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K107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顺层滑坡,滑坡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对该滑坡体后侧土体采用微型桩群进行临时加固,避免继续发生牵引式滑坡,危及坡顶建筑物。对滑坡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地梁进行加固,避免边坡继续开挖时发生更深层的滑坡。坡体内地下水丰富,坡面渗水严重,在坡体内设置深层排水孔,排出坡体内的地下水。通过以上综合治理,该滑坡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和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预应力技术发展历程中,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最初是平行发展的,体内预应力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原有混凝土结构截面,而不用附加其他一些结构截面。因体内预应力的压浆不饱满造成钢绞线腐蚀、密集体内预应力管道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蜂窝状等问题带来桥梁质量隐患逐渐暴露,从桥梁结构日益重视耐久性和结构性能设计的长远趋势来看,体内预应力越来越不占优势,而体外预应力的防腐技术得到彻底解决,体外预应力独具的配束"自由"以及钢束可检测可更换的优势,使得体外预应力技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文中结合实际施工中的运用,阐述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工艺及要点。  相似文献   

3.
体内外混合预应力在工程中大量应用,而现有的桥梁结构分析程序难以满足体内外预应力的综合分析的要求.文中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桥梁结构体内外混合预应力效应进行模拟,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编程,并提出了体内外预应力效应类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研究了遵循Hoek-Brown强度准则岩质高切坡超前支护问题。首先研究了无支护岩质高切坡的稳定性,给出了无支护岩质高切坡稳定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预应力锚索超前支护岩质高切坡的力学机制,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和预加固荷载确定方法;最后分析了加固岩质高切坡在地震荷载下的临界屈服加速度及其永久位移,揭示了开挖方式、强度参数对预应力锚索加固岩质高切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六铁路K494石质堑坡变形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兴宁 《路基工程》2009,(3):206-208
文中对石质堑坡变形的地质情况、变形特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取在路基右侧挡墙顶部进行预应力锚索地粱加固,在路基左侧坡面进行三级预应力锚索加固。施工后,监测结果,坡体稳定,线路未再发生变化,表明对石质滑坡的治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破碎岩质边坡中群锚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破碎岩质边坡中群锚效应的复杂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锚固体系下的群锚张拉相互影响、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过程、以及锚索张拉过程中和张拉后坡体内部的附加应力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内部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岩质边坡锚杆(索)框架梁加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一维弹塑性锚索单元及三维弹塑性锚杆单元与三维线弹性梁单元耦合的方法,模拟边坡工程中的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以及它们与加固岩体的相互作用,对西攀高速公路K132岩质高边坡加固进行了方案的评价比选。结果表明,与锚杆框架梁相似,无框架的锚杆加固方案能对坡体浅部位移及应力场有所改进,不同的是,锚杆框架能够显著限制坡体表面变形;预应力锚索框架体系中,锚索的布置及预应力设计值在较大范围内显著影响坡体内部的位移及应力场的分布。因此,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方案是提高K132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矮塔斜拉桥索力与体内预应力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张拉力和体内预应力的有效值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较大。该文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广东肇庆西江特大桥工程实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施工阶段模型,对该桥索力及体内预应力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成桥收缩徐变10年后,不同索力、预应力对主梁竖向位移及截面上下缘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对索力及体内预应力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多级边坡为例,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三维计算模型,分析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对多级边坡的支护效果及开挖对框架梁的受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对边坡进行防护后,边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坡面框架梁所承担的荷载随坡体开挖逐渐增加;第二级坡面框架梁较第三级、第四级坡面框架梁所受荷载大;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边坡的中下部,在开挖过程中应防范该处发生"鼓胀"破坏。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提出了确定任意形状坡面与滑面边坡预应力锚索安设最佳位置及方向角的方法。通过与目前确定预应力锚索最佳方位现有方法关系的讨论,可知提出的方法是现有方法的延伸,可以克服现有方法的2个不足之处:一是最佳位置凭经验确定,科学性欠佳;二是最优方向角的确定只能用于坡面和滑面均为平面的情况,不适用于坡面与滑面为任意形状的情况。该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