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Revit在铁路BIM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但同其他商业BIM软件一样,在面对个性化需求时能力稍显不足。Dynamo作为一款可视化编程工具,为快速定制化开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轨道BIM设计特点,提出基于Dynamo进行轨道BIM设计的技术路线,研究了基于Dynamo的曲线方向计算,给出钢轨、轨枕及道床的建模方法,探索利用Revit、Navisworks和超图软件的BIM模型集成。实践表明:通过程序生成模型并对其进行精确控制,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BIM建模的速度和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BIM技术被誉为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是建筑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主要应用局限于结构建模、碰撞分析等方面的这一现状,探索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将BIM技术应用推广到结构计算和工程量统计的过程中,为实现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建立了地铁车站标准段的BIM三维模型,通过Revit extensions将完善后的BIM模型导入Robot中,进行地铁车站的结构计算,实现了物理模型和分析模型之间工程信息的共享,体现了BIM核心价值;(2)使用Revit生成了包含多种结构信息的墙的明细表,是解决规模建筑工程量统计困难的有效途径;(3)本研究成果完善了BIM平台整体功能,能够为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地铁车站工程进行BIM正向设计可实现方案优化、协同作业、设计信息参数化、计算和模型一体化、出图自动化等目标。文章以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为例,基于Revit软件应用,对BIM正向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并从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设计2个方面开展BIM正向设计相关的Revit软件二次开发,以期推动BIM正向设计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BIM技术建模在铁路供变电专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武襄十BIM试点项目通过Autodesk平台的Revit软件对武当山西牵引变电所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Navisworks软件和相关专业完成了协同整合。成果为BIM技术在供变电专业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最后提出了其在供变电专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山地轨道交通隧道在BIM建模中存在的隧道线路偏差大、隧道构件复杂繁多、属性添加效率低以及呈现效果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vit+Dynamo+Excel及EVS软件的山地轨道交通隧道Geo-BIM建模方法。结合隧道线性工程特点,对Revit内置Dynamo插件二次开发,实现隧道快速精准的参数化建模和批量定义属性参数。提出基于EVS软件建立隧道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制定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的实现方式和标准流程,结合隧道BIM模型全面实现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可视化。依托施家山隧道项目,基于Cesium框架实现了BIM模型、GIS地表和地质体三维模型的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模型属性、数据信息等可交互式操作。实践表明,Geo-BIM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地对隧道BIM模型及其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建模,通过集成后的模型信息之间能够表现出很好的交互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被列为地铁建设BIM技术推广先行示范区。结合深圳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对流塘换乘站建模特点及制约因素、BIM建模原则、模型框架等进行介绍,运用Revit软件对车站建筑墙体、平台等建模,阐述了模型信息赋予、轮廓编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涉及的专业多,模型复杂。为提高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采用RevitBIM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和C#编程语言,通过控制参数方法,实现桥梁、隧道、轨道等线路结构物参数化族自动建立。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划分线路区间,利用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区间分段加载,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有结构部件BIM的自动组装;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三维BIM的快速拼接方法,减少和降低了模型细化和拼接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各专业在进行BIM设计时多使用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或快速布置插件进行手动设计,设计效率低、精度低,很难满足施工运维需求。鉴于目前地铁领域牵引供电系统的BIM设计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智能化正向设计方法,结合设计需求建立设备/材料数据库、设计方案数据库及设计规范数据库,结合正向设计逻辑和算法,依托Revit软件实现基于数据的二三维联动BIM全正向智能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9.
阐述采用Revit、Catia、Inventor等软件构建连续梁-钢桁组合桥BIM模型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采用鲁班钢筋Civil辅助Revit建模,大幅提高了钢筋BIM建模效率;通过Dynamo的可视化编程,实现了竖向预应力管的自动化创建,可节约人力,提高模型精度;借助Inventor精确建立曲线构件的优势,快速建立纵向预应力管模型,提高工作效率。阐述的建模方法可为同类型桥梁的BIM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在智能一体化机柜中的应用需求,以Revit建模软件为平台进行了BIM建模辅助软件的二次开发,完成了一体化机柜布置、柜内设备布置、机房布局生成这3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实现流程。实例应用表明,该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实现智能一体化机柜BIM的快速建立,并为BIM技术在智能一体化机柜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车辆段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正向设计过程中,工艺设备构件库信息量无法满足设计使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BIM正向设计技术进行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及信息流优化方式,研究了在工艺设计专业领域内基于Revit平台进行工艺设备多途径三维建模并自动化录入信息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可提升工艺设计协作效率,为地铁车辆段及其他工业厂房建设项目的工艺正向设计基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铁路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自主化建模对BIM自动化生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章以铁路客站为例,根据其二维图纸自动转化生成BIM的工程需求特点,从数据采集、转换、构件匹配、模型优化等方面,提出了BIM自动化生成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基于数据交换格式(DXF,Data Exchange Format)的数据读取、矢量图形识别、图形巡径模糊识别技术,提出了二维图纸关键信息存储方式和提取方法;基于BIM构件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标准构件模型的二维转三维、快速布置及优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以上技术,可提高BIM建模效率,提升铁路工程管理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BIM精细化建模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桥梁BIM模型构建技术是运用BIM建模软件建立参数化3D、4D乃至n D桥梁BIM模型,运用信息模型基础数据为桥梁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参与桥梁建设各方提供信息化交流平台,为实现建设对象可视化、施工进度控制动态化、信息数据采集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以湖润1号大桥的3D、4D模型构建为例,阐述采用Revit构建大桥模型全过程,提出一种桥梁BIM模型精细化构建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运用在线路空间结构物的全生命周期中,运用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建立框架桥包括框架身、翼墙、基础、泄床及顶部附属工程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参数化“族”模型。利用AutoCAD Civil3D二次开发功能创建轨道模型并导入Revit中。根据各部分的控制参数、几何约束条件及关联关系装配整体框架桥BIM参数化模型,并将所创建的模型导入Lumion软件中实现模型的三维动态漫游展示,为该类桥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配套的地下结构紧邻地铁车站北侧布置,并与车站北侧共用围护桩。由于两结构之间设置人防门和行人通道,需要截除共用围护桩。原设计的配套地下结构建造工序安排将会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影响的工序主要是共用围护桩的截除,提出的方案是:先完成配套地下结构的负二层结构浇筑,然后将负一层结构划分为3个建造单元,每个单元分别采用不同的建造方案。施工关键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对配套地下结构中板受力状态等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围护桩的变形监测结果也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能够满足围护桩的安全要求。该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已成功实施,为今后地铁车站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述BIM技术的含义和特点,利用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通过建立参数化桥墩、箱梁、钢筋等族库,实现族模型的自动修改,构建钢桁架加劲PC连续箱梁桥的模型。探讨BIM模型的图形格式转换方法,并利用Lumion软件平台实现模型的动态漫游展示,为该类桥梁结构的细部展示提供三维可视化手段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施工图图元组成,通过过滤图层以及图元类型提取墙线图元信息;重点对重叠弧线进行分类并提出处理重叠线的方法;对表示弧形墙体的同心弧线进行分类,提出获取弧形墙中心线以及墙体厚度的方法。基于Revit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实现墙体的自动生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提高了墙体模型的建模效率及准确性,实现了墙体模型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