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海南环岛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缺乏合适的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为满足其线路检测需求,研制了高度集成的基于运营动车组的轨道检测系统。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方法,开发了新的轨道几何参数计算模型,并建立了地面数据处理中心。系统投入运用后状态良好。由检测数据重复性分析和现场复核结果可知:新研制的系统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解决了海南环岛高速铁路的线路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加装了轨道检测、弓网检测、轮轨动力学检测、通信检测、信号检测等精密测量设备,集成现代测量、时空定位同步、大容量数据交换、实时图像识别和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在高速运行中可对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状态进行等速检测,是提高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现场养护维修、确保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3.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动车组动力学响应检测作为联调联试轨道检测的重要手段,从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角度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典型轨道激扰下的动车组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动力学响应指标和轨道激扰的关联性,对联调联试动车组动力学响应检测的应用和实践进行系统性归纳和提炼.  相似文献   

4.
高平顺的轨道是高速铁路安全、平稳、高品质运营的基础,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最为关键的工作.通过动车组高速运行状态下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对高铁轨道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从而指导设备调试,保障设备达到开通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金哲铭 《铁道车辆》2012,50(7):33-34,6
分析了CRH3系列动车组轴温传感器的故障原因,提出了快速加装便携无线轴温监测系统的方案,以确保动车组安全、正点运行。  相似文献   

6.
动车组牵引系统接地故障为动车组主供电系统最为典型的故障之一,且对动车组安全运营影响较大,文中通过对某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接地故障进行分析,查找各方面因素,并从相关部件的设计结构、工艺方案及故障诊断逻辑等方面研究优化措施,降低并预防接地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CRH_(3A)型高速动车组上的制动控制单元GCU(Gateway Unit and Control Unit)系统的组成、功能进行分析,并对比目前运营较普及的CRH3系列动车组,对两种不同的制动控制单元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为目前即将大批量投入运营的CRH_(3A)型动车组的运营维护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最后对GCU系统运用在高速动车组上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并在结论中提出了一项改进方案以更进一步适应高速动车组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8.
成灌线是国内首条220km/h的无砟轨道铁路。接触网电分相地面磁感装置安装在无砟轨道板上,具有结构简单、无需预留、便于检查和更新等特点。通过综合检测及1年的安全运营,证明了此种安装方式能完全满足220km/h单列动车组及重联动车组的运行要求,可为其它200~250km/h无砟轨道铁路的电分相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动车组超载检测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动车组的超载情况,能够发出明确的单车超载或整列车超载的提示信息并发出报警声音,提醒乘务人员对旅客进行疏导;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动车组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使用的综合检测列车是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对线路和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有关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综合处理和分级评价等功能,是保证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正常运营的重要技术装备.此文根据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使用现状,对综合检测列车高级修费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在铁路工程建设期间摊销的高级修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在保证各系统时空同步的前提下,可对线路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舒适性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综合处理和分级评判等功能,是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装备.重点分析我国最新研制的400 km/h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系统集成、轨道、弓网、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方案,介绍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于轨道上的测试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及评判分析软件等。其工作原理是应用轨道上的测试单元连续测得动车组通过时的轮轨力,根据轮轨力分析动车组的运行状态及车轮伤损状况。本文介绍该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开发。该监测系统在兰新二线大风专项试验中得以应用及验证,并为兰新二线动车组在大风条件下的运行状态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近7年运营中暴露出来的故障和设计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在专业工厂进行A4级修理(厂修)具备改造条件的前提,通过设计、测绘、样品试制、试验等手段,对车组进行了系列加装改造,以此消除了原型设计制造缺陷,延长和提高部分配件的使用寿命,恢复了其基本性能,保证了动车组安全、舒适、高效运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轨道几何状态是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对 GJ-6 系统进行轻量化、小型化、分体式等结构改进设计,实现以不同电客车为载体进行轨道动态几何状态的检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时对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检测的要求,并且通过检测数据可以发现轨道缺陷。此外,该系统可以在运营期间临时搭载在电客车上对轨道进行周期性检测,为轨道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速动车组运营过程中清漆脱落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试验验证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修复方案,展望了适合于高速动车组涂料体系的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CRH3动车组在武广线(武汉—广州)运行过程中轴温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对动车组运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轴温监控系统控制逻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CRH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是高速铁路运营和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研究和开发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对于提高高速铁路运营和设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业务需求,对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重点探讨了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的计算模型、动车组操纵策略、动车组过分相计算等问题,提出了单质点和多质点相结合的简化计算模型,最后开发了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节能降耗、适应客流动态变化等运输需求,原开行八编组CRH6型动车组的广清城际拟增开四编组动车组,实现混合运行。根据新增动车组类型、车站股道设置情况、列车在股道上的运行场景等,研究增开四编组后的车门/站台门联动控制方案,提出仅考虑股道正向接发车且每种车型单独设置1个继电器(方案一)、考虑股道正反向接发车且每种车型单独设置1个继电器(方案二)、考虑股道正反向接发车且车型信息采用继电器组合表示(方案三) 3种接口改造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分析,考虑股道反向接发四编组列车的运营需求较少,同时兼顾正在运营设备的安全风险情况,广清城际选择方案一实施改造,通过试验验证,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接口电路等运行稳定,系统功能满足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9.
铁路总公司计划在普速线路上采用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全面取代既有的K/T等普速列车,以提升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满足铁路运输及运营捷运化的实际需求。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实质上是机车+客车的模式,与动力分散动车组在运用整备检修及管理上存在不同,各路局目前也尚无与之相适应的运用整备设施。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检修修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客运机务段、客整所及动车运用所适应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的改造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以车号识别系统、轮对受电弓及走行部动态检测系统、车体外皮洗刷机、客车整备作业平台的改造为例,提出对既有客整所进行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动力车C1~C3修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某型动车组在最高时速(250 km/h)运行时受空气动力载荷影响明显。为了研究加装转向架区域裙板对动车组整车气动载荷的影响,对该型动车组加装与不加装裙板的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加装裙板对改善动车组整车动力学性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