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明顶进施工中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受力特性,结合广东地区某工程实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顶进长度、覆土厚度及摩阻系数等工况条件下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顶进施工扰动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浅覆土特长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与应变呈现靠椅状变化趋势,而其腹板的应力与应变则呈现倒梯形截面变化趋势;涵顶覆土厚度及其性状对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与应变影响较大,涵顶覆土厚度越厚土体越密实,箱涵结构所受应力与应变越大;受顶进施工影响,涵顶上覆路面的沉降量为7.0~17.1 mm,沿顶进方向路基路面受扰动影响范围为23~30 m,与采用泥浆减阻措施相比采用石蜡+机油措施的减阻效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铁路全封闭、立交化的推进,大量既有铁路通过箱涵顶进施工实施平改立工程,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注浆加固预支护技术成为箱涵顶进安全施工的保证。在对大跨度、高净空箱涵立交桥进行注浆预加固支护,施工中采用水泥-水玻璃注浆和施工工艺,确保了顺利穿越京包铁路,路基无溜塌、滑移等现象,使铁路正常运营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也是世界上在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最大的管幕法工程。结合工程实际,该文提出了创新的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RBJ工法(roof-box jacking method)。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工程钢管幕顶进高精度姿态控制,网格工具头设计,箱涵推进的顶力控制,箱涵推进中地表变形控制及箱涵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中环线在北虹路一虹许路地道工程中首次引用了管幕加箱涵顶进工法,获得成功,对今后管幕法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大意义。该文以工程为背景,对软土地层中管幕加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如钢管幕顶进的纠偏、管幕与箱涵的建筑间隙、箱涵的顶力计算、机头网格与开挖面稳定关系、工程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和控制作了客观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某箱涵顶进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路面沉降的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模拟得出的路面沉降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表明:顶进施工确实会造成路面沉降,在保证顶进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超挖土体的情况下,路面沉降的最大值为40 mm左右,最大值处于箱涵中轴线正上方,沉降值由箱涵中轴线向两边递减,路面沉降的影响范围约为箱涵宽度的1倍。在正常状况下顶进施工造成的路面沉降处于允许的沉降范围内,能很好地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6.
左志鹏 《路基工程》2021,(3):192-196
依托下穿既有南昌大桥人行通道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箱涵顶进过程,分析箱涵顶推力变化下路基变形规律,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力、注浆压力变化对路基沉降槽分布范围影响较小;顶推力会对地表沉降纵向分布产生影响,顶推力越大,地表沉降空间分布越不均匀;注浆压力的改变会对地表沉降槽的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木樨园箱涵顶进工程为例,介绍了实际施工中箱涵顶进设备的设置,通过分析和计算改进了顶镐布置,克服了框架转动。使千斤顶布置更合理,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郑州新郑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志军 《隧道建设》2003,23(2):34-35
结合陇海铁路郑州东站至郑州西站复线施工中跨新郑路箱涵施工采用顶进的工程实践,介绍在铁路线下顶进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如何加固铁路线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公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穿越铁路、机场、市政道路、高速公路以及长城古迹等建筑物的立交工程中.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不同顶进法的技术特点、计算理论与方法、施工技术措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论述了顶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横穿首都国际机场L型滑行道的新建货运通道箱涵顶进工程为基础,根据设计对地面沉降的严格要求,分析了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工程采取的沉降控制措施及现场测试情况,确保了142 m箱涵顶进施工在飞机不停航条件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千斤顶产生的偏心顶推力作用下箱涵发生的“抬头”现象,采用局部弹性地基模型,首先, 从理论上推导得到箱涵顶进竖向姿态变化的解析解; 然后,结合现场实测分析,探究偏心顶力作用下大断面管幕箱涵的“抬头”机制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1) 千斤顶顶推力与顶进阻力合力的作用线不重合而产生的使管节上抬的力矩是首节箱涵“抬头”的核心诱因; 2) 缓解首节箱涵“抬头”问题的主要施工措施有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增加上排管幕刚度、对箱涵上表面进行局部减摩、对箱涵下部进行冲洗卸土等,其中,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蒋晓天 《隧道建设》2019,39(6):1045-1051
为解决管幕箱涵工程中,大断面箱涵推进阶段正面土压力平衡失稳导致的管幕体系失效的问题,依托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工程,设计1台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用于箱涵推进施工,并介绍箱涵掘进机的设计条件、主要参数选择,壳体结构受力分析和应用情况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通过正面土压力的平衡有利于地面沉降控制; 2)通过SolidWorks三维平台对箱涵掘进机的壳体进行建模受力分析,得出结构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荷载条件; 3)箱涵掘进机的姿态控制主要依靠已完成的管幕作为导向,并通过同步推进系统调整箱涵左右行程偏差; 4)刀盘配置存在切削盲区,在加固区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推力过大。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一个DN1000顶管穿越DN1200煤气管道及2-2400×2400污水箱涵的工程实例。其中,顶管与污水箱涵净间距仅为1.5m。为保护既有管线,加强了对既有管线、箱涵及地层沉降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了顶管施工各项参数。监测数据表明,该工程的地层损失率最大为3.4%,管线处地层损失率最大为1.5%,最终,把煤气管线和污水箱涵的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市云台山路下穿北仑铁路工程中采用的8孔框架涵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宁波软土地区8孔框架涵顶进过程的力学特性。所得结论不仅指导了该工程施工及施工监测,还可对其他软土地区多孔框架涵顶进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仝照民 《路基工程》2012,(2):163-165
在既有铁路施工下穿桥涵,需将该区域的路基材料和部分地基土挖去,显著改变了铁路原有的路基、地基状态,并改变地基所承受的长期荷载;同时其便梁、基坑等临时结构也改变了周围岩土体的受力状态。这就给软弱土地区的中型、大型框构桥涵顶进施工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利用旋喷桩施工机具小型、轻型的特点,对于顶进桥涵本身的地基加固、便梁基础稳定性以及对路基预处理进行加固防护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使用贝雷片拼装双导梁技术在中继顶进涵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