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州市域铁路网系统制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在国内发展迅速,其服务功能和技术需求介于地铁和国铁之间,可供选择的系统制式有类似国铁的交流供电制式和类似地铁的直流供电制式。本文意在通过对影响温州市域铁路网系统制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合理选择温州市域铁路网系统制式。研究结论:(1)市域铁路网系统制式的选择应从更好地实现线网规划的意图、适应项目特点、有利于运营组织和管理、有利于资源共享等角度考虑,合理选择;(2)为了有利于资源共享,需要时可组织跨线列车运营,减少换乘,同一个城市的市域铁路网应采用一种制式;(3)工程投资大小不宜作为系统制式选择的决定因素,但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4)经研究分析,温州市域铁路宜选择交流供电制式;(5)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市域铁路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其他城市建设市域铁路选择系统制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交流、直流制式比选是市域快速轨道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本研究,拟找到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的技术差异,以确定市域快速轨道系统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便于开展后续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1)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比选重点研究车辆选型、运营组织、供电制式方面的特点及差异,一般情况下选择可实现较好服务水平、运能余量适当、车辆购置费少的方案;(2)交直流制式影响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工程的规模及投资;(3)市域快速轨道项目与国铁互联互通需选择交流制式,独立运营时需比选时间目标值、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土建规模、工程投资等内容,最终推荐采用更加适合城市发展形态和工程特点的供电制式;(4)本论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点均有别于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市域铁路的通道选择往往与城市区域内的既有铁路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其线路走向以符合既有铁路功能及市域铁路功能为原则。本文基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以下简称S1线)与金温铁路温州西站至温州东站段在城区范围内共通道的情况,探讨S1线对金温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得出适宜于S1线可采用的合理方案,并归纳出市域铁路利用既有铁路通道的分析要点,以期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确定既有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是探讨对其利用方式的前置条件;(2)市域铁路对既有铁路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拆除重建、增建二线和新建双线;(3)在与既有铁路共通道段,需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及近远期规划等因素进行分析;(4)该研究结论可为其他城市的市域铁路在对既有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选择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市域铁路系统制式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国水 《中国铁路》2014,(12):27-31
市域铁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系统制式的选择对线网的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工程投资等影响较大。结合温州市域铁路S3线,从线网衔接方式、速度适应性、车辆适应性、牵引供电系统等方面,对市域铁路系统制式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今后大城市和都市圈市域铁路的系统制式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市域铁路车辆基地建设,以银川市滨宁线为例,分别对国铁制式和城轨制式两种方案下车辆基地规模差异及工程投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国铁制式方案的车辆基地占地总面积略大于城轨制式方案;城轨制式方案下车辆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国铁制式方案;两种不同方案下车辆工艺设备投资基本相当;综合对比得出,国铁制式方案下车辆基地总投资略小。最后从资源共享角度出发,分析两种方案下车辆基地线网资源共享的适应性,结论为:城轨制式方案下,本线可与线网中市区轨道交通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国铁制式下,本线车辆的高级修作业需委外由专业维修公司承担。不同城市对市域铁路制式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条件、线路特点以及线网资源共享等因素进行分析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市域铁路建设顺序、速度目标值、系统制式、线路与副中心城区关系等问题,依托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采用客流调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温州市域铁路S2线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温州市城市组团式分布特点和客流实际需求,宜采取先建设市域线后建设市区线的顺序;市域铁路速度宜为120~160 km/h;当市域铁路线路长度超过50 km后,应采用交流制式;市域铁路在中心城区宜采用贯穿布局的方式,在经过副中心或城镇组团时,建议线路沿城区新老结合部敷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对市域快线建设需求巨大,其中系统选型是快线规划建设中的焦点之一。以昆明东西快线为研究对象,总结国内城市市域快线选型经验,分析建设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及工程方案对系统选型的要求,提出以速度、运能、舒适度、景观、工程可实施性为评价指标,综合比选城市轨道车辆A型车、B型车及国铁CRH6型动车组,初步提出适宜东西快线的系统制式,以期为今后大城市和都市圈市域铁路的系统制式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中心城区与郊区或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以大城市通勤客流为主的短途旅客运输的快捷客运轨道交通方式。本文对国内外市郊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其线网规模、车站分布、运营特征、供电制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合国内外市郊铁路的特点,为我国市郊铁路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论:(1)市郊铁路可采用国铁制式或城市轨道交通制式;(2)可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或改造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3)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投资建设主体;(4)市郊铁路应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资模式;(5)政府应建立对市郊铁路的补偿机制;(6)本文研究结论可供市效铁路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是介于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最高设计速度160 km/h,技术标准侧重国铁制式,运营管理侧重地铁模式。车辆选型采用宽体车和窄体车两种,设计活载采用ZS荷载。各专业技术标准围绕市域铁路功能定位、车辆选型及设计活载进行了专题研究,编制形成《市域铁路设计规范》,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满足市域铁路建设需求提供良好条件。研究结论:(1)建筑限界最大高度为宽体车(5 650+Y) mm、窄体车(5 500+Y) mm,最大宽度为宽体车2 200 mm、窄体车2 000 mm;(2)市域铁路设计活载采用ZS活载;(3)市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可采用国铁CTCS制式,也可采用城市轨道交通ATC制式;(4)宽体车线间距采用4. 0 m,窄体车线间距采用3. 8 m;(5)隧道净空有效面积双洞单线时宽体车设计速度140~160 km/h为39 m~2、窄体车设计速度140 km/h为35 m~2,设计速度120 km/h及以下宽体车为35 m~2,窄体车为28 m~2;单洞双线时宽体车为64 m~2,窄体车为60 m~2;(6)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市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建设节约、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市域铁路制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为例,从线网规划、客流分析、速度目标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系统制式备选方案;从工程造价、旅客换乘、线网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制式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温州市域铁路S3线应选择方案1的结论,即线路采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制式,车辆采用国产交流市域铁路车辆。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中,道岔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线路设计标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道岔直向通过速度较低,而国铁正线道岔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为满足温州市域铁路S1线时速120 km的建设标准要求,需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及国铁道岔的特点,对市域铁路正线道岔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开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道岔产品。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中的60 kg/m钢轨9#固定辙叉道岔存在有害空间,直向通过速度较低;而9#可动心轨单开道岔可动部分较短,会引起过大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影响行车安全,因此60 kg/m钢轨9#道岔不满足市域铁路要求;(2)经过尖轨平面线形和辙叉类型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国铁GLC(08)01改进后的平面线型的60 kg/m钢轨12#曲线形尖轨可动心轨道岔能满足市域铁路建设标准要求;(3)60 kg/m钢轨12#可动心道岔扣件采用"上硬下软"轨下胶垫和板下弹性垫板的双层弹性设计方案,能够使得扣件具有良好的约束钢轨能力、刚度低、较好的调整能力;(4)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道岔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鉴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国铁制式和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需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拓展的局限性,本文对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并从运输服务的基本特性、运能要求、站间距、速度等级、运营组织等方面对市域交流制式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设计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体系可归纳为直流120km/h制式和市域交流制式两类;(2)直流120km/h制式可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拓展而来,拓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开行大站快车的运输组织模式、提高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并加大地下线路限界、提高舒适度标准以及优化配线设置;(3)市域交流制式的速度目标值在确定时间目标值和深入分析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的工程投资、与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与车站分布的适应性等综合确定,该制式可适应更高的速度目标值和更长的线路长度;(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台州市城市发展及市域铁路线网规划,在分析S1、S2线速度目标值基础上,论述不同供电制式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从台州市域铁路全网角度对140 km/h交流制式和120 km/h直流制式进行技术经济性、适应性综合比选,并推荐台州S1、S2线采用交流制式动车组。研究结果对其他城市市域铁路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市域铁路的发展是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趋势,其建设标准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也随着市域铁路路网建设的形成逐步完善深化。市域铁路与国铁的互联互通是城市发展对外交通的发展目标,相关课题涉及专业较多,仅针对专用无线通信制式的选择及票务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专长于解决城市中心区与远郊区县的市域铁路,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补充性,部分大中城市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空间及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开始规划和建设市域铁路。而目前市域铁路没有统一的概算编制办法及定额,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为合理确定市域铁路工程造价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市域铁路(除车站外)建议以"国铁编制办法"和"铁路定额"为主,结合"城轨编制办法"和"市政编制办法"编制总概算;(2)车站则按地方"市政编制办法"和"市政定额"编制总概算。  相似文献   

16.
市域铁路两种牵引供电制式工程投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增强,市域铁路建设进入轨道交通行列。在市域铁路工程建设中,牵引供电系统是采用25 kV交流供电制,还是采用750 V或1 500 V直流供电制,其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和建设标准、网络资源共享和工程投资。此文在分析交、直流供电制式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就选择交、直流供电制式的关键因素进行论述,并以工程实例对2种供电制式的工程投资进行分析与对比。从工程投资来说,市域铁路采用高架敷设方式,交流供电制式节省投资;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直流供电制式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市域铁路采用CTCS-0级和CTCS-2级列控系统时的停车控制模式,确定影响到发线有效长因素及到发线有效长计算原则,提出市域铁路采用国铁信号系统制式时对到发线有效长的具体要求,对市域铁路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利用既有干线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实现短追踪间隔公交化运营,同时兼顾地铁车辆跨线运营的实际需求,以北京铁路枢纽利用既有东北环铁路增建第二线开行市域(郊)列车典型工程为例,从满足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输管理、支撑公交化运营和国铁干线功能等多个方面对信号系统制式的选择,进行全面分析比选论证,提出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叠加自动折返功能ATO的信号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提出的CTCS-2+具备自动折返功能的ATO信号系统方案能满足本线市域(郊)列车公交化运行、保障国铁干线功能、实现北京地铁19号线跨线运营和调度指挥管理纳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需要,并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工程实施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为依托,介绍市域铁路D型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创新点。桐岭车辆段作为首座市域D型车车辆段,其与国铁运用所以及地铁车辆段均有所不同。依据市域D型车车辆特点,对其检修模式进行探讨,最终确定基于一到五级的车辆修程修制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桐岭车辆段的总体设计方案,其在修程修制、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库内综合管线等方面皆有创新。桐岭车辆段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市域铁路D型车辆安全运维集成技术已形成,为交流制式市域铁路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设计速度100~160 km/h,是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客运专线铁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市域铁路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已开通运营的市域铁路采用的标准规范均不统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差异性,结合车辆选型,对线间距标准进行研究,旨在为市域铁路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市域A型车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为3.8 m,市域D型、市域CRH型车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为4.0 m;(2)当外侧线路实设超高等于或小于内侧线路实设超高时,在平面曲线半径400 m及以上地段可以不考虑加宽;(3)本文确定的线间距标准较我国现行《城际规范》、《线规》规定标准略低,较《地铁规范》略大;与日本、法国规定标准相当,较德国规定标准低;(4)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线路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