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的平曲线,当半径R小于规范规定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要设置缓和曲线。在路线勘测中,测设缓和曲线和测设圆曲线一样,常用偏角法进行测量。所谓偏角法,实际上是一种极坐标法,它借助经纬仪控制偏角,用弦长控制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确定曲线上各点在地面的位置。实地测量中,由于地形地物影响经常遇到经纬仪不通视的情况,为了克服不通视的问题,唯一  相似文献   

2.
对专用综合测量仪中用三点法测量圆的圆心和半径时,由于传感器的布置和安装误差引起的测量系统误差,用计算机进行了精确的模拟分析,得出了这一系统误差与被测圆心位移量成线性关系的结论,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对此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对公路测量中的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数据进行编程计算,外业工作中,只需输入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转向角及相应的弧长,便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曲线综合元素数据以及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详细设曲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李建如  吴赵陈 《天津汽车》2010,(11):54-55,62
汽车质心高度测量过程中,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较多,为了弄清误差来源,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在特定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文章运用质量反应法对质心高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到了通用公式。当前后轮静力半径相等时,该公式可以简化为国标给定公式。通过实车测量,并对质心高度按2种公式分别计算,比较2次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显示,在测量前置、前驱等前后轮静力半径不同的车辆时,更适合采用通用公式计算质心高度。  相似文献   

5.
高等级公路的线型以曲线为主体,这种曲线不是一般的小半径短曲线,大多是大半径长曲线,有时一个曲线可长达几百米至几公里。如果用测量三级公路的方法去测量,往往进度慢、质量差。笔者会同几个同志在测设北京、河南某些二级公路时,试用木质横基尺视差法测距,实践证明,对长曲线的敷设较为适用,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对拉链者是个“解放”,并减少了外业测量的窝  相似文献   

6.
通常我们在测量实习时,对中桩弯道放样都是采用新切线法与延线支距法的,如果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经纬义偏角法来测定的。可是目前我们的经纬仪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们试行用小平板作图法来代替经纬仪的偏角法(注)。这种方法经过测量实习,认为速度快,操作简单,不受新切线法及延线支距法的条件限制;又不多计算和查表,虽精度不及经纬仪高,和上述相比,适合于低级公路,现介绍于下: 一、图的绘制以设计的半径R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一半圆弧,依据R的大小确定整弦长度,以折线的一段弧长AB=K(曲线长)见图1。A点B.C.作为曲线起点,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8.
两条边坡不同的河道交汇时,中心线可用圆弧线连接。但由于边坡不同,故岸线等不可能在中心圆弧线切点的同一截面处用较小半径的同心圆弧线来连接。为保证交汇处河道均匀渐变,可设计椭圆线连接两河岸线。用数介法可得椭圆的圆心及长、短半径,用CAD可绘出椭圆线,并为经纬仪或GPS放样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试验工况T=348 K,P=0.10~0.30 MPa,Φ=1.0,Φ_r=0%~8%下的纹影图片,研究了稀释率和初始压力对层流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以及测量角步长对火焰半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来描述火焰半径的分布状态,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火焰半径值,为研究层流燃烧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研究表明,未稀释情况下的火焰稳定性较低,半径提取值波动较大,随着稀释率的增加,火焰稳定性增强,半径提取值波动减小。稀释情况下,随着稀释率增加和火焰半径增大,火焰稳定性降低,火焰传播不均匀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今年进行路况登记时,对现有路线运用 R=C~2 4M~2/8M 公式推算出半径。后来制了一张曲线图,用于求Ⅳ级路以下的不合理半径及半径时颇感方便。现在就把这种平曲线简易施测曲线图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希予指正。使用时,先决定适当的弦长,再把弦的两端固定在路基外侧边缘(或行车轨迹之外边)上,由弦之中点用直角三角形法量出M值,即可得出曲线半径。  相似文献   

11.
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摩擦表面温升是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离合器温升情况对于改善离合器控制和优化离合器设计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摩擦片工作表面封闭,表面温度往往难以准确测量,为解决离合器温度高精度测量的问题,使用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最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设计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特性测试台架上进行了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电偶插入式测量相比,分布式光纤测温能够得到离合器摩擦接触面的温度沿半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为离合器表面温度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光纤测温能够实现在离合器系统内的各个部件的温度测温。通过对不同半径、不同工况、不同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的测量结果分析,离合器摩擦接触面的温度分布与半径有关,通常呈现半径越大温升越显著的特点;在单次接合分离的过程中,离合器摩擦片的2个摩擦接触表面的温升情况并不相同,靠近飞轮盘一侧的温度变化速率比靠近压盘一侧的要快。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表面噪声的声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军  郝志勇  刘月辉 《汽车工程》2003,25(3):272-274
依据声强法的测量原理,对一台车用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得到了该发动机整机噪声分布的声强云图,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源位置。用振动速度法对声强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的“三点”测量螺纹量规中径的方法,符合GB/T 14791—2013螺纹中径的定义,不存在原理误差。牙型半角误差及螺距误差对中径测量不产生影响,中径测量结果与三针法量值的可比性较好。在国产JX13B微机型万能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轴切法或干涉法测量时,可以直接显示测量数据和打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守彬 《国外公路》1994,14(6):8-10
在公路、铁路、渠道及管线定位测量中,转点处采用的平曲线常为圆曲线。描述圆曲线有7个基本要素,在常规测量时,先给定曲线半径并实测转点偏角来计算其余的曲线要素。然而曲线半径和偏角在野外有时是求知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牛顿一拉裴逊数值计算法。应用此法,只有给定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计算出曲线半径和偏角。  相似文献   

15.
宋志红 《摩托车》2012,(10):56-57
每一位车主,都希望自己摩托车上的链条、链轮同寿命,而且是使用寿命越长越好,那么购买链条、链轮之后,怎样判定其质量的优劣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判定摩托车用滚子链条、链轮的质量。链条质量的判定1、链条的装配框架1.1链条侧隙的判定。链条侧隙就是链条的内链板与同侧外链板之间的距离。检验链条侧隙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链条的内单节挤在一边,选择合适厚度塞尺塞一下,应能很轻松塞过,一般侧隙不超过0.40mm;另一种检验方法是用链条的侧弯半径来判定。侧弯半径:是在施加一定的测量力使链条侧向弯曲时,各铰链副侧向中心所形成曲线的平均半径。我们可同时拿两条链条进行对比,侧弯半径小的可说明装配框架比较正。链条的装配框架不正会影响链条的初期拉长。  相似文献   

16.
<正>(3)坐标法①坐标法的测量原理坐标法最适用于对轿车车身壳体表面的测量。坐标法的测量原理是利用车身构件的对称性原则,用测量设备采集被测点在x、y、z三个方向的数据。同时,如图19所示,通过用一组平行于xoz平面的平行平面α,截取被测件平面β,交线即为所在面的曲线。同理,也可用平行于yoz平面的一组平行面β1、β2来测量等距x间隔的各截面曲线。将两组测得的  相似文献   

17.
施测导线为测量中主要的工作,关系着整个测量的准确性与进度。用经纬仪测量导线,一般使用下列几个方法:1、内角法;2、右角法;3、偏角法;4、方位角法。这几个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该项工作所要求的精密度与计算的便利。需要精确测定的三角网或闭口导线,多用内角法或右角法复测或叠测;开口导线,如铁路、公路、运河、水渠等,普通均用偏角法,以便利用曲线表及用切线法或弦线法绘画中线;方位角法手续简便,随时可与磁针相校对,亦为测量人员所乐用。就速度而言,方位角法较前数者为优,因为它无须对准  相似文献   

18.
李林佳 《公路》1996,(1):49-52
依据公路中线测量中常见的平曲线类型,采用CASIOfx-4500函数计算器的程序语言、编制出适应于二级以下公路或不用从标法测设的二级公路的计算平曲线各要素,主点桩号,切线正支距、切线长、外距及反算半径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90年3月号刊登的李鲁卿同志“用公路曲线测设用表求虚交点”一文,对于解决虚交圆曲线与基线相切的情况来说是大有帮助的,这种方法常称之为“切基线法”,或称“同半径复曲线”和“双交点单曲线”的计算法。它是测设虚交点时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对设计空隙率15%~25%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试件,用体积法和真空密封法分别测量和计算了试件的连续空隙率和总空隙率.最后测量了各试件的渗透系数.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建立了两种方法测量的4种空隙率与渗水系数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将4种空隙率预测渗水系数的模型进行了实际效果的检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 用4个回归模型预测的渗水系数与实测渗透系数的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最好的是真空密封法连续空隙率,其次是真空密封法空隙率,最差的是体积法空隙率和体积法连续空隙率;2 综合测量方法的变异性和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和预测模型的实用效果,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建议采用真空密封法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