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张空心板预制及外观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恩和 《公路》2004,(8):281-283
介绍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中,使用牛腿代替传统的传力柱、模板的设计以及混凝土施工的一次性浇注工艺。  相似文献   

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封底分4个区域,逐次进行对称施工,一次性浇注混凝土方量大,对施工组织及各关键工序要求高,清基施工和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西江特大桥属于单索面单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矮墩斜拉桥,主梁采用变高度斜腹板单箱三室宽幅箱梁断面,且每浇注梁块箱梁内设有横隔板,对应隔板位置设有翼板加劲肋板。其较大的梁块重量、顶板宽度、翼板宽度及变化的底板宽度都给用于此桥型的挂篮的设计提出来诸多问题。本桥挂篮设计,根据箱梁结构特点,选用了菱形挂篮形式,并根据荷载分布,巧妙设计了侧模支架、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的结构,把原计划的分次浇注改为整体一次性浇注的方式;针对该庞大挂篮系统的移机,整体的受力分析及挠度计算以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为平台进行了分析运算,重点解决了挂篮施工的整体稳定性、抗扭曲变形、移机同步性等几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效节点力的概念,以虚拟层合单元程序为平台,分析推导了预应力空间效应分析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考查了一座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后连续预应力张拉引起的结构空间效应。针对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特点,重点考查了结构在不同的后连续端浇注与张拉顺序下的预应力效应及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张拉顺序,对于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尤其是临时支座的合理受力影响很大。并从中选择一次性浇注所有后连续端部的施工顺序作为最优的工序,推荐为施工所采用。  相似文献   

5.
张霞  李军 《路基工程》2009,(5):101-102
混凝土的浇注过程非常复杂,影响浇注质量的因素也很多,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对浇注过程中的水化热效应、节点位移与应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混凝土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闽江大桥下横梁施工进行了方案优化和技术研究。下横梁混凝土浇注方量大,难以一次浇注。对比研究了两次浇注一次张拉和两次浇注两次张拉方案,按照两次浇注一次张拉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证明可以满足安全要求。按该方案进行下横梁的施工,结果证明混凝土浇注质量良好,简化了施工程序,节省了施工费用。  相似文献   

7.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温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子牙河拱桥主墩位于软土地基上,采用了大型承台和重力式桥墩,均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且墩柱混凝土全断面一次性浇注完成。该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温度应力分布,揭示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和收缩作用下裂缝产生的机理。文章介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外界条件对混凝土变形约束、提高混凝土自身抗裂能力等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小了大型承台和重力式矩形墩柱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缸体缸盖组芯立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缸体、缸盖组芯立浇工艺的特点。经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缸体、缸盖的最佳浇注方式和浇注系统组元比例关系,同时针对不同的浇注系统选择了不同的补缩、排气方式,以满足发动机缸体、缸盖制造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0,(8)
针对浇注式沥青材料在钢桥面铺装工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升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现从浇注式沥青胶结料的类型、TLA掺量、外加剂、压入碎石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0号直馏沥青+湖沥青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最好;提高TLA掺量、掺加有机蜡类外掺剂,均可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此外,压入碎石的粒径跟撒布量也会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浇注过程及浇注质量影响因素的介绍,明确了影响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因素,得到了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的几个关键尺寸,包括桩径、桩深以及导管直径、每节导管长度、首方混凝土用量、浇注速度、埋深、沉渣厚度;调研了目前施工中关键尺寸所在范围,给出比较通用的几个尺寸。通过关键尺寸的把控,可以达到控制成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是桥面铺装工程中常用的混合料类型。该文介绍了将废胶粉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采用湿拌和干拌两种工艺拌制,研究了废胶粉改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废胶粉拌制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废胶粉改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但其高温稳定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性能评价方法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及应用经验,提出了较为适合中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体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采用线性插值法分析了国内外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范围,通过贝雷法参数CA比的研究,提出了关键筛孔(0.075 mm、2.36 mm、4.75 mm)通过率和CA比的适宜控制范围,以及基于高温稳定性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解决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抗高温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因其性能优异而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桥梁尤其是大跨度的钢桥面铺装.国外多以天然改性沥青为主,中国气侯差异大,重载交通钢桥面铺装仍是技术难题,目前倾向采用高低温性能兼具的聚合物改性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该文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粘改性沥青的配方开发,评价了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论述高性能高粘沥青中改性剂、助剂和生产工艺的变化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影响,为研发浇注式专用沥青提供了基本思路.通过对配方的分析,调节改性剂、助剂掺量,优化生产工艺,寻找制备浇注式专用沥青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盛兴跃  李璐  李睿 《公路工程》2015,(2):97-99,112
利用胶结料的3大指标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贯入度、低温弯曲应变等宏观指标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回收胶结料的针入度、软化点及5℃延度以及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来看,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老化现象。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低温性能及筛分结果来看,当运输时间超过240 min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存在离析现象,对高温性能而言,混合料离析优于老化作用;对低温性能而言,在离析和老化的共同作用下,低温抗裂性急剧下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40 min。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浇注式沥青砼在汕头礐石大桥钢桥面铺装层翻修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浇注式沥青砼材料特性、施工特点;就螺栓连接钢桥面铺装层改造工程中的常见施工缺陷--螺栓区浇注式厚度偏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钢桥面铺装存在特殊性,在国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高温性能。本文采用高温车辙试验、贯入度试验等方法,分析了搅拌时间、预拌沥青碎石、结构厚度、改性剂及结构组成对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国内外大跨径钢结构桥梁铺装上广泛应用,研究不同类型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技术差异性,对全面掌握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技术性能有重要意义。依托港珠澳大桥桥面铺装项目,分别从原材料、级配设计、技术标准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MA、GA、GMA等3种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技术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典型方案在TLA湖沥青掺量比例、集料的分档和级配组成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形成了适应不同使用地区的气候、交通条件的铺装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寒冷地区应用时的使用性能,研究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破坏机理,分析了现行规范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规定,调查了我国实际工程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层间受力状态,并对我国寒冷地区桥面铺装层高温环境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了我国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实体工程动稳定度值的区间,其中67%的实体工程动稳定度大于1 000次/mm,33%处于400~500次/mm范围内。得到了铺装层厚度、铺装层模量、超载、温度对桥面铺装层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影响因素对桥面层间的最大剪应力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温度超载厚度材料模量。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夏季最高温可达42. 6℃,在我国寒冷地区使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时,需将高温稳定性能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建议以工程所在地七月最高气温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设计高温设防值。建议增加车辙试验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方法,采用动稳定度作为评价指标。有关结论可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冯国荣  阳君 《中外公路》2005,25(4):62-64
根据隧道内路面的特殊使用条件,对隧道内路面采用浇注式混凝土进行深入研究,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隧道内应用,以及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全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