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小净距穿越两栋建筑物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和两侧建筑物倾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及其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线(北线)开挖引起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略小于先行线(南线),两者叠加形成的沉降槽呈偏W形;开挖面位置一定时,桩顶沉降大于水平位移,桩底沉降与水平位移接近;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沉降和桩底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在开挖面通过2倍洞径后桩底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稳定,在开挖面通过6倍洞径后桩顶沉降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及桩底水平位移朝向隧道,桩中部则远离隧道。 相似文献
2.
双线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及建筑物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地铁3号线19标段双线隧道施工,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并根据同一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沉降差判定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在建筑物处明显增大,建筑物所在位置及其周围土体呈现整体倾斜变形;隧道横向上建筑物长宽比越大,地层滑移角及沉降槽宽度越大;建筑物和基础的沉降变形与隧道施工动态相关,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安全性降低。由此可知,盾构施工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北京地铁 5号线崇文门站—东单站区间右线渡线隧道下穿地表建筑物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在该段复杂的施工边界条件及约束条件下 ,施工难度极大。介绍地层沉降控制 ,以及隧道接近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及特殊条件下地表建筑物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后安全风险分析时,因统计数据缺乏或不可得等原因造成实际基本概率难以用确定值表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综合模糊集理论适用于处理模糊信息,以及贝叶斯网络适用于不确定知识推理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定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下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决策模型,预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诱发邻近建筑物破坏的可能性;根据模糊重要度计算结果进行安全致险因素敏感性分析;以辨识关键致险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暗挖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某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时,CRD(交叉中隔)工法产生的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诱发的变形最大,CD(中隔墙)工法位于两者之间,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宜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隧道正穿既有建筑物施工对建筑物竖向沉降影响较大,对差异沉降影响较小,而旁穿时引起的差异沉降较大;采取保护措施后,利用CRD工法进行施工引起的地表以及建筑物沉降均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6):104-108
以广州地铁12号线聚龙站—棠溪站岩溶地段下穿既有建筑物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别研究不同施工区间、不同盾构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工间隔越大,双线隧道施工后的隧道受扰动、地表的沉降值就越小,故建议在施工时采取右线贯通后左线再行施工的方案;掌子面顶推力与注浆压力越大,地表的最大沉降量就越小;为避免施工... 相似文献
8.
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及建筑物本身抵抗变形的因素,对地铁施工引起的环境建筑物的风险进行评价.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地铁施工区间多个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排序模型及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各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进行排序,并进一步评价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价,可为地铁隧道施工前期风险源排查、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在保证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地铁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9.
10.
11.
双圆盾构隧道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其力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和把握。为进一步揭示双圆盾构隧道的力学特性,在分析盾构施工特点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erzaghi公式的深埋双圆盾构隧道地层荷载模式,并采用梁-弹簧模型对双圆盾构隧道进行了接头不同转动刚度的接头效应分析,对比了梁-弹簧模型和匀质圆环模型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纯粹按照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将难以保证其安全,建议在采用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设计时,同时采用梁-弹簧模型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2.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基坑深22.95 m,平面尺寸为44.9 m×22.6 m,为超大深基坑。该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组合支护方案,连续墙与结构侧墙采用叠合墙结构,其结构体系复杂、工况多、空间效应明显。合理的结构分析方法是始发井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结构分析研究以指导完成设计。采用弹性支点杆系有限元法、荷载-结构二维均质弹簧有限元法、荷载-结构三维有限元法来分析盾构始发井的围护墙、支护结构体系和主体结构,解决始发井结构分析方法问题,并指导完成了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临近楼房的设计与施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亮马桥站区间盾构隧道旁穿南小街8号楼工程。介绍2条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临近楼房的工程难点、设计与施工采取的措施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等工程实践。通过总结分析得出工程实践中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和对楼房沉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模拟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组成的空间交叉结构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联络通道的施工,使盾构隧道的变形由对称变形转为不对称变形,并使与联络通道相连接的交叉部管片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开洞侧管片及联络通道结构自身产生上下截面整体受拉的不利受力形式。应注意对开洞侧管片及联络通道靠近开洞口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加厚并增加配筋量。 相似文献
15.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宁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Z2)
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龙翔隧道上跨广大铁路浴龙山隧道工程,与既有隧道衬砌最小净距为19.6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上跨既有隧道工程。根据经验法,分析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既有隧道受影响的规律,把握了影响分析的重点。根据经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既有隧道比较合理的变形预警值和容许值,既有隧道受影响的位置、范围及尺寸,并提出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加固处理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盾构隧道下钻护城河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盾构隧道段施工风险源甚多,其中下钻护城河段情况较为复杂,隧道埋深不足1倍盾径以上覆土的要求,周边管线交错且离隧道边界近,施工中很可能会发生盾尾漏浆、河底冒浆、河底土层沉降或坍塌、管线沉降或位移等风险.施工加固主要内容为围堰施工、隔离桩施工、管箍施工、回填夯实混凝土盖板施工及洞内加固施工.此外,还介绍了施工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国勇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12):69-71
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沥大盾构区间从番禺区大石镇厦滘村底下穿过鱿脺虼遄湓诩淙砣醯牡夭闵?大部分房屋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的木桩基础或天然基础,极易下沉开裂,建筑物保护难度大,具体介绍盾构通过该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盾构穿越城市建(构)筑物桩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建卫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2):113-118
鉴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盾构施工多受既有桩基制约或影响的现状,通过既有施工实例,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桩基的施工方法,从工艺工法、地质条件、地面环境、施工技术可行性及实施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桩基托换、拔桩、冲桩、线路调整及直接穿越等5种施工方法的技术措施、适用环境及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总结、研究和探讨,为后续类似工程在选择施工方案时提供参考,同时也对设计及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