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沥青路面温度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高温季节沥青路面温度观测结果,探讨了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并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沥青路面在任意深度处的日最高温度计算关系式.计算式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3.
对沥青路面温度状况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建立了湖南地区沥青路面不同深度处的温度状况和当地的气象资料(气温、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湖南地区沥青路面温度的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温度状况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沥青路面温度状况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建立了湖南地区沥青路面不同深度处的温度状况和当地的气象资料(气温、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湖南地区沥青路面温度的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寒冷地区实际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整套数据实测方案.根据大量的实测温度数据,对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对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及路面结构温度梯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到相应的预估模型.根据当地实际的气温条件,给出了适用于该...  相似文献   

6.
广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温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广韶(广州-韶关)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内高温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沥青面层内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和沥青面层内高温温度状况的变化规律。采用3种温度模型来预估沥青路面高温温度状况,经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采用LTPP模型对路面温度场进行分析评价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天内温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减小并趋于缓和的趋势,基层以下路面结构层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位移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最大竖向位移增大8.60%,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层底拉应变增大176.26%;车辆速度和轴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随着荷载移动速度的增大,路表竖向位移减小、竖向压应力增大,随着轮胎接地压强的增加,路表横向压应力、竖向压应力和纵向压应力都增大。  相似文献   

8.
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实际运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方案。根据大量的实测沥青路面温度数据研究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回归分析对沥青路面温度场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考虑到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气温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的差异,分别研究了基于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沥青路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不同温变阶段下任意深度处沥青温度的预估模型。对实测数据与预估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陕西省几条高等级公路上选择一些试验路段,进行现场试验和随机取样进行室内度试验,获得了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的大量试验数据,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异水平和概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吴波明  赵军  张亦飞  罗士瑾 《公路工程》2009,34(1):125-127,131
利用相对熵K-L距离具有辨识两种概率分布符合程度的特性,建立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状况的相对熵评价模型.选择路面破损指标(PCI)、平整度指标(SSI)、路面强度指标(RQI)、路面抗滑指标(SFC)、车辙深度指标(RD)及交通轴载指标(JZZ)共6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分类标准界值和实际路面检测值的标准化处理,使其满足相对熵计算的要求;采用线性内插细化分类标准,提高了模型的分辨率,使分类过程更加简单易行.K-L距离最小值对应的等级即为评价对象所属的路面状况类别.3个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物理意义明晰,计算过程简捷,对于评价指标均衡性较差的评价对象通过模型本身的作用施加了惩罚效应,使得评价结果更好地反映路面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为依托工程,现场连续实测了各结构层的温度,分析了高温和低温温度场及其日周期变化规律.在此实测数据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材料热物性参数,针对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2种情况,计算分析了沥青路面的热量交换,以期进一步认识沥青路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温度场可以用结构层单位体积的热量变化来描述,二者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路面热交换主要集中于沥青层,而在基层的变化较小;路面在冬季处于放热状态,在夏季处于吸收并储存热量状态.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于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有限元和试验2个方面对于不同的温度进行车辙分析,得出高温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应该给予温度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路畅  黄晓明  张志祥 《公路工程》2009,34(6):34-37,67
通过在沥青路面结构层中埋设温度传感器,对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的的现场观测,描述了昼夜温差及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阐述了在我国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考虑昼夜温差及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温条件下长陡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长陡坡路段为依托,通过采用高模量改性沥青、纤维加强及掺加界面添加剂等方式改进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5种路面结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这些路面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力学分析,为拟定试验段路面结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具有排水性沥青面层的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来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进行预估,并对沪宁高速镇江支线两种结构形式的沥青路面的温度场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测。发现排水性沥青上面层底面的夏季日最高温度较普通密级配沥青路面低2℃左右,冬季最低温度高1℃左右;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顶面日温度变幅较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低3~4℃;建立的温度预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相差较小。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面层有很好的温度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建立的温度模型可以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进行可靠的预估。  相似文献   

16.
路面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缝开裂扩展的重要指标,应用商业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8节点等参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奇异单元及断裂力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不同的层厚、模量和裂缝深度,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裂缝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从理论上分析控制基层开裂的重要意义,建议降低基层水泥含量,同时,面层厚度的增加,对抵抗结构层的温度开裂并不明显,结果能反映路面破坏的现象和规律,为分析沥青路面温度开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孟岩  李艳春  冯西禄  陈勇 《公路》2003,(11):47-52
通过对搜集到的影响河北省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主要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运用美国SHRP分析方法求出河北省各地区沥青路面最低和最高温度。并以所求得数据为依据,对河北省沥青路面进行了气温影响分区。  相似文献   

18.
艾长发  邱延峻  毛成  兰波 《公路》2008,(4):14-19
为基于环境因素的大温差地区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感温特性,将路面结构视为层间接触的不连续层状体系,应用ABAQU S的瞬态热分析和热-结构耦合求解技术,对不同基层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低温大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响应等温度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级配碎石、掺2%水泥的级配碎石以及沥青稳定碎石等柔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具有优良的抗环境温度变化作用的性能,是高寒、低温大温差地区值得推荐选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9.
桥头跳车现象是高等级公路常见的病害。分析了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养护设计工作中,桥头跳车处治外业测量应注意的问题及纵断面调平设计的几点基本原则,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相关设计经验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