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戴露  胡小文  李鹏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22-24,I0002-I000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一直是政府大力支持与提倡优先的出行方式。基于公交的运营数据,提取了每次刷卡数据的上客站点数据,进一步分析出公交网络层面站点上客特征,最后,结合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分布,分析出公交乘客上客与空间人口分布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公交出行距离和下车站点的用地性质等因素对公交乘客下车概率影响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站点对周边区域换乘的辐射影响,引入了1个新的影响因子---下车站点换乘能力,该因子利用以站点为中心,300 m到500 m为半径,可利用换乘的公交线路条数来表示;综合考虑上述3个影响因子,构建了基于站点吸引的公交客流O D分布概率模型。基于济南市公交IC卡数据,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该模型,得出了公交客流出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核查线法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OD反推误差可以控制在10%之内,反推精度较高,较好的贴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源于其内在的演化生成机制.以国内4个城市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L空间和P空间对这些网络的度分布、集聚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公交网络中经过站点的线路教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节点的度分布服从指数分布.基于此,提出了公交网络的演化生成机制--线路择优连接和站点随机游走机制,并构建了公交网络的演化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反映了公交网络演化生成过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针对长沙市公交网络建立了公交线路、公交换乘和公交停靠站点复杂网络模型,利用这3个网络所产生的拓扑特性指标,如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讨论了长沙市公交网络的网络拓扑特性,并证明了长沙市公交网络为小世界网络或无标度网络.   相似文献   

6.
了解居民公交出行乘车特征、掌握公交出行客流规律是公交规划和运营决策的基础.为了研究不同时段居民公交乘车的分布特性,以北京市分段计价线路公交IC刷卡数据为依据,基于数据挖掘工具分析了居民公交出行乘车的距离特性,并对乘车距离分布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公交乘车距离服从威布尔分布,在置信水平为95%的条件下,平方误差和小于0.01,拟合优度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城市公交准点率、减少延误,解决车辆串车问题,研究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调度优化方法。以乘客出行意愿、乘车属性、到站规律等标识公交客流变化特征,以车辆载客限制、站点延误、到达率、下车率等描述串车形成场景。考虑准时性、客流需求、调控策略等约束,采用实时混合控制策略,实现车头时距偏差与乘客总行程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公交串车调度方法,考虑到乘客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调控公交车辆站点驻站时间以及路段平均行驶速度,可满足站点时段性群体聚集公交客流出行需求,防范潜在的公交串车。在模型求解上,考虑到双目标优化视角的差异性,运用超车规则对串车场景下的出站车辆重新排序,设计基于NSGA-II的求解算法,以拥挤距离标定序度关系,以精英策略获取新种群,改进交叉算子,并基于TOPSIS法对获取的Pareto解集择优。最后,以实际公交线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站点群体聚集性客流的公交串车优化调度模型,系统考虑了乘客乘车属性与车辆载客限制,能够输出最优的车辆滞站与车速调整方案,并且能运算得出车辆离站时间、车头时距偏差、准点率、乘客等待时间以及乘客行程时间等多项运营指标。优化前后对比表...  相似文献   

8.
快速公交站点步行吸引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济南市快速公交站点问卷调查结果与GIS处理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快速公交的各类型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应主要以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为标准;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与其月收入相关性最大;快速公交的首末站步行吸引半径为普通站点的2~3倍。  相似文献   

9.
常规公交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主体,研究常规公交网络的客流分配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传统公交客流分配方法的不足,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公交网络数据结构模型,以充分表达公交线路、站点和交通区域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实用的公交客流分配技术。该方法在城市公交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常规公交作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特征是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公交运行特征对于进一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公交GPS数据,对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和建议为提升宁波市常规公交运行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公共汽车平均车速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逢春  王震坡  王军 《汽车工程》2003,25(3):219-222,242
通过对北京市多条公共交通路线公共汽车行驶车速的实测和统计,分析了公共汽车平均车速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平均车速的三种统计计算方法,确立加权平均车速法为最佳统计计算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汽车平均车速的在不同类型道路上分布的情况和统计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北京市公共汽车平均车速分布遵循对数正态概率分布规律。为公共汽车及今后电动公共汽车车辆选型,运营方式确定及运营成本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交IC卡的公交换乘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否正常和高效地运营不仅取决于道路和车辆等设施条件,更有赖于运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调查结果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得数据不能动态反映城市公交出行的长期变化趋势。文中以公交Ic卡为切人点,通过对乘客2次刷卡间的时间分析以及利用公交GPS时间点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乘客换乘所用的时间,判断出乘客2次乘车是换乘行为还是2次出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公交客车循环工况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地论述了城市客车循环工况开发的程序和测试方法,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测试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北京城市客车循环工况的测量。详细分析了北京公交客车的实际运行特点,得出了北京城市客车的平均车速、运行时间、停车时间、加减速度以及客流量服从正态分布。同时,分析了变速器挡位分布。基于城市工况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多条线路循环工况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北京城市循环工况能够反映北京城市公交客车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交调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竞争力。从乘客候车满意度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调度问题,建立了以乘客候车满意度为目标的公交线路发车频率优化模型,实现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是交通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复杂网络理论作为分析大型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为研究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向。综述了复杂网络在公共交通韧性领域的研究现状,首先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公共交通网络韧性相关文献的发展趋势、出版刊物分布、热点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分析,以系统梳理公共交通网络韧性发展历程,并归纳总结公共交通网络韧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从公共交通网络韧性定义出发,对复杂网络在公共交通韧性评估、韧性优化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一方面对公共交通韧性评估的核心内容,包括韧性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中断建模及中断流重分配进行了系统分析,另一方面从灾前预防策略与灾后恢复策略2个方面梳理了公共交通韧性提升相关研究。最后,系统总结现有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从韧性评估方法创新、中断建模改进、恢复模型探索等方面对未来公共交通韧性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提出城市公交采用社区巴士的新模式和社区巴士的车型方案。  相似文献   

17.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是当前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的一种新理念。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武汉市宏观环境和实际条件出发,探讨了武汉市BRT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潘亮 《客车技术》2011,(5):30-33
结合城市公交车的使用工况、ISG型并联式轻度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的特点、公交公司的需求等,总结了ISG型轻度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AMT控制策略的要点,并以某车型为例,具体说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实施方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