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明是绿灯,行人却怎么也过不了;明明想让行,驾驶员却不知所措。有时候多辆不同车道的机动车同时行驶或让行时,反而逼得行人进退两难,没了方向。那么,如何正确地将"礼让"运用于斑马线上呢?看看交警精心制作的图解就一目了然了。链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近年来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事故屡发,除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原因之外,行人闯红灯、与机动车抢行等行为也是主要原因。礼让斑马线是相互的,行车在路上,司机要礼让行人,可有时候行人突然跑出来,司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往往悲剧就发生在一秒钟的时间。所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那么,  相似文献   

2.
正斑马线,本是城市街头的安全线。它的存在,标志着行人可以安全放心地穿过马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齐刷刷地在斑马线前主动停下,耐心地礼让行人,已成为城市街头日常的风景线。但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礼仪"还是会被个别驾驶人忽视,甚至因此酿成事故。  相似文献   

3.
正斑马线是人民的生命线,是法律的高压线,也是交通的文明线。"礼让斑马线"理应成为每位机动车驾驶员必备的素质。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讲,这种行为体现了机动车驾驶员对行人生命的尊重;从法律上讲,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从社会公共道德层面上讲,"礼让斑马线"体现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  相似文献   

4.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绿岛",为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行人的行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是,在一些路口,越线候过的电动车霸占了斑马线,导致行人过街如"钻缝";在有些路口,电动车、摩托车频繁闯红灯,逼得行人在绿灯时也无路可走;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摩托车,引得行人退避三舍……行人过街安全堪忧,所谓"绿岛"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指示精神,各地交管部门联合相关机构积极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安全宣传整治活动,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同时,也倡导广大行人不要横穿马路或闯红灯,做到相互礼让,共创文明交通秩序。〇宿迁:成立执法小分队不定期查处 针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宿迁交警部门组织了is个执法小分队,不定期在市区流动开展专项查处行动。同时,在学校、医院等行人过街相对集中的路口、路段增设20余处道路监控,采取现场查处与监控抓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05,(4):52-52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同感,相当一部分驾驶员驾驶态度是恶劣的,支路并入主路不礼让、对着行人按喇叭、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斑马线上和行人争道!最近北京终于出台关于机动车于斑马线必须让行人优先通过的条例。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交》2014,(1):23-23
近日,为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强化广大公交驾驶员经过斑马线时减速让行人优先通过的意识,无锡公交新区分公司安全管理中心组织了由“新星联帮队”队员参与的“礼让斑马线”活动。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15,(12)
<正>11月4日,郧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县文明办、外宣办向全县广大市民发出关于开展"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倡议:一、崇尚礼让,做一个文明驾驶的示范者。文明驾驶,树立良好的礼让意识,在行经斑马线时减速行驶,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看到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员穿越斑马线时更要提前减速;遇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2,(3):65-65
2月1日,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星辰公司举行了“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志愿者服务活动。早上二十余名志愿者出现在衣冠庙路口处,他们身披红色绶带,在路口旁挂起了“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的横幅,引得行人频频观望,充满了疑问。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7,(9)
正据报道,日前山东部署在全省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迅速掀起整治行动高潮,像治理酒驾一样,深入推进不礼让斑马线整治行动,并形成"严管严查、常态治理"的态势。(详见本期19页交通管理《各地严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  相似文献   

11.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后,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了路口交通秩序治理,重点整治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以及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成效。本文摘录各地交管部门开展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与读者共享。开展整治行动严肃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北京:全面启动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工作6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全面启动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整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和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  相似文献   

12.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召开全国视频会,通报各地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情况,交流整治经验做法,对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这意味着斑马线治理不再是个别城市的重点工作,将在更大范围有序、有力展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二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今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  相似文献   

13.
正机动车在斑马线前非但不减速反而抢行,已在不少地方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交通乱象。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启动集中整治。这些年来,"礼让斑马线"里的一个"礼"字,竟把法律义务降格成了道德责任。好像在斑马线面前,机动车踩不踩刹车都是很自由的事情。殊不知,斑马线前减速慢行并非高级的道德责任,而是基本的法律义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  相似文献   

14.
<正>从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今年1-6月份,江苏省共查处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未按规定减速、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26760起。江苏交警提醒,处罚只是手段,驾驶人和行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礼让才能使斑马线成为真正的安全线。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这背后不可忽略的是,近3年,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此次公安部的整治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不礼让斑马线"展开分析评论。最近,有两则新闻备受关注。一则是,某地一名女子在街道斑马线被汽车撞倒,不幸遭遇二次碾压身亡;另一则是,北京开展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机动车遇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将罚款2∞元、记3分。斑马线前的文明考题,值得每  相似文献   

16.
<正>【事件回放】日前,辽宁沈阳一位交警在执勤时发现一辆公交车在直行道上违章左转,遂将该车拦停并要求驾驶人出示驾照。经查询,发现该公交驾驶员所持居然为C1驾照,完全不符合驾驶公交车需持有A3驾照的要求。据调查,该驾驶员在所属的沈阳地铁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已供职3个多月。@铁西交警大队民警张志刚:当时我都不敢相信。不符合公交车驾驶资质竟然能开公交车,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5,(9)
<正>斑马线,道路交通最常见的一个标志,是行人穿越道路的保障线。可是,当机动车驾驶员对斑马线熟视无睹的时候,斑马线就毫无安全可言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在于驾驶员对斑马线的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所以,为了提前让司机有所准备,在前方有斑马线的时候,行车道上都会有白色菱形预告标识、路边会有避让行人的警示牌,看到这些警示,司机就应该做出  相似文献   

18.
正多起机动车礼让斑马线遭后车追尾的事故引发热议,很多网友将事故原因归咎于"礼让行人"。这些追尾事故真的是因为"礼让斑马线"导致的吗?事故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保障斑马线上的安全还需考虑哪些因素?交通言究社邀请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从交通设计、交通工程等角度来谈谈他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7)
<正>5月9日14时20分,在安徽蚌埠市的东海大道上,一辆正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突然着火。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驾驶员王冠礼临危不惧,立刻打开车门,疏散了乘客,随即冒着大火,切断车内电源,关闭了天然气阀门。据了解,当时这辆123路公交车正自东向西行驶至东海大道锦江宾馆站,驾驶员王冠礼突然发现发动机下方有火苗蹿出,王冠礼是一名有着18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了,眼看火起,他立刻将车辆靠边,打开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但目前很多城市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的行为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2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照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交管局于近期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