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静力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模型的假设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经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接触网刚性悬挂固有频率。利用广州地铁二号线检测到的接触压力的数据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结构实现了多荷载瞬态动力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处理端头悬臂以及合理选择跨距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地铁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设计软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地铁设计任务的不断增加对接触网辅助设计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介绍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设计软件的优化内容,采用先进的编程语言实现分布式软件架构,对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设计中的底图处理、锚段智能划分、悬挂点智能布置及冲突检测和调整、拉出值自动计算、汇流排和渡线设计、工程量统计及图幅处理等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本软件提高了地铁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成图质量及设计效率,可满足高质、高效的出图需求。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地铁六号线工程高架段受景观、线路、限界等因素所限,接触网补偿下锚不具备采用传统的棘轮补偿装置的条件,最终选用进口轴向拉压式弹簧补偿装置。结合工程实例,以实现弹簧装置与当前地铁接触网系统兼容为目标,对在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额定张力及张力偏差、补偿量计算方法、连接附件设计、安装曲线制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在施工安装中需要解决的安装工艺、安装后调整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同类工程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速度等级为80 km/h~100 km/h、轴重16 t,适用于地铁A型和B2型限界的地铁电传动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用BMB2000型转向架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地铁电传动列车成熟转向架设计理念,使BMB2000型转向架能够适应地铁电传动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隧道线路的检修,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等多种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5.
公铁两用高空作业平台是根据铁路电气化施工研发和设计的一种主要用于站前铁路接触网施工、检修、维护,也可用于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或公路进行信号设备安装或其他领域等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专用机械化设备,其具有2套独立的行走系统,可满足在公路及铁路上行驶。通过实验检测及现场应用,该作业平台可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站场增加到发线、万吨改造及线路拨接引起的接触网改造工程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指出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改扩建中接触网设计及施工过程的优化可减少接触网天窗施工作业量及工程投资,并提出优化设计和施工组织达到合理利用天窗是接触网改造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地铁高架柔性接触网 缺陷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深圳地铁 1 号线高架段接触网存在的 大量问题进行分析,如接触线下锚在承力索的外侧、供 电能力设计不足、接触网钢柱基础设计不合理、非支接 触线抬高不够等,并提出整改方案,以确保运营安全。 讨论新建高架段接触网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如钢柱及其拉线基础不按图施工、高架段与 地下段过渡处拉弧及磨损严重、坠砣限制管脱落引起 短路、折返线渡线下锚底座角钢安装过高、定位钩被电 流烧损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的形成机理及共享应用的意义,阐述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间接和直接检测的两种实现技术方案,并比照两种方案在硬件配置、系统复杂度、功能验证、可靠性、故障排查、运营维护等方面中的优缺点。以杭州地铁为例,论述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共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接口功能设计、功能验证及运营接管维护方面等问题,提出通过顶层设计、接口设计解决问题,并根据未来地铁各机电系统间集成化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对地铁接触网供电分段状态信息在综合监控集成系统和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及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分析深圳地铁1号线首期接触网工程,指出世界之窗站因设计及施工不合理造成几个重大缺陷,提出利用1号线续建接触网工程在该站接驳的方案,既实现两期接触网工程的顺利过渡,又克服存在的重大缺陷,消除设备隐患,保证接触网正常地向列车供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刚性接触网的地铁供电方式,研制出新型地铁区间单扇防护密闭隔断门,在不断开接触网和轨道钢轨的前提下,采用上、下活动梁上下联动的方式解决了刚性接触网和轨道钢轨的密闭难题以及复杂线路条件带来的设防难题和密闭难题;同时解决了在大盾构施工条件下两隧道隔墙很薄的场合安装使用的问题,为人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轻量化地铁车辆多为以型材铆焊成型的铝合金车体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以保证旅客的乘坐舒适性。轨道随机不平顺是引起车辆强迫振动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分析轨道不平顺激励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的振动响应,为车体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详细分析了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特点,经过合理简化几何模型,建立了符合车体结构力学特性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以德国高干扰线路作为激励源,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MAS/Rail建立了铝合金地铁动车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计算获得车体在转向架支撑处的动载荷。将所求动载荷施加于车体相应位置,在ANSYS软件中进行车体谐响应分析,计算了车体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结果显示,车体振动最大峰值频率与车体一阶扭转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轨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北京地铁轨道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北京地铁轨道工程进行分析和小结。通过提高标准化设计程度,对各条线的工程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分析,思考又好又快地进行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的轨道设计。总体思路是:轨道工程设计要提高标准化设计的程度,针对各条线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创新,展开精细化设计,配合做好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的全过程,以及推进减振轨道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与规范化等。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轨道安装方面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轨道配合施工为例,从钢轨数量计算、铺轨基地选择、轨道专业与人防门专业接口、立柱式检查坑道床等方面分析轨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地铁轨道专业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地铁轨道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铁小半径曲线与车体振动、舒适度及轨道状态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对广州地铁各曲线进行长期试验研究,分析小半径曲线与轨道状态、车体振动、行车舒适度的关系以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行车速度越大,车体横向加速度越大,乘客舒适度越差;曲线半径越小,乘客舒适度越差;通过小半径曲线与其他曲线、直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对比发现,曲线的半径越小,TQI越大,轨道状态、轮轨接触关系越差。最后提出通过小曲线的速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综合管线设计是地铁车辆段设计的一大难点,也是地铁车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之一。通常综合管线是在各专业完成施工图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因此每次综合管线设计的工期都非常短。目前传统的综合管线设计思路及方法已不能满足设计需要,为了较好地解决综合管线设计周期短、质量要求高的难题,推出新的综合管线设计方法尤为迫切。研究结论:通过地面车辆段、双层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的归纳总结,提出采用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采用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将缩短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周期50%,提高了设计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渭河车辆段工艺设计特点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规划轨道交通建设,为了指导城市地铁车辆段建设,结合对渭河车辆段的工程设计实例,通过对渭河车辆段功能定位、设计规模、选址用地及总平面布置、经济技术指标、三角换向线、循环式洗车线等特点的分析研究,指出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的因素,供类似工程项目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限界计算是地铁工程设计过程中较为繁琐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安全。针对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中应用9号曲尖轨道岔的情况,综合考虑车辆在道岔侧股运行时的几何偏移量、欠超高引起的动态偏移量、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变化引起的车体横向位移量,计算并拟合B型车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图,为道岔区土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B型车道岔外侧建筑限界加宽始于岔心前端25.75m处,最大加宽量为166 mm;道岔内侧加宽始于岔心前端22.55 m处,最大加宽量为429 mm。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轨道施工已逐渐成为制约工程总工期的关键性工程.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提高轨道施工进度和精度显得愈来愈迫切,本文在调查研究我国城轨交通工程已建成运营线路和正在实施线路的基础上,列举地铁轨道施工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总工期要求提供保障.研究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铺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增设辅助铺轨基地、钢轨焊接和立柱式道床施工等具体问题,得出结论如下:(1) 辅助铺轨基地应在考虑总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置;(2) 钢轨材质不同时焊接宜采用铝热焊;(3) 库内立柱式轨道应采用架轨法施工以保证施工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包含了众多不同专业的系统综合性工程,轨道系统与线路、信号、给排水等专业均有密切联系,牵涉专业多,接口关系复杂,成为地铁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基于既有运营地铁中常见的轨道设计接口问题如道岔两端与平面曲线的距离不足、岔间插入钢轨过短、转辙基坑积水、人防门及防淹门处钢轨支撑间距过大等进行研究,通过对规范条文及工程中实际问题的探讨,结合轨道系统和相关接口专业的特点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换乘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中重要的组成单元,是一条轨道线与另一条(多条)连接的枢纽,也是地铁线位稳定的锚固点。研究换乘站中较为复杂的单站同站台换乘站、双站同站台换乘站的换乘功能的优劣及其工程实施的难易,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地铁同台换乘站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单站同站台换乘站、双站同站台换乘站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双站同台换乘站可以满足所有乘客的"零"换乘需求,对同向和反向换乘客流都较大的地铁换乘站,在投资允许及施工场地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应采尽可能的选用双站同台换乘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