水优势和规模优势,经过多年建设,洋山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2021年上海港完成4 703万TEU吞吐量,连续第12年排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位,其中洋山港年吞吐量实现2 281万TEU,同比增长13%,年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48.5%,位居上海港第一。近年来,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