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在模具行业中,零件冲压后回弹变形一直是多年来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以反弹补偿法来控制零件在冲压后出现回弹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非匀速冲压过程对厚板回弹的影响,对梯型、正弦型和偏正态型速度曲线下厚板冲压回弹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对多组冲压过程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回弹与冲压速度的关系,将冲压过程划分为缓加速区、急加速区、匀速区、急减速区和缓减速区5个阶段,且通过试验得出5个阶段对回弹的影响程度。此外,对3种典型加载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型速度加载方式,厚板梁类件的腹面回弹最大,其次是偏正态,采用正弦加载时,腹面回弹值最小,但对厚板件翼面回弹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冲压件回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弹是冲压件成型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冲压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实际工艺分析过程中很难克服的成型缺陷。它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还制约了焊接匹配关系。文章主要介绍冲压产品借助AutoForm软件分析弥补工艺分析的不足,并且模拟分析回弹发生整个过程,测量回弹量,根据回弹量在模具设计给予回弹补偿,以实现回弹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具补偿的高强钢冲压回弹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祥合 《上海汽车》2013,(12):42-44
以U型件的冲压成形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高强度钢板的冲压成形及其回弹控制问题。根据回弹量对冲压模具进行几何补偿,实现对冲压回弹量的有效控制,对于高强钢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冲压仿真技术已经在模具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随着对冲压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冲压件的成型回弹是一个新的难题。文章介绍了冲压成型回弹产生的原因及材料回弹的力学模型,阐述了在冲压成型回弹过程中的7个影响因素,指出大的压边力对回弹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为保证产品的尺寸合格,必须在模具设计时适当地补偿回弹。  相似文献   

6.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的回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汽车科技》2005,(6):40-42
回弹研究是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中的一个难点,从回弹的成因出发,结合实际加工工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算法,对回弹程序在CAE中做出了分析,并且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对回弹分析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回弹是板材冲压成形过程的重要缺陷之一,严重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尺寸精度,是制造过程中很难有效克服的产品缺陷.它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制约着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实施,是汽车车身制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对汽车冲压件压弯成形出现的回弹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对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种控制回弹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经调试后制件存在稳定回弹的汽车外覆盖件冲压模具,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制件回弹补偿方案,并且作为冲压仿真技术计算回弹量失败的补救方案进行实践。整改过程中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准确、快速地获取样件完整的数据,并且能够紧密、高效地与建模技术结合,是能够适应如今普遍紧迫的汽车冲压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JSAE Review》2001,22(2):131-138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amine the configuration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mixed turbulent flame in a weak turbulence region. A laser tomography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flame shap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perform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urbulent flame fron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active and the inactive part for the flame propagation, where the former is the convex part of flame toward the unburned mixture and the latter is toward the burned gas.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burning velocity and the local flame front curvature are determined directly by sequential flame tomograms.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桥梁结构是生命线工程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地震可靠性和抗震性能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桥梁结构抗震在基于总结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这种专业抗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以沉痛的灾害教训为代价,高技术的结构抗震设计标准和性能评估都经历了灾后的反思、验证、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长江大桥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跨江桥梁。设计中开发与应用了公路轨道交通合建、组合梁、大型预制构件、节段拼装主梁等设计新技术,为大桥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就上海长江大桥的设计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桩基础作为公路桥梁工程重要监督内容之一,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中之重。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督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根据多年监督桩基质量的经验,提出桩基监督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碎石注浆桩是近年来应用于深厚层软基加固工程中的一项新技术,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施工和验收技术标准可供执行,且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尚无应用先例。目前,碎石注浆桩通过在甬台温铁路新温州站工程中的首次实践和成功应用后,在东南沿海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中得到推广。重点介绍碎石注浆桩加固铁路深厚层软基的可行性分析、施工工艺要点及质量检验标准,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自动找平技术是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的关键技术,而自动找平传感器是自动找平系统最重要的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摊铺机的整机性能及铺筑路面的质量。本文在分析研究摆式横坡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比例脉宽调制式电传感器方案。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在汽车工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文章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如可控气氛热处理、感应热处理及锻坯热处理等。汽车轻量化使得提高零部件强度的技术发展受到重视,发动机、驱动系统的部件大多采用渗碳淬火,高频淬火和氮化热处理以提高强度。文章指出,我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生产技术革新要先行,热处理技术的改进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油束雾化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燃油喷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可视化的测试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燃油破碎雾化过程认识的新观点,即在喷射纵向上,把燃油雾化破碎分为初始破碎区和细化破碎区2个部分;在喷射横向上分为雾化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3个部分。研究发现燃油破碎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油团、油线、油云聚集体等燃油破碎单元。结合测试结果对上述燃油破碎单元的出现、发展和转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油束雾化是一个连续渐变多状态混合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岩质边坡应力场特征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技术,对成型边坡的应力场进行了研究:在坡顶荷载作用下,计算边坡内部应力场随着坡体强度指标的降低而变化的情况,分析边坡安全状态恶化对内部应力场的影响。通过对特定路径的应力追踪,对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进行探讨,确定边坡的应力敏感部位,指出应力变化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克服岩质边坡以位移为参数的监测方法存在时间与空间上滞后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冻土区路基地温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措施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但对主动和被动措施如何准确划分,目前在国内外并不一致。国外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进行划分,被动地温控制措施在运行期间不需人为提供动力,也没有任何持续运动的机械部件,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尤其是在大型工程中使用更为广泛;而主动地温控制措施,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两种措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对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是否提供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