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人工挖孔嵌岩桩的静载试验资料,分析了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320国道落马桥人工挖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对以端承受力为主的嵌岩桩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为设计单位提供了单桩承载力的实际标准值。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9,(11)
依托瓮开高速开州湖特大桥4号主塔墩桩基工程,开展两根软岩嵌岩试桩的承载性能试验,测试技术均采用自平衡法,成桩工艺分别是机械钻孔和人工挖孔。试验表明,人工挖孔桩承载性能略高于机械成孔桩;软岩嵌岩桩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属于摩擦桩;给出了泥岩、页岩等软弱岩层与桩基界面摩阻力推荐值,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沛东 《中外公路》2005,25(3):90-93
高应变动力试验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得到工程应用。该文依据少洛高速公路人工挖孔嵌岩桩试桩的高应变动力试验结果和静载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的检测结果,对高应变动力试验技术检测嵌岩桩承载力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高应变动力试验不仅可以很好地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而且可以作为大直径嵌岩桩静载试验的有效补充。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增大高应变动力试验的检测比例来代替少量的桩基承载力静载试验。  相似文献   

5.
人工挖孔嵌岩桩桩底扩孔对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的共同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摩擦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对嵌岩摩擦桩的扩底与承载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理论,为指导了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太原至祁县高速公路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工作为例,从桩基容许承载力方面入手对人工挖孔桩与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同时对人工挖孔桩关键技术、施工组织安排作了探讨,并对挖孔桩进行了技术经济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深入探讨了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针对目前规范采用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根据嵌岩桩承载机理建立荷载传递方程,提出按基桩竖向荷栽传递特性确定嵌岩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并得到桩端荷载分担比与嵌岩深度的表达式.通过算例深入研究了嵌岩深度及桩端荷载分担比随桩顶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桩顶沉降要求越小,所需嵌岩...  相似文献   

8.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挖孔桩成本低、施工简捷。文章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深水条件下无封底嵌岩钢板桩围堰在硬岩中的合理嵌固深度,以东江北干流特大桥76号墩承台围堰施工为背景,建立钢板桩-回填土-硬岩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嵌固深度0~2.4 m对钢板桩等效应力、变形以及引孔槽口硬岩等效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固深度对钢板桩的等效应力及变形影响较小。引孔槽口硬岩顶部区域沿水平方向存在规律性、间歇性的应力集中区,是可能发生引孔槽口硬岩踢脚破坏的薄弱区域。不同嵌固深度下,引孔槽口硬岩等效应力沿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分布规律高度相似。相较于嵌固深度0 m,嵌固深度1.5 m的引孔槽口硬岩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显著降低约14%,有利于引孔槽口硬岩的稳定性;当嵌固深度增加到1.5 m以上时,继续增加嵌固深度不会降低引孔槽口硬岩的等效应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引孔槽口硬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庆义  鄢庆飞 《公路》2000,(10):51-52
人工挖孔桩造价低,施工方便,该文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和技术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田海光 《隧道建设》2015,35(7):635-641
以青岛地铁3号线五四广场站为研究对象,对土岩组合地层地区的吊脚桩设计要点进行研究。通过数模模拟,对土岩组合地层中"吊脚桩"基坑的支护体系变形及内力、"吊脚桩"嵌岩深度与预留岩肩宽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有竖向荷载的"吊脚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及锚杆的施工,预应力锁脚锚杆对吊脚桩桩底水平位移的控制作用明显。2)随着嵌岩深度和肩岩宽度的增加,吊脚桩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呈减小趋势,嵌岩深度取2.0 m,岩肩宽度取1.5 m较为合理。3)由于桩脚嵌入中风化花岗岩,桩顶位移不受竖向荷载控制,仅随开挖深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桩身弯矩稍有增大,但变化值极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安全经济地进行土岩复合地层中基坑工程设计,针对上土下岩复合地层中吊脚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吊脚桩支护基坑开挖模型,分别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吊脚桩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土岩弹性模量比RE、吊脚桩嵌岩深度t、岩肩宽度b与桩体受力、变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桩身侧移增大且桩身最大侧移发生位置逐渐下移,最大下移幅度为土层厚度的17.5%; 2)当基坑开挖至土岩交界面时,吊脚桩桩身内力达到最大值,下部岩层的开挖使得桩身最大负弯矩减小27.5%; 3)当岩层弹性模量介于600 MPa和4 800 MPa之间时,最优设计嵌岩深度为1.5 m,最优设计岩肩宽度为1.5~2.0 m。  相似文献   

13.
长大嵌岩灌注桩自平衡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东江大桥软岩地基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对2根大直径嵌岩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现场试验,评估了该桥长大嵌岩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并通过试验成果,探讨了嵌岩钻孔灌注桩随着荷载加大、桩端沉渣持续压缩增强的受力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4.
变截面桩因具有高承载力、低造价的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于软土场地。为了探究分层场地变截面桩适用性,以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中广元地区铁塔桩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嵌岩深度时变截面直径及嵌岩桩径对基桩竖向和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变截面直径和嵌岩桩径,均能提高极限承载力、控制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在竖向极限承载力方面,变截面直径存在一个最优值,该值等于扩大头直径。与等截面桩相比,变截面桩最多可以提高1.15倍竖向极限承载力,其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变截面处端阻力的增加,且基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也可从0  相似文献   

15.
桥梁桩基础沉降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剪切位移法分析计算软质基岩上的嵌岩桩沉降变形。对嵌岩桩的沉降计算模型进行简化,并利用该简化模型进行实际工程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桩顶荷载较小时,计算值往往偏大;当荷载在设计值附近时,剪切位移法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基本一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本文的简化模型求解桥台桩基础的沉降。  相似文献   

16.
椒江二桥为(70+140+480+140+70)m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2.5~2.8m变直径超长嵌岩桩,桩长120~139m,最大钻孔深度达149m,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针对椒江二桥主墩超长嵌岩桩钻孔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斜孔、渗漏浆、堵塞钻杆等难题,采取加大钻机功率、提前更换滚刀钻头、斜岩面处减压扫孔、配备优质泥浆、改进钻头等措施,确保所有桩基顺利成孔,超声波检测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桩端压浆后嵌岩桩的承载性能,对焦桐高速泌阳段2座桥梁中的2根试桩(Z1,Z2号桩)进行静载试验。静载试验采用自平衡试桩法,采用慢速维持的方式分别对Z1,Z2号桩压浆前、后进行加载,加载分15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压浆后嵌岩桩的承载力得到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33%~35.3%,说明在嵌岩桩中应用桩端后压浆技术是可行的,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桩端后压浆技术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桩侧摩阻力,无论嵌岩段或非嵌岩段的桩侧摩阻力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软岩地层的嵌岩桩设计承载力、实测桩周各土层发挥的侧摩阻力值和桩端阻力,采用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进行现场试验。评估基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取得嵌岩钻孔灌注桩随着荷载加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特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许多设计单位对嵌岩桩的设计偏于安全,使得设计嵌岩值过深,大大增加了桩基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造价。对嵌岩桩的理论特性及其设计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嵌岩桩桩端极限阻力分析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行嵌岩桩设计规范只考虑桩端岩石的单向受力状态,而实际桩端岩石的压缩变形受到横向约束的作用而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试验证明,其三轴抗压强度远高于单轴抗压强度。文中应用材料力学强度理论对桩端岩石三轴抗压强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