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院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颈部3个皮纹小切口,50例采用颈部“L”型刀口进行颈清扫,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完成,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皮瓣坏死、颈部有无积液...  相似文献   

2.
NIS mR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mR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NIS mRNA在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包含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IS转录表达与甲状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相比,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NIS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NIS mRNA表达虽然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但与颈淋巴结转移以及与肿瘤临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组患者NIS mRNA表达量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下降(P<0.05)。此外,Ⅲ~Ⅳ期肿瘤患者癌组织NIS mRNA表达量比Ⅰ~Ⅱ期显著下降(P<0.05)。结论 NIS表达差异可以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个性化放射性碘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TGF-β1和BMP-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GF-β1和BMP-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癌组织石蜡包块73例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27例,其中乳头状癌67例,滤泡状癌6例;男14例,女5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6.23±13.26)岁,其中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4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放化疗史。另收集本院同期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2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7±11.32)岁。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测定TGF-β1和BMP-2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和BMP-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5%和67.12%,均显著高于在癌旁甲状腺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均<0.05);TGF-β1和BMP-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年龄、性别和病程无关(P均>0.05),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TGF-β1和BMP-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的价值及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按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将 72例病人分为经乳房切除切口组 (B组 ,36例 )和腋窝切口组 (A组 ,36例 ) ,采用专利蓝 (Patentblueviolet)癌周注射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结果 SLN鉴别成功率为 83% ( 60 /72 ) ,SLN有转移的 1 8例中 ,唯一转移者 6例 ( 33 3% ) ,B组鉴别成功率 94% ( 34/36) ,预测腋淋巴结的准确性 1 0 0 % ;A组鉴别成功率为 72 % ( 2 6/36) ,预测液淋巴结的准确性为 1 0 0 %。结论 采用蓝染剂经乳房切除切口 ,比腋窝切口更能精确地鉴别前哨淋巴结 ,提高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miR-21在诊断宫颈磷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5例,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0例,正常对照组15例。治疗前留取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miR-2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miR-21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血清miR-21的诊断界值。结果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21水平较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1水平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08,P<0.001);血清miR-21在宫颈癌确诊病例中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为0.770,最大约登指数0.485,相应灵敏度56%,特异度92.5%,对应诊断界值6.65。结论血清miR-21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甲状腺外科初次手术后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比较伴与不伴代谢异常的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区、复发时间及术后浸润几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82例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男性34例,女性48例,经典代谢综合征分组方法下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同时合并2个以上代谢异常为依据分组时,发现代谢综合征组初发时淋巴结转移分级较低,尤其以女性患者显著(P=0.002),而且复发时间较短,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分析合并单一代谢异常组分者,男性患者复发时间较短(P_(血糖)=0.034,P_(血脂)=0.037,P_(BMI)=0.004)。结论合并代谢异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是同时合并2种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或超重肥胖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EGF-C蛋白含量,并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化疗前、后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NSCLC中,VEGF-C呈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91.9% vs. 76.7%)、MLVD[(20.0±4.8) vs.(1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C蛋白含量与组织检测VEG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8, P<0.01),化疗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C蛋白含量(237±72.3)ng/mL较化疗后(178±69.2)ng/mL变化明显(P<0.01).结论 VEGF-C在cI期NSCLC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蛋白含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VEGF-C检测方法;化疗前、后血清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食管癌VEGF-C表达阳性率为63.1%,VEGF-C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同淋巴结转移、VEGF-C阳性表达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odo-planin LVD值与VEGFR-3 LVD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越高,淋巴管密度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高。癌旁组织LVD同VEGF-C的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较VEGFR-3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更为精确,是一种更为满意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