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断层是影响隧道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EH4电磁测深法工作频率在10Hz~100kHz,其探测深度大,本文应用EH4电磁测深法探测埋深不同的隧道,断层勘察效果较好,探明了断层的宽度、倾向、倾角等地质要素,其探测结果可指导隧道设计并对开挖过程中的灾害进行预防和提前处理。  相似文献   

2.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文中以贵州省六威高速玉舍隧道洞身中部断层为依托点,开展瞬变电磁仪在隧道断层赋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瞬变电磁仪的探测原理及瞬变电磁仪在探测隧道断层赋水情况的方法及实际探测应用。结果显示,瞬变电磁仪探测结果与隧道开挖揭示地层对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泉三高速公路三阳隧道含水断层为例,对比瑞利波、地质雷达和钻探三种探测技术及其探测成果,阐明瑞利波探测技术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的优点,并论述对该含水断层破碎带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泉三高速公路三阳隧道含水断层为例,对比瑞利波、地质雷达和钻探三种探测技术及其探测成果,阐明瑞利波探测技术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具有探测精度高、受探测环境干扰小的优点,并论述了采用注浆方法治理该含水断层破碎带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例分析,介绍瑞利波超前探测施工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的优点,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预报含水断层破碎带展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扎营山隧道是"水盘线"的关键工程,节理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施工中为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采用了CT成像技术对隧道断层进行了超前预报。CT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地质体内部结构和反演吸收系数分布。探测结果表明隧道C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断层的超前预报问题,并被后期的隧道开挖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陈志平  张照秀  叶兴军 《公路》2011,(6):205-209
慈母山隧道是重庆市城市快速干道之"三横线"的关键节段工程,隧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涌突水、断层破碎带、煤系地层与瓦斯成为工程的主要不良地质和施工地质灾害问题.为查明上述不良地质,沿隧道轴线采用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电导率系统)方法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并根据探测结果,圈定了低阻异常区,与隧道施工开挖对比分析表明,发...  相似文献   

8.
穿越长距离、大埋深、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易发生涌水、突泥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采用一种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高效直观的探地雷达GPR及其正演模拟技术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超前预报。为提高对探地雷达探测不良地质体图像特征的解译,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充水、充泥和充气溶洞模型,充水和充泥的软弱夹层模型,裂隙破碎带及断层模型下的GPR电磁波响应特征,并建立超前地质预报GPR正演模拟特征图库,为实际雷达探测图像解译提供理论基础。以常德市炉慈高速公路维新镇2号隧道和郴州市良回镇花岭公路隧道探测为例,结合后期开挖结果,验证了该技术可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溶洞、富水、软弱夹层发育、裂隙和断层等不良地质体。  相似文献   

9.
突水突泥是隧道富水断层地段施工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注浆是灾害治理的重要技术方法。注浆工程隐蔽性强,控制浆液在加固区范围内有效扩散是灾害治理的关键。依托永莲隧道断层突水突泥治理实例,提出了注浆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包含整体、细部结合,精细化探测地质信息;采用引排泄压、注浆材料复合使用、注浆压力梯度控制和隐伏高压泥水腔体定域注浆等进行控制性注浆;综合应用注浆参数分析、检查孔分析、钻孔雷达探测技术和数值计算,全面地检查评估注浆效果。开挖和监测结果表明,注浆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隧道断层突水突泥的有效治理,有一定的工程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的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通过从隧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隧道勘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用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EH4)对隧道K13+475~K14+800段进行勘查.通过对探测成果的研究分析,共推断查明6条断层构造带,其中部分已经为钻孔所验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设计及后期施工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