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检测列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集成了现代测量、时空定位同步、大容量数据交换、实时图像识别和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是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养护维修、确保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装备,也是高速铁路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装备之一。随着综合检测列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应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内容、检测速度、检测目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面向高铁工务、电务、供电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需求,按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原则,融合发展综合巡检和搭载式检测设备、统型固定监测装置和小型专业检测仪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系;与此同时,加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数据处理、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掌握基础设施状态演变规律和预测其变化趋势,并依据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预防式维修养护。最后,针对我国现有检测监测体系,从综合检测技术、综合维修管理技术和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提出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使我国高速铁路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本文在介绍季节冻土分布及工程特性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控制技术以及轨道结构工程、接触网和动车组融雪除冰等其他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论:(1)应尽量避免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从高铁的平稳、安全、舒适、耐久性方面考虑,以桥代路是有效的措施;(2)对高铁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控,结合高铁结构变形规律,开展相关研究,确保高铁安全、高速、健康运营;(3)大力研发非接触式无损监测技术,避免监测仪器对高铁主体结构的影响,使监测结果及时为设计优化与养护维修提供重要依据;(4)不断认识、探索、积累和完善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同时加强对冻害原因与对策措施的系统分析、冻害机制与维护技术研究,建立季节冻土区高铁养护维修技术标准,逐渐使我国高铁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5)本研究结果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服役品质和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水平的基础,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试验应用情况,包括高速铁路线上线下设施、牵引变电设备、接触网等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监测与检测技术和装备,数据接入网技术和综合分析评估系统。此外,归纳了研究取得的基于超声导波的钢轨绝对应力及完整性监测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和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高速铁路检测与监测系统等主要创新点。建议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与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及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范围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高速铁路测量技术的现状、线路检测技术及其特点、高速铁路养护中测量的关注点,进而针对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的具体技术和管理特点以及测量效率要求高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轨道和钢轨几何参数等的检测手段系统化配备及运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服役品质和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水平的基础,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试验应用情况,包括高速铁路线上线下设施、牵引变电设备、接触网等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监测与检测技术和装备,数据接入网技术和综合分析评估系统。此外,归纳了研究取得的基于超声导波的钢轨绝对应力及完整性监测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和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高速铁路检测与监测系统等主要创新点。建议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与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及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范围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提供高效的养护维修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基于目前养护维修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逐步形成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模式。介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体系、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资源利用等4个方面的组合调整、优化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和企业文化塑造等保障措施。应用实践表明: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确保了管内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和设备质量,逐步提高了高速铁路维修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轨道检测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自主开发研制了GJ-6型轨道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高速图像处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陀螺平台、数字滤波、精确里程定位以及高速计算机实时数据处理等新技术,具有高速、精确、可靠的特点。GJ-6型轨道检测系统在我国自主研发的CRH380A-001、CRH2-150C综合检测列车上得到应用,检测速度最高可达380 km/h,CRH380B-002最高检测速度已达400 km/h。京沪高速铁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GJ-6型轨道检测系统完全可以达到准确度要求,满足高速铁路和其它各种铁路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耿志修 《中国铁路》2010,(12):12-16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是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安全管理、提速安全保障技术和高速铁路运营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建设工程和设备质量保障、开通运营前的安全保障、技术规章、运营安全监测及监控、养护维修和应急救援,体现在高速铁路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各阶段设计、高速列车制造、工程施工及安装、静动态试验、联调联试、试运行、运营管理及养护维修等各阶段中,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保证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0.
道床弹性固化技术是解决有砟轨道稳定性差、养护维修工作量大,以及高速铁路飞砟等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论文介绍了聚氨酯材料道砟粘结和固化道床技术的作用机理、发展历史、试验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两种道砟固化技术在我国高速和重载铁路上的应用范围、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惯性测量、射频定位同步、网络数据交换、视频图像实时分辨及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能有效提高高铁线路基础设施装备的检测效率,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组成、系统总体框架等,并详细阐述各子系统的系统组成、基本检测原理和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2.
广深准高速铁路是我国最早提速的一条线路,一年多以来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目前正在不断完善准高速线路的维修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平顺的轨道结构是保证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无砟轨道因具有高平顺、高稳定、少维修等优点,在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初期建设需求,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我国形成了CRTS Ⅰ、Ⅱ型板式和双块式无砟轨道并推广应用,但存在现浇道床开裂、沥青砂浆充填层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寿命不匹配、连续结构温度变形等问题,并在我国铁路"走出去"过程中受到相关知识产权的制约。介绍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研发背景及主要研发历程,阐明其结构特征和技术特点,并从设计理论、轨道结构及接口设计、主要工程材料、轨道板制造、轨道结构施工、养护维修及配套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详细说明。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研发,突破了国外专利制约,补齐了高速铁路在基础设施领域技术输出的短板,为"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在保证各系统时空同步的前提下,可对线路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舒适性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综合处理和分级评判等功能,是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装备.重点分析我国最新研制的400 km/h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系统集成、轨道、弓网、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方案,介绍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现状出发,结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提出工务、电务、供电“三位一体”的综合养护维修管理模式.在沪宁、沪杭城际高速铁路的实践表明:实行“三位一体”综合养护维修,安全得到了保证,质量得到提升,效率得到提高,专业管理没有弱化.在列车高速高密度运行、全面实施夜间天窗集中检修、人力资源更趋紧张等情况下,推行综合维修管理模式是提升高铁维修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对线路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要求比普速铁路高得多,同时行车密度加大,因此对基础设施检测及养护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铁路的检养修体制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的要求。铁道部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模式,并总结我国铁路基础设施修制修程改革和体制创新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建设客运专线综合维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广深准高速铁路改造为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介绍了准高速铁路区间无缝线路改造为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技术,以及准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特点,供客运专线和提速线路维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必要性分析及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国铁路既有线路固定设施维修模式的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维修模式的发展经验;研究高速铁路设施技术特点,结合国情、路情,顺应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采用综合维修模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其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系统集成、短时"天窗"、维护作业量大以及绿色运输通道等特点的适应性。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可实现对高速铁路的高安全、高效率、专业化、节能环保、信息化维修。就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的关键问题,如综合检测、作业指挥方式、综合维修的机构组成、沿线维修设施车辆停放方案、线路维修作业后的确认方式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成客运专线铁路桥隧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成客运专线十岔沟中桥、清凉山隧道作为BIM研究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铁路桥隧BIM模型具有规模大、接口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以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对铁路桥隧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外业勘察阶段的水文数据分析,设计阶段的模型创建、设计方案汇报展示、碰撞检查、协同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数量计算、施工过程模拟等应用研究。研究认为,现有BIM软件平台基本能满足铁路桥隧工程BIM设计要求,但须按桥隧工程的设计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桥、隧BIM模型手工创建耗时、费力,专业化率较低,操作复杂,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开发,将是桥隧BIM技术推广运用的突破口。虽然桥隧BIM出图率低,图纸不规范,但对各种数量信息的传递和汇总相对比较容易,用动画来表述施工过程,使复杂的工法变得清晰明了,这些都体现了BIM技术的优点,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值得在铁路桥隧实际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广深准高速铁路是我国发展高速行车技术的里程碑的突破口。文章阐述了在工务工程、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的科研攻关,在设计、制造、施工、维修及管理等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提出了加强科学试验是快速建设广深准高速铁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