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正>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办[2015]第002号2016年1月9日,将迎来茅以升先生120周年诞辰,为了更完善、更深入的弘扬和传承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留驻和珍藏历史中的记忆、影像,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特向相关单位、个人和社会各界征集茅老生前文稿、物件及影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办[2015]第002号)2016年1月9日,将迎来茅以升先生120周年诞辰,为了更完善、更深入的弘扬和传承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留驻和珍藏历史中的记忆、影像,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特向相关单位、个人和社会各界征集茅老生前文稿、物件及影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9日,将迎来茅以升先生120周年诞辰,为了更完善、更深入的弘扬和传承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留驻和珍藏历史中的记忆、影像,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特向相关单位、个人和社会各界征集茅老生前文稿、物件及影像资料等。一、征集要求:1、提供茅老的文稿,物件及影像资料需详实、可靠。2、将提供的老照片原件或翻拍电子版配以简短文字说明,并注明照片的标题、拍摄时间、照片记载的事件、地点、人物的姓名以及与照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原照片黑白、彩色、尺寸不限;  相似文献   

4.
茅以升先生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74年前,他在钱塘江上建起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开创了现代中国桥梁工程的新纪元。他先后担任5所大学的校长、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土木工程人才,中国一些著名桥梁的设计建造者都曾师从于他。1991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由茅以升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发  相似文献   

5.
2007年,刘晓光获得"茅以升铁道科技奖"。颁奖仪式上,播放的《架桥人》纪录片令刘晓光震撼不已。"这是我第一次详细地了解到茅以升先生关于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故事,当时带着获奖的喜悦去观看,首先感到的是震撼和敬仰,然后是深觉作为桥梁建设者的责任重大。茅以升先生在钱塘江大桥建桥、炸桥和重建该桥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在当时条件下的爱国热忱,也反映出他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实践大师的风范,他是桥梁大师和先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提起5年前的这一幕,刘晓光说,作为一名桥梁建设者,不仅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信仰,更要扛  相似文献   

6.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20年来,精心的搭建了一座座科技奖励、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无形的桥梁。现在,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践行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为我国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架设起一座座安全求学的有形桥梁,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7.
正"岁月穿梭时光流转,茅以升以自己非凡的一生在共和国史册镌刻下深深印记,许多年之后当人们仰望苍穹,他依旧是那颗闪烁着科学和信仰光芒的星。"纪录片《天空一颗闪亮的星》中结尾的文字,或许正代表了很多对这位科学巨匠充满崇敬的人的心声。1月9日,主题为"茅以升与中国"的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王志珍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相似文献   

8.
"茅以升曾是九三学社的副主席,他的女儿茅玉麟和我同时成为了九三学社新生代的委员。""我对茅以升先生的研究花了一些时间,希望你听了之后脑海中会展现出一幅画面,感觉它会活起来。"张学栋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茅老,加入九三学社后,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茅老的精神,并深深受到感动。日前,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张学栋,提及中国桥梁巨匠茅以升,张学栋和记者交流了他学习茅以升思想的体会,撷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八旬老翁李康贤,作为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5次对话桥梁巨匠茅以升,并于1985年编导、拍摄首部以钱塘江大桥为背景的纪录片——《茅以升和钱塘桥》,获得行业内外好评。1995年,65岁高龄的老李更凭借着自己浓厚的热情自行创作八集电视剧剧本《桥魂》、《江魄》,记录他眼中的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八月下旬,记者在杭州城中一个普通小区见到了李康贤。即便早已白发苍苍,老人依然精神尤佳,思维和语言清晰,反应速度并不比年轻人逊色。谈起茅以升,他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茅以升救过上海!"  相似文献   

10.
正镜头追溯到2011年9月20日,在"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高峰论坛暨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等领导共同启动"小桥工程一茅以升公益桥"项目,标志着在边远贫困地区将会次第架设起一座座安全上学之桥。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缺桥少路,我国广大山区农村长期存在着儿童上学难、人民致富难的问题,许多儿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涉水上学,一些儿童还因为涨水无桥而季节性辍学。据了解,目前全国贫困地区的桥梁需要仍在15000座左右。为帮助解决贫困山区孩子们"涉水上学"的难题,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发起"小桥工程",旨在相关部委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指导下,凝聚社会力量,修建百余座"茅以升公益桥",以慈善实践坚守茅以升先生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2.
正5年贫困山区一百座小桥更多梦想将由此诞生2016年5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工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茅以升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交通发展连着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桥一小桥工程'"爱心助力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5届颁奖大会上正式启动。交通运输部及部属在京单位捐款活动、全国大学生茅以升公益桥结构设计竞赛及茅以升公益桥基金交大校友捐赠项目也随即启动。著名教育家、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首位主任张维的外孙、知名音乐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国古桥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经验、理念、工艺技艺,对我国古桥及历史文化研究、现代桥梁工程具有极大参考价值。桥梁巨匠茅以升先生曾在作品中提到,"中国古桥因在桥梁结构上合乎现代科学原理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1月9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土木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副主任王梦恕主持,大会主席、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一副主任孙永福发表致辞。路桥建设夯实"一带一路"基础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从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了"一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问我就读哪个学校,我一定会骄傲地回答你:在茅以升实验学校读书!"记者听到了茅以升实验学校的一位普通学子纯真的表达方式,感受到回答里的一份骄傲与自信。茅以升实验学校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景芳小区,是该小区的一所配套小学。学校占地约8100平方米,目前22个班级,952名学生,59名教职员工,看似规模不大,却有着独特的办学理念——"承茅老之德,育创新人才。"同时,这所1993年创建的学校,目前是唯一一所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9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五届四次全体委员会在京召开。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交通运输部原总工周海涛,全国人大常委、清华大学教授袁驷等参加了会议并发言。会议延续了以往严肃活泼的办会风格,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总结了基金会2015年的工作及财务决算,并就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进行通报,会议对2015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各奖项获奖情况进行审批,并由袁驷向变  相似文献   

17.
在公众视野中,茅以升是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而在最小的女儿茅玉麟眼里,茅以升就是一位慈祥、宽厚、民主的父亲,"在家里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家很民主。父亲是桥梁专家,很多人都想尽办法要拜父亲为师,但他却并没要求我们学习与桥梁有关的专业,而是尊重我们的爱好。""七个子女中,我和父亲生活的时间最长,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先做人,后做事。"回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月2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盛兴旺、学生工作办主任杨鹰按照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郭乃正的决策,带领参与小桥设计的土木工程学院茅以升班的本科学生,来到吉水县对"茅以升公益桥"进行选址考察,并向基金会提交了《"茅以升公益桥"现场考察报告》,全面论证了桥址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从6个桥址方案里面甄选出2个,再从2个方案中最终确定一个——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先生以及那段可歌可泣的建桥史,像一面面历史的明镜见证过去,也激励着一代代架桥人。追忆历史,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了开工典礼,翌年1月正式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所谓的"在钱塘江上架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妄言,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人无法建造铁路公路特大桥的屈辱史。  相似文献   

20.
这里需要一座桥——一座结实好用、跨度仅需40米的小桥。有了这座小桥,这里的人可以用脚去丈量更宽阔的天地,用眼睛去包容更广大的世界,用朗朗读书声去触摸更多的未来。有了这座小桥,生活中的任一天,每一年,都不同以往。采访吉水县院背村"茅以升公益桥"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江西省吉水县有个八都镇,更不知道八都镇院背村是毛泽东的祖籍地。出发之前,仔细查阅了地图,上网搜索了与这个地方有关的种种,发现与之有关的10700个结果中,信息量甚少,大多只是"邮政编码"之类的常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