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K8015型数控车床刀架故障加工程序的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K8015型数控车床刀盒、刀杆出现故障后的加工程序进行调试,解决了轮缘轮廓加工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隧道预切槽施工技术的特点,在预切槽机取得阶段性研究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预切槽机和超前混凝土支护的施工工艺、施工作业循环组织,机具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3.
贾翔军 《铁道建筑》1999,(12):25-27
槽孔爆破是一种新的断裂控制爆破方法,文章对槽孔爆破机理,切槽方法,切槽参数和爆破参数进行了研究,旨在应用于隧道的光面爆破中。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全路共发生3起货车冷切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冷切部位都在轴颈卸荷槽区域。因此,探讨对货车RD2轮对不退轴承进行卸荷槽超声波手工探伤时的反射波的辨别,提高探伤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应用TRIZ创新思维和理论,结合Pro/I Desktopv5软件,解决了排气门座加工冷却槽过程出现崩刀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心轴式预切槽机的结构组成及性能参数、功能及工作原理,并对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作了详细说明,针对同步切槽注浆和分段切槽注浆两种预切槽机施工方案作了具体阐述,最后对其进行技术总结,对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适的走刀路径,利用小锥度倒切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接刀痕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指定切深下合理的刀间距,提出一种基于UDEC仿真的滚刀最优刀间距确定方法。通过试验机得到岩样力学参数,利用2D离散元仿真软件UDEC,建立了无围压条件下两把滚刀顺次切削节理不发育岩石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数值试验,成功地模拟出了不同切深和刀间距下滚刀破碎岩石的全过程。分析得到指定切深下仿真切削比能耗与刀间距的对应关系,最小比能耗下的刀间距即为最优刀间距。最后,利用回转式盾构刀具切削实验台,采用恒切深方式进行多组实验,记录刀具所受三向力和破碎岩样重量,得到实验最优刀间距。通过实验手段和仿真手段得到的最优刀间距基本一致,工程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基于UDEC仿真的滚刀最优刀间距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目前研制的中心轴式预切槽机械开展现场试验的需要,数值模拟研究顺序3段、5段、7段和跳跃7段切槽方式对于地层沉降、预筑拱变形及受力的影响,并在宝兰客专洪亮营黄土隧道现场进行了1环切槽及灌注混凝土试验,以测试预切槽机械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切槽分段数目的增加,地层沉降和预筑拱的收敛变形均逐渐减小,顺序7段切槽方式在控制地层和结构变形方面最为有利;预筑拱拱脚在4种切槽方式下均会承受较大拉应力,且超过了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其他部位拉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应在拱脚处增加锁脚,并及时对预筑拱进行加固,以提高预筑拱的抗拉能力,防止其结构发生破坏;分段切槽灌注模式在黏质黄土中成槽的稳定性较好,而在砂质黄土中成槽的质量和灌注成型的预筑拱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物,具有强度低、变形大、自稳能力差的特点,我国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建设通常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进度慢、变形量难以控制、临时支护用量大、对各小断面支护结构的连接工艺要求高等问题,研究适合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施工的工法非常必要。预切槽法由于具有控制地层变形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受到国内隧道界的再次关注。2013年,中铁重工集团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代中心轴式预切槽机械。为了掌握预切槽机械切灌过程性能及预衬砌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预切槽机械在黄土隧道中的工业化试验。研究认为:(1)研制的中心轴式预切槽机械在黄土地层切割成槽能力良好,但在切灌一体化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2)由于限制了地层的变形,预衬砌承受的地层压力较大。(3)预切槽法对切槽脚部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预衬砌脚部是拉应力集中区域,实际施工中要进行合理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