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引航家"国产智慧VTS系统创新性提出MIS与VTS的一体化操作理念,有效解决了目前VTS与MIS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实现了"监"与"管"的有机统一,有效提高了VTS系统用户工作效率并提升了用户体验。本文详细地描述了MIS与VTS的一体化操作的操作模式,难点问题(多数据源数据融合及大批量船舶情况下交互效率)及解决方案。在船舶交通领域,海事用户对目前采用C/S架构的  相似文献   

2.
黄大贤 《珠江水运》2014,(19):10-12
VTS的发展编年史,也是一部科学进步史、人类航运发展史。现行的VTS集岸基雷达、VHF、AIS、CCTV等多种先进应用技术于一身。Vessel Traffic Services,简称V T S,指船舶交通服务。在我国,一般称之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最初的最初,确切地说,VTS不叫VTS,应该叫岸基雷达链工作站;VTS值班员也不叫VTS值班员,应该叫雷达链操作员。这一切必须追溯到很久以前,当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海洋探索,到如今海运成为支持全球贸易的主要运输手段,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航海新技术的产生往往能促进航海事业的新一轮发  相似文献   

3.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交通监视与告警是VTS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引航家"国产智慧VTS系统提供可定制流程化应急事件处置服务,从目前VTS应对险情事件时的实际问题出发,本文详细描述了可定制化应急事件处置子系统的设计组成及其实现原理。解决对于险情处置的流程不确定性多、本地化特征明显、多变性大等实际问题,达到一种流程可配、处置界面动态生成、处置要点可自定义链接处置业务的效果,以简化代码开发量,提高软件复用性,并以此完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上VTS正向VTMIS方向发展,VTMIS即VTS+MIS,是由提供交通图象的VTS系统和提供各种文字类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相互配合的联合系统,MIS对VTS系统的功能发挥和日常工作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确定的是,VTS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有长远的发展,并在VTS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个背景下,研究VTS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及构成,对VTS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大贤 《珠江水运》2014,(19):13-14
我国的VTS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建设初期、快速发展和普及阶段。目前,VTS正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跨越,并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VTS诞生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可以对区域内船舶动态和通航秩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同时管理水域扩大,由港区向外海扩展,尤其是融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后,管理范围进一步向外海区扩展,可以达到对领海水域,甚至是专属经济区的船舶动态监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7.
陈宜春 《中国水运》2014,(10):94-96
VTS系统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被誉为“海上千里眼”,VTS系统是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水域通航效率以及保护水域环境之三大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岸基设施,多年来,我国在沿海各主要港口和长江主要航段相继建立了具有一定先进技术水平的VTS系统,使我国对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具备了较高水平的硬件环境。长江VTS系统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了长江干线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障了水域清洁。随着这些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现有系统,提高系统的可用率和完好率,为VTS运行提供物质保障等问题,已经摆在VTS系统养护维修人员的面前,急需探索出一条VTS维护管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国产化固态VTS雷达与VTS系统的现场验收测试情况,结合实际使用典型业务需求,并与国际主流雷达进行比对,梳理了目前国产化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11,(24):6-6
目前,“2011年海事系统VTS工作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已建成并对外运行30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机构,即VTS中心,含110个雷达站,VTS规模总量占世界近三分之一,VTS系统监管水域达7.362万平方公里,已成为世界上建设VTS最多、监控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逐渐成熟,并应用于多种工业控制和通信领域中。舰船交通管理系统(VTS)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航行效率,改善航运交通,但传统的VTS存在精度低、数据处理能力差等缺点。本文针对舰船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融合系统进行研究,并基于云计算技术和AIS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VTS信息融合系统。仿真试验表明,基于云计算的VTS信息融合系统不仅雷达信号处理能力强,而且可以进行多任务并行工作,有效改善了VTS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天津航海》2006,(3):45-46
1引言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系统向VTM IS(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系统方向的发展已经成为VTS系统发展的趋势。伴随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在不同的层面被集成到新的VTS系统(VTM IS系统)中。VTS系统已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VTS指南》的规定,VTS是负青增进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保护水域环境的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服务系统,它的范围是从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到广泛管理一个港口或水道的交通。VTS交通组织作为VTS系统的一部分,是为防止危险局面的形成,为船舶在VTS区域内的安全高效航行提供的眼务。  相似文献   

13.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又简称VTS系统,是使用岸基雷达对水域进行监视和监测,并对水域交通进行管理的相应系统.根据<世界VTS调查报告>,建立VTS可把交通事故减少到1/3-1/5.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天津VTS监管实践过程为基础,通过描述天津VTS利用无人机实现静态数据整合和动态数据监督的案例,介绍了数据传输链的搭建过程、突发事件的三维图像数据迅速收集和建模,为搜救应急指挥者提供可视化信息,协助决策。提出的无人机与VTS融合的监管模式,可以在其他特殊水域监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信杰 《中国水运》2006,6(7):157-159
“大连VTS管理规定”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在广泛调研、征求相关部门和港航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对外实施,为了更好的发挥“大连VTS管理规定”的作用,加快“三个海事”建设、实现“三个追求”的目标,本文对“大连VTS管理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船运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VTS不仅具有单向服务功能,比如为海事机关单位提供查询和管理船只的功能,还可以为船主提供港口信息。VTS系统的关键是船舶调度功能,其直接影响港口的泊位利用率,从而决定着港口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船舶调度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研究和设计高效可靠的VTS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  相似文献   

18.
徐斌 《中国水运》2011,(10):24-25
本文试将VTS功能作梳理并尝试用公共服务理论对VTS功能进行分析,找出现行VTS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VTS功能定位转向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全国VTS功能发挥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VTS系统是各国的船舶交通服务或管理系统的英文总称。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主要港口都建设了VTS系统。我国沿海和内河也相继建成VTS系统,覆盖了沿海大部分港口重要水域和长  相似文献   

19.
她们,纤瘦的身材、清秀而不施粉黛的面庞、高高扎起的马尾、文质彬彬的眼镜,在男性居多的V TS监控室里,她们更像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实习女大学生。然而,就是看似娇弱的她们,有人兢兢业业,在作息颠倒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十年;有人业务精湛,成为全国VTS技能比武一等奖获得者;有人深耕科技,推进建设了“深蓝智享”的“智慧海事”首创平台。这群女子不一般,她们就是宁波VTS悦航信息服务队。  相似文献   

20.
正"引航家"国产智慧VTS系统提供电子化值班与交班服务,采用基于Web的实时消息定向推送技术,实现对船舶预抵到离港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自动记录与更新,并提供各类船舶报告和服务的登记、发布和一键播发。通过采用Ajax异步通信技术和基于MVC模式的SSH架构报表动态生成等技术,实现了交接班电子提醒、多样化的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和基于模板定制的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一、无纸化电子值班(一)智能化船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