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惠  高兵  谢先武  刘成龙 《隧道建设》2023,43(1):112-118
为解决特长引水隧洞洞内带状平面控制网精度难以提高、横向摆动和贯通误差大等问题,结合新疆某特长引水隧洞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混合固定测站和自由测站观测值的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新网形。首先,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方法生成该平面控制测量网形的模拟观测值,经过相应处理可以估算出隧道洞内横向贯通误差; 然后,按照设计网形对该引水隧洞洞内平面控制网进行实际测量。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网形观测得到的洞内平面控制网,各项精度指标均能满足隧道二等要求,并且根据实测数据估算的洞内横向贯通精度与仿真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从而验证了所采用的仿真计算方法用于估算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精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永宁高速公路A8标莲花山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为背景,对洞内外导线布测对隧道贯通横向误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洞内平面导线敷设方法,利用横洞增设第二导线闭合环来控制指导隧道掘进,提高了隧道控制测量精准度,该技术可为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垂线偏差对隧道横向贯通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通  张项铎 《隧道建设》2006,26(6):17-19,23
GPS技术虽然已广泛应用于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如何将以法线为准的地表GPS成果改换到与以垂线为准的洞内导线测量相符合,从而解决好垂线偏差对隧道贯通精度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垂线偏差的基本理论及其对隧道贯通测量的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用GPS建立隧道控制网时,垂线偏差对横向贯通测量影响的规律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吕和蔼 《隧道建设》2012,(Z1):55-58
以多丰线平顶山隧道建设为例,在对工程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差、洞内外控制测量难度较大等施工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隧道贯通误差分配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贯通误差要求及洞内观测环境为约束条件,从测量过程分析了影响贯通的误差来源,探讨洞内外误差分配及控制方案, 提出动态控制洞内误差观点,并以厦门万石山隧道为例实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高精度贯通,避免因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仿真数据试验验证后,建立了一个长约9 km的实地模拟网用于相关研究。在原GNSS网的基础上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研究隧道洞内导线边角控制网适用的网形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困难条件下连续短边方位传递的测量方法,并开发出能连接全站仪通讯接口的导线测量软件来提高作业效率。总结形成了一套10 km以内的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关键技术方案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彩虹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直伸光电测距多边形闭合导线环(网)测量,洞内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距测角,洞内布置三等精密导线网控制隧道施工测量,文中对控制网在隧道施工贯通面引起的误差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公路和铁路的高速发展,隧道贯通测量成为热门问题。由于隧道工程多处于山区、沟壑等复杂地带,在布设GPS控制网时应考虑GPS网设计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同时,隧道内控制导线网的布设形式也十分重要。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作为隧道工程测量的核心,而隧道内的条件环境,使得测量精度存在很大的限制使。所以基于这些问题研究了陀螺经纬仪在隧道测量中应用,从而提高了隧道贯通测量的精度以及陀螺边的最佳数量和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9.
牛春霞 《隧道建设》2014,34(2):163-166
由于旋转,常规的隧道测量放样方法、徕卡全站仪等类型的机载隧道断面测量放样程序方法等已不能使用。为解决旋转给隧道掌子面带来的测量放样难题及影响隧道的贯通精度问题,通过对旋转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隧道旋转变化的几何原理进行分析,现场采用无棱镜测距配合多功能计算器编程和洞内测量控制设计的方法,解决了旋转隧道施工测量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顺利地完成了谭坝四号旋转隧道的施工测量工作。得出以下结论:1)做好旋转隧道洞内控制测量设计是保证隧道正确贯通的前提;2)采用全站仪的无棱镜测距并配以多功能计算器的编程是快速准确放样旋转隧道掌子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贵州山区的特点,针对安织高等级公路工程控制测量工作的实施,把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寻出了一条适合贵州山区工程特点的控制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杜志刚 《隧道建设》2014,34(12):1191-1195
在隧道内进行轨道网CPII作业时,由于受到场地狭小、观测视线距离隧道衬砌近和气流定向运动等因素影响,水平角易受到折光影响而产生系统误差。引用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黎子坪隧道轨道控制网CPII测量的实例,通过仪器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原始数据,分析长大隧道轨道控制网CPII水平角测量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探索减弱系统误差的措施,并提出“正反W型”观测方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辉 《隧道建设》2008,28(5):589-596
根据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网理论,阐述如何实现测量精度及误差控制的方法。详细地讨论了采用精密导线法及GPS方法组建隧道控制网并进行测量控制的方法,阐述贯通精度预计计算及控制网平差处理一般规则,对长大隧道的控制测量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段杰 《隧道建设》2006,26(1):59-62
本文从洞口的投点布设要求、大地四边形的特点及适用性、大地四边形的内业计算方法、工程实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大地四边形在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是用于洞口控制测量的一种比较方便、精确度高的方法,文中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运用对类似隧道施工中的投点位置选择、洞口控制网布设、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秀稳 《隧道建设》2009,29(5):563-568
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往往地处深山,地势起伏大,植被茂密,地形复杂,使得测量工作难度增大。对于长大隧道,GPS测量方法成为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地形条件限制,GPS控制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很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以新建东北东部铁路荒沟隧道GPS控制测量为实例,重点介绍在困难地理环境中铁路长大隧道的GPS控制网建立、观测方案确定、过程实施与后期数据处理、成果检验分析及成果应用一完整过程,最终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可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软岩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青  王广宏  牛刚  陈建 《隧道建设》2010,30(2):182-185,198
结合兰渝铁路大断面软岩隧道两水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横洞和大跨软岩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并对主洞与横洞交接处的加强措施和2种进洞方法各自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得出采用“方案一”比较适合于软岩隧道横洞进主洞。  相似文献   

16.
谢震灵  何晓波 《隧道建设》2016,36(9):1106-1113
针对红谷隧道一期管节沉放安装施工中产生的轴线偏差问题,介绍管节沉放安装工艺,总结管节沉放安装轴线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常用的纠偏方法,分析红谷隧道一期管节沉放安装施工产生轴线偏差的原因,采用横向错位法和摆尾法对一期沉放出现的轴线偏差进行纠偏,一期管节最终的轴线偏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从钢端壳制作精度、横向水流和沉放测量精度等方面对二期管节沉放轴线控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平旋喷桩在风积沙隧道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路基工程》2012,(1):122-125
以榆神高速公路神木一号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施工中解决开挖时漏沙以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采用水平旋喷桩对风积沙层进行预加固的施工技术,包括加固机理、注浆参数、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试验和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水平旋喷桩能保持风积沙层在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漏沙,保证了隧道安全快速地施工,并指出水平旋喷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某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病害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川  肖小文  林辉 《隧道建设》2014,34(9):823-836
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600~K109+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层为薄至中厚中风化泥岩、砂岩缓倾互层围岩体,地应力测试表明该段存在与隧道轴线近似垂直的水平高地应力。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分析总结认为该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的主要成因是:1)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极高地应力作用于隧底下伏薄至中厚缓倾互层围岩体;2)仰拱参数不满足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在锚索加固治理方案实施后,YD隧道的底部结构隆起依然没有稳定,在分析其原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及今后遇到类似工程的方向性建议:1)在缓倾互层围岩体环境中且埋深50~300 m的隧道工程中,应特别重视底部结构的针对性设计,恰当选择仰拱的矢跨比和刚度;2)锚索必然的松动、滑移特征决定了其不能作为隧底结构隆起病害整治的单独和主要技术手段,以低预应力锚杆锚固、至少是"刚柔相济"的方式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现有顶管平面测量方法对于顶管机在长距离掘进中的不适用问题,以与顶管机掘进距离成正比的精度需求为切入点,按照不同距离精度需求寻找适当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并把各类顶管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单站轨迹式定向长距离顶管导向系统有机结合,在满足精度需求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采用该方法实现了苏州城区第二水源——阳澄湖引水工程的2条2.67 km顶管隧道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20.
VB语言在公路勘测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苏 《公路》2004,(1):36-42
讨论了VB编程语言在公路勘测平面线形设计中的算法问题。其中包括: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设计界面设置;平曲线的连接、数据结构、逐桩坐标分段计算:路线控制点距公路中线最题距离计算;各段平曲线数据浏览及修改;沿路线方向设置新平曲线等。这些算法已在高等级公路综合测设软件中得到应用。软件运行结果证明这些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