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C50~C60海工耐久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平板抗裂试验及RCM法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与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结果表明,使用P.Ⅱ42.5硅酸盐水泥、Ⅱ区中砂5、~25 mm碎石、Ⅰ级或Ⅱ级低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及新一代高性能高效减水剂可以配制出C50~C60海工耐久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苏祖平  欧阳华林 《公路》2006,(9):107-111
通过平板抗裂试验,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采用RCM法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结果表明,使用P.Ⅱ42.5(R)硅酸盐水泥、Ⅱ区中砂、5~25 mm碎石、Ⅰ级或Ⅱ级低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及新一代高性能高效减水剂,可以配制出C 50~C 60海工耐久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选用水泥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以利于混凝土温升控制。在润扬大桥南锚碇配合比设计时,选取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对比试验,同时进行了混凝土性能研究.并最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工程实体,工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4.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锚体属于大体积混凝土。针对锚体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半绝热温升试验对中热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矿渣粉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的水化热速率和延缓放热峰值,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配制的混凝土,再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完全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翔  刘建忠  李海 《公路》2005,(8):136-13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选用水泥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以利于混凝土温升控制。在润扬大桥南锚碇配合比设计时,选取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对比试验,同时进行了混凝土性能研究,并最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工程实体,工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文章初选并比较了两种改性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发现,当按照合理的比例三掺适量的高效减水剂、硅粉和矿渣后,普通道路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较有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对各组成材料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以强度等级42.5R的硅酸盐水泥,粒径5-20mm化岗岩碎石、NNO型萘系减水剂及矿物掺合料(Ⅱ级粉煤灰和磨细矿渣)为原材料,可配制出具有良好坍落度的C60、C80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可通过变化水胶比及选择不同品种与用量的矿物掺合料来调节。  相似文献   

8.
大掺量磨细矿渣粉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大掺量磨细矿渣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S95磨细矿渣粉和少量粉煤灰可以配制出早期抗裂性和耐久性均好的C50~C70高性能混凝土,84 d氯离子扩散系数均小于1.50×10-12m2/s;大掺量磨细矿渣粉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较普通混凝土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混凝土各种组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探讨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的途径,提出采用磨细矿渣超量替代水泥技术配制C30高性能混凝土,以达到在不过多提高混凝土强度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实现混凝土绿色化目的,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龄期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胶凝材料用量一定、水胶比相近的情况下,水泥用量越低,矿渣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值越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宜选用比表面积低于444 m2/kg的矿渣,且矿渣和粉煤灰总掺量宜大于40%;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在加载后90 d内增长较大,在120 d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玻璃参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的影响规律,选择流动性及水下抗分散性良好的若干组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液浆,分别与不同波美度、模数、掺量的水玻璃溶液均匀混合,采用倒杯法测定其凝胶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凝胶时间随水玻璃波美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水玻璃掺量的增加而延长,随水玻璃模数的增加先缩短后延长。  相似文献   

12.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新型废料——增钙渣和增钙粉煤灰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证明其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双掺该材料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强度性能的因素。采用快冻法等规定的试验方法验证了双掺混凝土的抗冻、收缩、抗磨耗等路用耐久性能。对双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机理进行了级配调整、改善界面性能、孔结构等3方面的理论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掺增钙渣、增钙灰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达到重交通等级公路要求,抗冻性能、收缩性能与普通砂混凝土相当,抗磨耗性能超过了普通砂混凝土,证明双掺此种材料的水泥混凝土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加以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列举了5个使用C50~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大型桥梁工程,其中有的高性能混凝土能够通过425次冻融循环,有的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其56d龄期的电通量仅175C,有的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极低的收缩、徐变值.  相似文献   

15.
杨晓滨  周岑 《公路》2012,(7):135-138
结合海洋环境中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研究的最新发展,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其次结合工程实际讨论了耐久性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耐久性区段划分、保护层厚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耐久性措施、健康监测等。  相似文献   

16.
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配合比设计混合正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超薄沥青混凝土厚度小、集料粒径小,同时要求达到传统面层的密实程度、较好的构造深度及其他使用性能的特点,试验采用混合正交方法,选取粉胶比、沥青类型、集料类型、填料类型、粗集料含量等5个关键影响因素,按粉胶比取4个水平、其余各取2个水平的方案进行配合比试验,考察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TSR)等5个关键控制指标,对超薄沥青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为粉胶比1.3 辉绿岩 SBS改性沥青 水泥 粗集料含量65%的组合时,超薄沥青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复合超细粉煤灰高性能道路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经改性的复合超细粉煤灰(简称CUFA),等量取代水泥,获得CUFA高性能道路混凝土,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部分长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20%~40%CUFA的掺入,混凝土强度接近或达到C50强度级别,并建立起相应的强度回归经验式;同时干缩、抗渗、耐磨、抗裂等诸性能均优于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由于其增加了纤维成份,其力学性能较普通再生混凝土有所改善和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纤维掺量、纤维品种、微细硅粉及原生骨料类型等因素对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振军  杜少文  袁文豪 《公路》2007,(1):152-156
针对水泥对半刚性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按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半刚性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模量、抗折强度与模量及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用量的较小变化极大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针对水泥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特点,通过微观试验,进一步解释了水泥在半刚性路面混凝土强度形成中的作用,并归结为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利用脱硫石膏对粉煤灰活性SiO2、Al2O3激发效应,掺入脱硫石膏—粉煤灰20%~40%,其中脱硫石膏∶粉煤灰=1∶2,制备道路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该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良好、28 d抗压强度均达到或大于C35、抗折强度优良,随着脱硫石膏—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改进的自创平板加速开裂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微骨料支撑作用及脱硫石膏微膨胀性能共同赋予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纹。综合试验结果,推荐脱硫石膏—粉煤灰掺量为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