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2.
张玮  倪兵  陈乾阳 《水道港口》2013,34(1):39-44
为增加长江澄通河段沿江深水岸线资源,拟进行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圈围工程、洲头潜堤工程、西水道疏浚工程。利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汊道分流比,分析研究工程对通州沙河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西水道航道疏浚工程、上游径流条件等都将影响通州沙西水道的分流比;仅仅实施边滩圈围和潜堤工程,将减少西水道分流比,而疏浚工程将使西水道分流比有所增加;整治工程实施后,通州沙河段分流比的改变程度主要取决于西水道的疏浚深度,因此,为维持该河段河势稳定应慎重选择西水道的疏浚尺度。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4,(6):608-612
通州沙河道分为东西两水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分汊河道。东水道岸线资源利用几近饱和,拟通过疏浚等工程措施开发西水道以增加深水岸线资源,需研究西水道疏浚尺度。首先计算原工程方案实施前后河道分流比;其次,研究在西水道布置单向航道的可行性,计算不同单、双向航道尺度对于西水道河槽容积和分流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工程航宽356 m方案对东水道分流比减幅较大;在工程河段布置单向航道办法可行,航宽180 m时东水道分流比减少0.5%以内,可以较好地平衡西水道开发和东水道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通州沙与狼山沙之间存在的串沟与通州沙东水道下段浅区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串沟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滩体的守护,也会对主流起到一定分散或冲散作用。因此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段航道整治中,在考虑增强浅区水流动力的同时,必须考虑限制串沟的过流来巩固护滩效果。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现状滩面串沟分流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护滩效果、限流导流作用以及投资效率,提出可兼顾固滩稳槽与导流增深双重作用的滩面串沟整治思路,本研究为其它类似滩面串沟封堵及分流河段的整治工程方案探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贾雨少  谢婕 《水运工程》2018,(12):147-154
针对南通水道近期航道回淤急剧增加的现象,采用实测资料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航道回淤的内在与外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通水道河道宽度由2 km放宽至6 km,动力分散减弱,泥沙易落淤形成水下暗沙,水下暗沙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横跨航槽输移;近期在南通水道附近实施的沪通长江大桥与通州沙西水道河道整治工程是航道回淤量急剧增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福姜沙河段持续冲刷,为南通水道航道回淤提供了部分泥沙来源。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通州沙水道滩槽相间,水流条件复杂,通过现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对通州沙河段的水位差、沿程分流比变化及水体交换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航道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预测工程整治效果.分析成果表明,横向水位差的存在是通州沙河段滩槽水体交换频繁的重要动力因素,从而导致航道碍航.通过分析通州沙水...  相似文献   

7.
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二期工程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针对通州沙局部区段未完全稳定、新开沙还在持续冲刷后退等问题,为进一步稳定航道开展了后续完善工程的研究,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案对完善工程实施后的流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工程方案的水动力轴线在南通水道和通州沙东水道进口处均有一定程度的向东北偏移,工程方案使得通州沙堤线的涨潮越堤流量和新开沙—裤子港沙之间串沟的越堤落潮量大幅度减小。完善工程方案实施后天生港—龙爪岩河段落潮平均流速以增加为主,且普遍覆盖现有航道位置,落潮动力以及落潮输沙能力增强,因此工程可以达到稳定沙体和改善航道维护条件的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婷婷 《中国水运》2014,(7):204-205
长江口北支的长期围垦工程对河势造成巨大影响,致使河道萎缩淤浅,主要表现为河宽缩窄、水深变浅、水域面积和河槽容积减小、喇叭形形态明显等,其原因包括了潮汐、泥沙、分流分沙比等多种因素。北支河道面临水道萎缩、水沙倒灌、水质型缺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可采取稳定河势、束窄河床、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等方法实现北支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成功实现12.5 m深水航道由太仓上延至南通的预定目标,拟对通州沙河段洲滩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工程整治,整治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潜堤及齿坝.为了明确通州沙河段整治工程各齿坝的功能定位,采用SWEM2D模型建立了覆盖通州沙河段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研究工程实施前后周边流场变化情况来确定整治工程各齿坝工程的功能,为最终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州沙河段整治工程上游5根齿坝主要以固滩稳槽为主,下游3根齿坝则以导流增深为主,结合潜堤工程的修建,工程对于通州沙航道困难段整治主要以减小狼山沙窜沟分流、增加航道困难段落潮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仓至南通河段两个重点碍航河段——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的碍航特点,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目标是使12.5 m深水航道从目前的太仓港上延至南通港.通过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该一期工程平面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能起到较明显的沙体守护效果,通州沙顺堤和齿坝能遏制通州沙及狼山沙沙体左缘的冲刷后退,并能遏制狼山沙窜沟的冲刷发展,且狼山沙东水道碍航浅段水深条件有所改善.一期工程亦能起到较明显的白茆沙沙体守护效果,能遏制沙头冲刷后退的趋势,该工程对白茆沙头部南侧的小沙包有较明显冲刷作用,白茆沙南水道进口段有一定程度冲刷,航行条件改善.因此预计一期工程可以达到工程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解中柱 《水道港口》2010,31(5):468-472
在总结历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神背嘴滩的碍航特征及成滩原因。通过新开右槽、建整治建筑物等措施调整汊道分流比和束水攻沙,使航道尺度增大到2.7m×50m×560m,改善了枯水弯、浅、险的碍航问题,保证了航槽的稳定。整治方案可为山区河流急弯滩险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益良 《水道港口》2004,25(Z1):14-18
介绍了松花江三姓浅滩历经一个世纪的航道整治历程,展示了几代人为之不断实践,辛勤付出,也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航道整治与航道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泸渝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开辟神背嘴滩右槽为主航槽,整治初期效果显著。针对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神背嘴滩十余年河床演变后的航道条件适应性问题,基于滩槽演变、浅区变化、分流比、流速比降、与船舶发展和航道规划适应性等方面对神背嘴滩航道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认为航槽有所回淤。鉴于各水位期均存在坡陡流急的现象,提出特殊时期扩大泄水断面、适当提高部分整治建筑物高程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总体河势基本得到控制,航道条件明显改善。但对东流水道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港分流比快速增加,使得老虎滩左侧航道淤浅、西港过渡段航宽紧张。如果任由这些不利趋势继续发展,不仅会严重削弱已建工程的整治效果,而且可能产生新的碍航问题。阐述继续将西港作为主航道进行整治的思路,同时提出针对该水道的具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雷雪婷  李有为  周林 《水运工程》2018,(11):145-150
针对长江下游东北水道6. 0 m航道存在的碍航问题,依据河道地形和水文资料,分析了东北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航道条件,并对该河段航道整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北水道总体航道条件较好,仅在局部年份在河心出现浅包,导致航道水深和宽度不足;为改善东北水道航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可考虑在已建东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基础上,加高下三号洲左缘低滩,稳定过渡段主流流路,并适当缩窄过渡段河槽,集中水流冲刷浅区,也可考虑仅在局部出浅年份采用疏浚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一 《水运工程》2020,(3):104-109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赤壁—潘家湾河段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分析工程实施以来河道冲淤变化、汊道分流比、航道条件及整治建筑物稳定4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稳定了燕子窝水道的洲滩形态和河势格局,遏制了航道不利变化趋势,左槽为主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航道尺度达到了设计标准.研究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提高燕子窝水道航道尺度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分汊河段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条件与整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安庆水道的河床演变表明,安庆水道进出口狭窄、中间开阔,河心洲滩发育,进口主流居中。目前的河势有利于新中汊的发展,左汊航道条件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安庆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确保航道达到6.0 m×200 m×1 050 m的标准。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首先,进行了控制守护方案的计算,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护底带和潜坝能够较好地限制新中汊分流;其次,进行了各整治方案的计算,经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提出了航道整治控制守护推荐方案;再次,对推荐方案实施的航道条件变化进行了系列年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马家咀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为例,根据支汊控制工程实施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支汊发展的动力条件,从工程与水沙动力条件适应性的角度,对控制工程的效果进行研究,指出工程存在的不足,给出实施后续完善措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汊道治理的经验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